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Ⅱ喜乐的百合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以西方现代文学的体式和理论为小说创作为基础的,他是个革新者。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独行者,
她是以中国传统文学的体式和理论为小说创作为基础的,她是个继承者。
但如果阅读他们各自的作品,就会发现,张爱玲的小说有对西方文学的借鉴,而鲁迅的小说有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
唐诗宋词是最能体现中文之美的,这几乎是种共识。
王国维把唐诗宋词分为豪迈派和婉约派,当我读唐诗宋词,会发现不管是豪迈派,还是婉约派,他们的文字都是雅致的,绝无粗俗之语。
中国古诗词的雅致之美也流淌在鲁讯的笔尖之下。
他对祥林嫂的外表描写,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他对祥林嫂的语言描写,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
他对祥林嫂被后夫强暴情节的描写
“‘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
祥林嫂是个农村人,《祝福》除了祥林嫂,还有几个农村人,鲁迅对他们刻画,都是没有粗俗之语的。
虽然鲁迅不用粗俗之语,但照样能把他们,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我也看见过有一些名家对农村人物的描写,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追求极致的真实感?为了呈现出因为没有文化所导致没有品味,没有文采,修养素质差等真实感,会用很多粗俗的话去进行人物塑造。
个人感觉小说是门艺术,艺术不是真人秀表演,“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因为过渡的追求真实感而导致艺术美被破坏,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鲁迅的文笔不但具有唐诗宋词的雅致感,还能看到中国古典绘画留白手法的运用。
《祝福》中的留白运用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人物视角的有限导致的不可控的留白,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另一种是可控的有意留白,就比如那些对话中的省略号。
鲁迅的文笔,在单句或单段来看是具有中国古诗词的雅致之美和中国古典画的留白之美。
由单段组合的整体又是有节奏感和起伏感的,具有西方古典音乐的流畅美和现代诗的朦眬美。
未完待续
^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