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羞愧,前段时间有位姐姐问我最近忙于
何事,落下了更文。我和她说最近报了一门课程,其实我自己知道再忙写文的时间还是有的,只不过是自己懒惰的借口罢了。
不在更文的这段时间,我隔三差五地会去看看大家的文章,再回头看自己的文章,再看看最后一次更文时间,免不了一丝难过和焦虑。难过的是最近的灵感到哪里去了,还有曾经最喜欢的作者竟然也退出了简书。焦虑的是我要怎么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有时候我也很想写写励志文章,但是我说服不了我自己,因为我对励志类文章一向比较反感。当然不是说这类文章不好,而是于我而言可能不太喜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之常情,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做某件事可能会更快,另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不,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只不过是诉说着自己曾经历经或者喜欢的真实故事,仅此而已。如果某句话能够激起某些人心底的一层涟漪,说明我们可能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我们的灵魂是相似的
和我有着同样困惑的小伙伴之前在群里问老师没有灵感时怎么办,性急的样子我又何曾没有呢?
“没有灵感时就不要写,何苦为难自己呢。”
老师耐心而友好地解开了小伙伴的谜。可是我心中的谜团还是像蜘蛛网一样缠在一起,越是挣扎,越是理不清。
我反复和自己对话,不行,必须要写,这才哪儿到哪儿,你就开始懈怠了。我给自己的原则就是要么好好写,要么就不写。半途而废算什么,享受过程吗?别扯了,过程都是拿来掩饰你不注重结果的一颗心。以结果为导向的写作才是该有的态度,至少不马马虎虎地去写,不随大流,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写。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学长送给我的寄语,从收到那本书至今我一直没舍得翻开那本书。因为我从心底敬佩他,我生怕自己的解读与他有所不同,扭曲了他原本的意思。
阅读一本书不仅需要一颗热爱的心,还要有一定的经历和阅历可能才能领略作者的真正意图。如果一本书暂且不能理解,读不懂,不妨先放一放,过段时间再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写作应该也是如此吧,如果暂且不能写出心中所想,也许暂且放下是权宜之计吧。为了写作而写作,也许味道就变了。
读书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群人的事,而写作确实是一个人的事,不是一群人的事,能够走到哪里也许就看自己的源动力有多大。

网友评论
欢迎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