太宰治的作品 前期太宰治的作品,主要是三个主题:文学、爱情、革命。在这段时间里,太宰治主要经历了其求学、恋爱和革命三个方面,并以资金援助的形式参与了日本共产党的重建工作。他结识了银座酒吧女,相约一起自杀,最终导致酒吧女的死亡,而太宰治并未因...[浏览全文]
巴尔扎克的评价 巴尔扎克这个人物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气,在法国的文学史上他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巴尔扎克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无奈,但是他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最终走上了一代著名小说家的道路。而人们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也是非常崇高的,因为...[浏览全文]
苏格拉底的年代 苏格拉底的年代处于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是西方哲学唯心主义发展的奠基人。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70,后来被雅典法庭以腐蚀青少年思想和侮辱雅典神的双重罪名判处死刑,本有逃亡的机会,但是觉得这样...[浏览全文]
约翰内斯维米尔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一位荷兰的画家,主要擅长风俗画,出生于1632年,因为出色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约翰内斯·维米尔被人们称为是荷兰小画派的杰出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天文学家》等等。 约翰内斯·维米尔出生...[浏览全文]
艾米莉·勃朗特和简爱作者 《呼啸山庄》这本著作就是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惊世之作,可惜的是这位女作家在世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她与《简爱》的作者,以及《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姊妹,...[浏览全文]
尼维尔·张伯伦辞职是怎么回事 提起尼维尔·张伯伦人们想到更多的可能就是他对待法西斯的纵容态度,作为英国的首相不但不对这种霸权主义进行对抗,反而还对他们不断的妥协,这些事让许多人都对他产生了失望的感觉,面对这样的情况尼维尔·张伯伦辞职下台。那...[浏览全文]
美军第101空降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第一天的空降和地面突袭作战,发挥了尖刀刺破和敌后骚扰的作用。登陆之后的美军步兵师或是向圣洛挺进,或是巩固在瑟堡半岛的阵地,而第101空降师得到命令拿下卡伦坦,以连接美军的奥马哈和犹他两大块战区。 在奥马哈海滩重创...[浏览全文]
二战作为迄今为止世界最大规模的战争,涌现了成百上千的名将。有人说朱可夫最厉害,有人说隆美尔最厉害。朱可夫、艾森豪威尔都有两把刷子,但艾克只有诺曼底一战,而且诺曼底一战是一场败仗,只是最后输送了二百八十万人。朱可夫善于以多胜少,胜之不武。隆...[浏览全文]
希特勒为让马里耶留下的惟一遗产,或许是《我的奋斗》版权税的索赔权。然而直到去世,这位自称希特勒私生子的法国男人从未提出过这方面的要求。 史上头号独裁者有个私生子?讽刺的是,当希特勒的军队席卷欧洲时,这位名叫让马里耶洛瑞的法国男人,曾先后以士...[浏览全文]
英国皇家海军前飞行员、试飞专家埃里克布朗21日在英国萨里郡一家医院病故,享年97岁。英国《独立报》22日称,布朗是多项世界纪录保持者,会驾驶487种不同机型的飞机,成功完成2400余次舰载机着舰降落,在11次坠机事故中幸免于难。 布朗坠机11次,就意味着曾1...[浏览全文]
二战最初的时候美国作为中立国家,并未参与战争,而是在一旁大发战争财,而在战争进行到中期时,美国的一项项举措令当时的人疑惑不已。 美国的珍珠港在当时是其重要的军事港口之一,这里布置了起码三艘的航母舰群,但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不久,珍珠港的这三...[浏览全文]
二战欧战战场上较为残酷的战场有苏德战场和南斯拉夫战场,但南斯拉夫战场则更为残酷。 1941年4月希特勒入侵南斯拉夫,派空军大肆轰炸南首都贝尔格莱德,造成上万平民被炸身亡。 铁托领导的游击队在德军入侵后不久,就成立游击队奋起抵抗侵略军。给德军造成力...[浏览全文]
俄罗斯(Russia)全称为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 俄罗斯位于欧亚...[浏览全文]
虽然已近年关,但俄罗斯外交却再次上演绝地逆袭,进入新一轮活跃期,俄总统普京继11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朝鲜最高领导人特使崔龙海之后,又准备迎接到访的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另悉,普京今年底之前还将访问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耳其,明年初...[浏览全文]
苏联克格勃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微型无线电窃听器嘁,如火柴盒般大小,能像蝎子一样吸附在墙上,不易被人发觉,可以用气枪弹射到窃听目标房间的墙外,清楚地听到目标的谈话声。这样,间谍不必蹑手蹑脚地接近目标,就可以窃取...[浏览全文]
彼得大帝是后世对彼得一世的尊称,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之子,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罗斯帝国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统帅。 彼得于1672年6月9日生于莫斯科,16...[浏览全文]
美国好莱坞的西部影片曾经风糜全世界,至今仍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在影片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材高大、健壮结实的牛仔,头戴宽边帽,身穿紧身衣、窄腿裤,脚蹬长统靴,胯边垂着火筒枪,当匪徒一个个应声倒地时,他却若无其事地骑马飞驰而去。 浪漫的传...[浏览全文]
古巴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岛国,面积11086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1985),其中白人约占66%,其余为黑人、混血种人,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通用西班牙语,首都哈瓦那。 古巴是现存世界为数不多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朝鲜、古巴、越南...[浏览全文]
在莫斯科河边有一幢苏联时期的高干楼,外墙上嵌有许多名人的头像和名字,标明他们在这里居住过,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的大清洗中,住在这里的90%的干部被抓走、杀害,他们的家属也遭到牵连,现在人们把这座高干楼叫作黑暗公寓,成为斯大林发动大清洗运动的标...[浏览全文]
一个手持火炬、身穿长袍的女子高高耸立于纽约港湾的自由岛上。这座雕像原名为自由照耀世界之神,由铜板锤琢成型并铆接起来。对多数人而言,她是美国真正的象征。她的历史,和其创作之时美国、法国等国的革命有密切的关系。 1865年4月9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