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菌 子

作者: 成长岁月_877c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04:02 被阅读41次

        地处滇东北高原小城的人们,每年夏、秋两季,最热衷的一件事,便是捡菌。

      每临近七月,便会听到人们这样的邀约或谈论:“菌快出了吧,哪天约着一起去捡菌。”“多下几场雨,菌就出得快了。”

        今年是在七月初,记不住哪天,就有朋友圈的晒图,率先吹响了捡菌的号角。新出的头拨菌,很多人还是有所忌惮,害怕它的毒性,所以兴致不是很高。真正的捡菌高潮应该是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中旬。

          捡菌大军年龄跨度大,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岁小孩;身份各一,农民、正处暑假期的教师、学生,其他赋闲的各种人士;捡菌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的为了生计,有的为了学业,有的为了舌尖上的美味,有的纯属消遣。当然,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捡菌的过程中都会有不时的惊喜和极大的乐趣。

        前几天我们也去捡了两回。我们便是纯属消遣的那种。一方面到山中走走、转转,梳理一下天天关在家中的凝滞的思绪,另一方面,能顺便捡到一些菌子,那便是意外的惊喜。

        第一次是到离城几十公里的村庄周围的山上。朋友的母亲、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她带着我们去捡。老人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她对这些山间或林地了如指掌。她说,近处的山林已经有几拨人去过,我们只好往稍远处走。一近山林,她就告诉我们,前面哪里哪里会出菌,我们按她的指引和她分头行动,果然在她说的地方发现了两朵青头菌。两朵青头菌长得相隔不远,躲在一些干松叶下,还没长开。它把松叶顶得蓬起来,露出些许的青绿色,似乎是在向外张望。那些许的青绿色,一经我们发现,便彰显出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一经彻底暴露,便又在我们心中转化成一片欣喜,让人深受鼓舞。七八岁的小女孩不停的惊呼:“哇,好可爱的青头小骨骨!太可爱了。”是啊,它们青青绿绿立在那里的样子,着实讨人喜欢,俨然就是俩宝贝。我们在欣喜中期盼着下一次的惊喜。或许,这便是捡菌的极大乐趣所在。


捡菌 子

        然而惊喜并不很多,毕竟,捡菌的人也多。听说,一天会有好几拨人。并且,山林间穿行,也不是那么容易。山上长的乔木多半是松树,还有很多是不知名灌木和荆棘,好些地方需要互相帮助才能穿行。虽然空气清新,但七月的气温也闷热难耐,并且有些菌就长在灌木丛中,采摘很费劲,偶尔还会被荆棘划到,我和朋友不禁感叹:捡菌也真的不容易,那些菌农,他们怎么能捡得筐满桶满,肯定是跑了很多山。

捡菌 子

        我们又转了好一会儿,收获不大。我不禁想起街上的菌市。青头菌、鸡油菌、奶浆菌、干巴菌、松茸、鸡枞林林总总,装满一筐又一筐,摆满一条街。卖菌的有菌农、短期的专业卖菌商贩。买菌的人总会左右比较,不断杀价,要让自己买到菌品和价格都比较满意。如果卖菌的是农民,买家就有可能获得一笔相对划算的买卖。因为农民是自己捡菌来卖,家中往往还有堆下的农活,所以,他们只要不是太吃亏就会甩手。有时不甘心,就会跟买主讨价:“再加点吧,捡这些菌不容易,半夜就起来点着手电筒捡的。”看着买家无意加价,只好喃喃:“这么好的菌……管它了,还要忙着干活去呢。”他们的农活,我大概清楚:摘瓜、拔豆、割猪草、割牛草、扳烟叶……这些活我小时候都做过,能够体会农民的辛忙。而那些贩菌的商人,往往就会是生意精。他们会从菌农手中收来大量菌品,悉心把它们分成不同等次,只要你想买,从货品到价格足够你挑。菌品好的,价格往往也就会居高不下。最贵的菌要数干巴菌,这种菌不多,也不压秤,所以论两起价,通常二十多元一两。鸡枞、松茸也属上等山珍,鸡枞的价格往往卖到一百六至二百元左右一千克;松茸最贵卖到两百元一千克,比较便宜时一百元就买一千克。其次是青头菌和鸡油菌,上好的青头菌和鸡油菌一般在八十元到一百元左右一千克。奶浆菌价位稍低,每千克在四十到八十元左右。到了秋天,黄茅草也比较多,一筐筐、一篮篮,六十元就可以买到一千克。

