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

作者: 超级赋能王张胜萍 | 来源:发表于2020-11-10 22:16 被阅读0次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后生可畏啊!你怎么知道后一辈的人赶不上今天的人呢!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一点点名声,也就不足畏了。

人到了一定年纪地位,容易轻视年轻人,孔子就提醒你,注意后生可畏。那后生可能今天就已经远远超过你,只不过还不为世人所知。或者说,他今天努力学习进步,明天会超过你。

今天名闻于世的,都是昨天的英雄。而今天的英雄,还不为世人所知。

所以对年轻人要有敬畏。

从另一个方面说,学习要趁早,如果到了四十岁、五十岁,就应该学有所成而闻名于世了,古人四十而仕,五十而爵,过了五十还没有什么成就,基本就不指望了。当然也有小概率事件,如姜太公七十多岁才得到机会。

❤️赋能王张胜萍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我们还是按照惯例,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过的内容。

《子罕篇》第22章,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这是孔子发的一个感慨,说:有的是好苗子但是没有能够茁壮成长起来,苗而不秀。 还有的呢,已经茁壮成长起来了,但却没有能够开花结果,没有能够取得成就。

他感慨这两种情况都有,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人生它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很重要。

即便你是一个好苗子,如果不能得到好的培养,一样不一定能够成长起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像方仲永到最后只有变成了伤仲永了。

即便你成才了,我们顺利地通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有资格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了,但是也未必就真正能够取得成就,因为学习是一贯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停。

从小到大,我们都要努力,都要进取。

他其实还是在感慨自己的最得意的大弟子颜回,苗而秀,按说应该秀而实,却英年早逝,令人伤痛不已。

如果颜回能够长寿得话,那他和孔子的关系就应该像西方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关系。

这也是告诉我们身体的重要性,活着才是硬道理啊!

我们要注意锻炼身体,要注意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身体好才能精神好,精神好,才会让身体更好,才能够长久的去做出一番事业,最终终有所成。

像孔老夫子73,孟子84,其实就是长寿的象征。

好了,说的有点多。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之后,我们要今天来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是第23章。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这是孔子的感叹,说:后生可畏呀!你怎么知道后一辈的人赶不上我们今天的人呢?年轻人不如我们呢!

一个人如果到四十、五十还默默无闻,不为人所知,没做出什么成就来,没有什么事业,那恐怕也就不足畏了。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叫: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说的是我们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现在在位置上,比如说我做某某官,我有了一点点成就,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不起年轻人。

要知道年轻人是很可怕的,这个可怕,不是说我们要怕他,而是说他们的潜力,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

因为他们还年轻,正在成长中,你不知道他会发生什么,他能达到什么程度,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他们,认为他不如你。换句话说,你在他那个时候可能还不如他呢!

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今天大家可能说,大哥,你好厉害啊!你还给我们解读论语,如何如何。

事实上倒回去十年二十年前,我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特别和慎独一样大的时候,我狗屁不懂,整天睁着一双迷茫的双眼,不知道该干什么,什么都学不进去。那会儿要有慎独这样的学习劲头,那我今天是什么样子呢?不敢想象啊!

第二个重点就是: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就是说,你要是到了40岁50岁,还是没有什么成就,还是那么平庸,那么对不起,恐怕已经只能就这么着了。

为什么孔子会说出这句话来呢?

大家想一想,咱们现在平均寿命七八十岁,平均寿命都很高。

在古代的时候平均寿命都很低,到了四十多五十的时候岁数就比较大了,白胡子老头,叫爷爷了。你还是很一般的话,再想有成就建树很难了,因为你已经习惯了。

大家记得一个笑话吗?是这么说的,说一个人去算命,这个算命先生跟他说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听先听哪个消息呢?

这个人就说先听坏消息吧。好嘞,你之前其实(这个人40多哈)一直过得不如意,这是个坏消息。

那好消息是什么呀?那就是:你已经习惯了。

这是告诉我们,学习要趁早。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其实是一个道理。

我们学习也罢,出名也罢,要趁早,越年轻越好。不要等到最后才觉悟,想要学习了,或者说快要死了才想起来,感叹说这一生白活了,我要好好努力,还努力个屁啊,两眼一闭人就没了,对不对?

那这样说,有没有例外呢?有啊!比如说40多岁的任正非,后来创立了华为,现在多牛逼,大家都知道。

姜太公70多岁垂钓渭水,才被周文王发掘,聘请成为太师,最终活到140多岁,辅佐了四代帝王。

这种事有没有呢?有,太少啦!而且即便是姜太公到70多岁才被聘用,并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一直在蓄势待发,一直在默默准备着,时刻进入战备状态,斗争状态,一旦机会来了,立即就能抓住。

这一点可以看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才27岁,二十六七岁,我们现在来讲还年轻的很,研究生刚毕业。

但是他高卧隆中,没有去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觉,而是不断的去和崔州平,徐元直,他的岳父黄承彦,司马徽司马水镜先生,和他们交流,互相探讨,分析天下大势,全面的分析了刘备曹操孙权,包括袁术,刘璋,张鲁,西凉的马腾,等等各方势力,每一个文臣武将都有什么特点?都有什么不一样?他都了如指掌,分析山川地势,天文地理,干什么呢?就是为了虚势待发。

