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住在歙县,老板娘是个声音糯糯的徽州女子。
第二天天不亮,就急急地起来,去拍晨曦中的许国坊。
许国坊离我的客栈不远,步行不过三两百米,中间还有一个渐江纪念馆。
渐江,就是弘仁,清朝的四大和尚画家,另外三位是,朱耷,石涛,髡残。
他是黄山画派的开创者。
歙县很小,但是出了很多文化人,画家黄宾虹,教育家陶行知,都是歙县人。
今日里依旧笙歌悦耳的京剧,也是从这座小小的城里产生的,
一家家富商巨贾,养着自己家自娱自乐的戏班,节庆喜事,热热闹闹的锣鼓敲打起来,做戏的小伶人粉墨登场,唱念做打,演出一出又一出的前尘往事,孝子忠臣,节妇烈女,王侯将相,市井小人,起起伏伏的戏文让老老少少的徽州人欲罢不能。这些戏班子大受欢迎,主人家觉得很是光彩,越发把自己的戏班子捯饬得更加地道。
那个喜欢风花雪月的皇帝乾隆,在六十大寿的时候,天下很多的戏班子都到北京去了,说是给皇上拜寿,也就是在北京的大街上义演。或许皇家会有些赏赐。
这是一项浩大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实话说,乾隆皇帝还是很不错的,至少他的治下没有计划生育,扒屋牵牛,也没有像他爹雍正那样对知识分子那样手黑,更没有强拆自焚,城管打死小贩,一个官员承包146个女人等,那时候,贪污赈粮是一定要掉脑袋的,不会叫临时工顶包。所以说还是不错的。
再者,人家乾隆也真的是有文化,不要看江南江北到处都有乾隆题字,论功力,今天厚着脸皮做全国书协主席的那位再加上一捆退休的老干部也不如人家。
扯远了。
徽州商人和官场向来关系密切,扬州盐商江春,一介布衣,居然多次接待南巡的乾隆,这是多大的荣耀。江春就是徽州人。
这一回,全国各地的戏班子都进京,徽州人当然也不闲着,挑挑选选,弄了最好四个戏班子也一路车船,来到北京,扎下台子一唱,嗨,还真打响了!
王公大臣纷纷来看这几台徽州戏。最后传到乾隆那里,也看看吧。还真的好。其时,昆曲已经统治剧坛上百年了,启口轻圆,发音纯细,昆曲不是不好,但是,大家审美疲劳了。
乾隆听了徽州人的戏曲以后,也很欣赏,顺口问道,这是什么戏?磕头谢恩的徽州班主大约怕说是徽州戏土气,于是说,启禀皇上,在京城里唱,它就是京戏了。
从此后,京戏迅速传开。
一位京戏演员成为了新的梨园班头,管领霓裳,他就是歙县人程长庚,被称作京剧的祖师爷。



网友评论
知道了乾隆爷的厉害,
知道了京戏的来历。
知道还应该有行走歙县之三吧,呵,袁老师再写写糯糯的徽州女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