 

捡菌 子

        消费 这些上好山珍的,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们。他们舍得出价,所以常常可以一朵一朵的挑选,不容易买到有蛆虫的或是隔夜的。看着买家手里一袋袋的菌子,我会莫名其妙的想到《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的确,菌农往往会有一笔开销,需要一季卖菌子的钱来填补:一笔学费、一笔药费,或是两头仔猪钱。我们小时家里的经济来源和开销便是如此。我们捡不到菌卖,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种烤烟和养猪。一季的烤烟和一两头肥猪承担着我们兄妹几人的学费和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宣威火腿名满中华,可我们小时候,家里的火腿都是背到集市上卖掉凑钱,从来都舍不得吃上一回。真正的品到火腿香,那都是我们读书毕业以后的事。

捡菌 子

      我们在山上转悠了将近两小时,小孩哼唧脚疼,并且天空偶有雨滴,于是我们便打道回府。三人两小时,我们大概捡了一公斤上下的菌,其中有些经大家鉴定还不能食用,扔扔后所剩不多。而老大妈的收成就好得多了,至少有两公斤。菌种有一半是青头菌,还有些奶浆菌,也有一些麻布菌。大妈让我们把菌分了带回去,说他们挨着山,天天可以捡。我们把刚捡的菌洗洗切切,足足有一菜盆,一家分了一袋。在大妈家吃了一顿她早上捡的菌后,大妈给我们摘了很多她家的蔬菜和水果,我们满载而归。

      捡菌的过程,有时觉得就像是我们的人生,平坦易行处,往往不会有太大的收获,除非你足够早起。要有所收获,必须付出,不付出,无从收获。

         

       

相关文章

  • 捡菌 子

    地处滇东北高原小城的人们,每年夏、秋两季,最热衷的一件事,便是捡菌。 每临近七月,便会听到人们这样的...

  • 捡菌

    在家乡的山上,每年都生长野菌。 记得小时候,我认识了一个看山人,在他指点下,我学会了捡菌。 野生菌每年繁殖两次,时...

  • 捡菌

    夏天雨水来得勤,时而淅淅沥沥,时而倾盆大雨。几场雨下来,草绿了,山青了,野菌一波又一波地冒出来。 看到朋友圈中驴友...

  • 捡菌

    每年的7一9月,正是野菌飘香的季节。周日,到大黑山脚下的亲戚家,准备和他们一起上山捡菌。 吃过午饭,二哥背上包,喊...

  • 捡菌

    做突破。 假突破一次,止损。再一次,再止损。又一次,还止损。 怎么做怎么止损,真特么邪门了。于是下次突破的时候,索...

  • 捡野山菌

    阳历三月和九月是家里雨季最足的季节,一段梅雨过后,很多山里的野味也多了起来,这个时候的野菜也是最嫩的,不过吸...

  • 温泉捡菌

    昨天,早上在家里面录了6个视频。然后12点多我就去温泉捡菌。来到了温泉的桥上。回想起来40多年我们一家在这里照了一...

  • 进山捡菌

    立秋之日,早上天气阴冷,似乎夏天离我们远去,即将迎来秋天的第一种可能。 周末,依然选择走进大山,去感受大自...

  • 上山捡菌

    雨水过后,云南的野生菌破土而出,总有人喜欢跑到山上去寻找美味,美味总是吸引人的,故而到山上的人很多。 野生...

  • 随笔•捡菌

    野生菌,云南人夏天的快乐。 俗话说吃菌三熟—— 对菌子种类要熟; 菌子一定要煮熟; 去医院的路要熟。 每年为了防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捡菌 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xj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