再考察刘备这个人可以效忠,待其三顾茅庐才见他,告知治国安邦之策,从此一出山就烧了三把火,最后联合东吴孙权打赢了赤壁之战,取得了荆州,有了根据地,才开始一步步走向巅峰。

不管是谁,他都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就有大志向的,就一直在准备着,而且是准备好了的。

这使我想起我们学习李笑来老师的专栏,他里面说的非常清晰,说我们不要随大流,不要看热闹,不要操别人的闲心。

要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我们往往看到风口来了,就像雷军说的似的,是个猪,都能被吹起来,在天上飞。

可是这个猪到天上飞了一会儿,风一停掉下来,怎么样?就摔黏了,你是猪,你不会飞,那不是你的风口,下场悲惨。

而是机遇永远都是留给准备好了的人。我们都有一个最深刻的体会,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风口来了,很多人都觉得是机会,抓紧去赶,抓紧去上,那你会发现能够抓住机会的都是什么人?都是已经默默积累了的人。

举个例子,李笑来2016年开始在得到出专栏,在此之前知名度没那么高,就是因为得到的这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才让他广为人知。

可是他能出专栏,不是因为那天才想起来,而是他从小初中就开始写日记,十多年前就开始每天日更3000字,每天打磨自己的概念,才有了我们财富自由之路的52个概念。

那个007的老大覃杰,他号召我们7天一篇写七年,七年后一起去南极。

这哥们儿号召我们去周更,但他私下是怎么做的呢?

他从初中开始写日记,到高中后来到大学,可能有一段时间中断一点点时间,后来又立即捡起来了,就没有终止过,都是日更,十几年之后,才有了007不写就出局。

你看到的风光是他现在的,他背后的努力,谁知道呢?那都是已经默默准备了N多年,机会来了,翻身上马,一路狂飙,他具备这个能力,能够驾驭的了。

否则的话,我说一个成语,叫骑虎难下。

什么意思?就是你没有这个能力,你骑着老虎,老虎跑得飞快,你下不来,贴在他身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头就撞死了,可是下来的话就摔死了。

刚才说了半天,就是说我们千万千万不要小瞧年轻人,不要自得。说我怎么怎么厉害,因为后生可畏,他们有时间,只要努力他就可能完全超乎你的想象,而这个社会一直就是这么发展的!

正是由于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才使我们一天比一天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比孔老夫子那个社会,那个时代,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无论是吃喝,还是穿着,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那很多人可能就会说,为什么孔子老是言必称尧舜禹汤呢?就觉得那个时候好呢。

其实大家要明白,孔子不是说古代那个时候好,要回到那个时代,而是怀念过去的美好的东西,希望把那一份文化传承下来。

而且他那么尽力的去教书育人,培养那么多学生,就是要把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一代比自己好。

另外一个意思,其实也是讲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东西了,但是还不被人所熟知,出名还有一个滞后的时间。

再说诸葛亮,他被刘备发现的时候27岁,并不是那一刻他才成熟的,而且他有了足够的积累以后,名声慢慢传出去的,才被人发觉。在此之前又有谁知道呢?除了他那个小圈子里面以外。

说到这里,另外再说一句,因为我四十五十啦,没有什么成就,没有什么名声,那我就自暴自弃吗?也不是这个意思。

有句话说得好,只要你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朝闻道夕死可矣。

只要你真正的觉悟了,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努力去做,做就好了。

因为有了丰厚的人生阅历,对事情看得应该更加通透了,这个时候再努力,其实更容易成功,关键的关键就是我们不能自暴自弃,当你认为自己不行的时候,那你就真的不行了。

比如我和我同事,我俩一样大,我比他小半岁而已,我整天就觉得自己像个少年,而他自己就说,都那么大岁数了,干啥呀!心老了。

生理年龄是不可逆转的,四十就四十,五十就五十,只能一天天增加,但心理年龄是不一样。

你的心是个少年,那你就像个少年。如果你四五十了,人老啦,心也老了,那么你就真的也就这个样子了,不足畏也。

否则,不管我们处于哪个年龄段,就都奋发,都努力吧!出名,换句话说,功成名就是早晚的事情。

好了,时间也到了。今天我讲的完全是自己的发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天我们继续学习下一章。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再一起共同来学习探讨。

相关文章

  • 论语打卡第五十一天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9.24: 子曰:“法语...

  • 【读史明智111】论语系列之九十六

    9.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9.24:子曰:“法语之言...

  •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原文】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翻译】 孔子说...

  •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后生可畏啊!你怎么...

  • 314/2020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后生可畏啊!你怎么...

  • 后生可畏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原文解读: 孔子说:“年轻...

  • 过则毋惮改

    9.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

  • 天天学《论语》第230天——珍惜时光,努力进取

    子罕篇 【原文】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翻译】...

  • 9.23后生可畏——论语解读

    这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后生可畏啊!你怎...

  • 2022-03-28

    2022年3月26日读《论语•子罕》 【原文】 9.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ds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