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到底能不能结合治疗?

作者: 主题健康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05:46 被阅读3次

中西医能结合治疗。联合用药需谨慎。

我来为你详细解答,希望你认真阅读。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随着中西医药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遍及各个临床学科成为我国临床用药的优势与特色,它拓宽了临床用药的空间,其联用机率呈上升趋势。只要联用得当、合理,可相互为用,取长补短,使疗效增强,病程缩短,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尤其是对一些疑难重症的治疗,有时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肿瘤患者在化疗同时服用中药能减轻毒副反应,肾脏病患者在用激素治疗的期间配用中药,可减少激素的用量、减少毒副反应等。然而,如果中西药配伍不当、剂量不适或用法不妥等,可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

一、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1.协同增效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很显著地呈现协同作用,如黄连、黄柏与四环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磺胺甲基异嗯唑,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金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一起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并已制成复方丙谷胺(胃丙胺)。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等同用,可提高心肌使死的抢救成功率。丹参注射液与间羟胺(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不但能加强升压作用,还能减少对升压药的依赖性。用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既可适度提高心率,又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的状况,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降低毒副反应某些化学药品虽治疗作用明显但毒副反应却较大,若与某些适当的中药配伍,既可以提高疗效,又能减轻毒副反应。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常出现燥热伤津的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治以滋阴润燥清热或益气养阴中药而取效。用甘草与呋喃唑酮合用治疗肾盂肾炎,既可防止呋喃唑酮的胃肠道反应,又可保留其杀菌作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疗效,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流涎。应用石麦汤(生石膏、炒麦芽)30~60剂为1疗程,流涎消失率为827%,总有效率达93.6%。碳酸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近年被广泛应用,但因其胃肠道反应也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如同时用白及、姜半夏、获苓等复方中药,就可减轻胃肠道反应,使许多有胃肠道疾患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也可以接受治疗。

3.减少剂量珍菊降压片[珍珠层粉、野菊花、槐花米、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有较好的降压及改善症状的作用。若以常用量每次1片,每目3次计,盐酸可乐定比单用剂量减少60%。地西洋有嗜睡等不良反应,若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地西洋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13,嗜睡等不良反应也因为并用中药而消除。

二.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一)在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时影响药物的吸收,主要是影响药物的透过生物膜吸收和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

(二)在药效学上的相互作用

1.药效学的协同作用中西药合理的配伍,可导致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研究表明,香连丸与广谱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联用后,其抗菌活性增强16倍。

2.药理作用相加产生毒副作用有些中西成药均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合用后药理作用相互加强产生毒性作用。强心苷有较强的生理效应,如过量会引起中毒。故六神丸、救心丹等含有蟾酥、罗布麻、夹竹桃等强心苷成分的中成药,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毒毛花苷K等强心苷类同用。发汗解表药荆芥、麻黄、生姜等及其制剂(如防风通圣丸),与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合用,可致发汗太过发生虚脱。

3.药效学上的拮抗作用若中西成药配伍不当,会使两者在疗效上发生拮抗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能促 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甘 油、乳酸等各种糖、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从而减弱胰岛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降糖药的药效。因此含有甘草、鹿茸的中成药,如人参鹿茸丸、全鹿丸等,不能与磺酰脲类降糖药联用。中药麻黄及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如止咳喘膏、通宣理肺丸、防风通圣丸、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等有拟肾上腺素作用,具有兴奋受体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与复方降压片、帕吉林等降压药同时服用,会产生明显的持抗作用,使其作用减弱,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失去控制,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如与镇静催眠药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同用则会产生药效的拮抗。

三.中西药联用的例举

(-)中西药合理联用的例举

中西药合理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性及不良反应,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等,显示了极大的优点。临床报道甚多,值得研究借鉴。

1.协同增效

(1)道遥散或三黄泻心汤等与西药催眠镇静药联用,既可提高对失眠症的疗效,又可逐渐摆脱对西药的依赖性。

(2)石菖浦、地龙与苯妥英钠等抗痫药联用,能提高抗癫痫的效果;大山楂丸、灵芝片、癫痫宁(含马蹄香、石菖蒲、甘松、牵牛子、千金子等)与苯巴比妥联用,治疗癫有协同增效作用

(3)芍药甘草汤等与西药解痉药联用,可提高疗效

(4)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 作用的中药与抗胆碱酯酶药联用,治肌无力疗效较好。

5)木防己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四逆汤等与强心药地高辛等联用,可以提高疗效和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自觉症状。

(6)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等与普萘洛尔类抗心律失常药联用,既可增强治疗作用又能预防发作性心动过速。

(7)钩藤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与抗高血压药甲基多巴、卡托普利等联用,有利于提高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

(8)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与脑血管疾病用药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联用,可增强对体位性低血压病的治疗作用。

(9)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与血管扩张药联用,可增强作用,其中的中药方剂对于微循环系统的血管扩张特别有效。

(10)黄连解毒汤、大柴胡汤等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药联用,可增强疗效。

(11)木防已汤、真武汤、越婢加术汤分消汤等与西药利尿药联用,可以增强利尿效果。

(12)枳实与庆大霉素联用,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增强抗感染作用。

(13)小青龙汤、柴朴汤等与氨茶碱、色甘酸钠等联用,可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14)麦门冬汤、滋阴降火汤等对老年咳嗽有镇咳作用,与磷酸可待因联用,可提高疗效。

(15)具有抗应激作用的中药如柴胡桂枝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等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西药(H2受体指抗剂,制酸剂)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

(16)具有保护肝脏和利胆作用的茵陈蒿汤、菌陈五签散、大柴胡汤等与西药利胆药联用,能相互增强作用。

(17)茵陈蒿及含茵陈蒿的复方与灰黄霉素联用,可增强疗效,这是因为茵陈蒿所含的羟基苯丁酮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而胆汁能增加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促进其吸收,从而增强灰黄霉素的抗菌作用。

(18)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时同用,有协同作用。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从而使疗效增强。

(19)丹参注射液加泼尼松,治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20)炙甘草汤、加味逍遥散等与甲巯咪唑等联用,可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各种自觉症状减轻。四逆汤与左甲状腺素联用,可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症状迅速减轻。

(21)延胡索与阿托品制成注射液,止痛效果明显增加;若再加少量氯丙嗪、异丙嗪,止痛效果更优;洋金花与氯丙嗪、哌替啶等制成麻醉注射液,用于手术麻醉不但安全可靠,而且术后镇痛时间长。

(22)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等与西药抗肿瘤药联用,可以提高疗效。其中的中药可以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还可能有造血及护肝作用。

(23)清肺汤、竹叶石膏汤、竹茹温胆汤六味地黄丸等与抗生素类药联用,有增强抗生 执业 素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这些中药方剂具有抗炎、祛痰、激活机体防御功能的效果尤其是含人参、柴胡或甘草的方剂效果更佳。有些单味中药如黄连、黄柏、葛根等,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如与抗生素类药物联用,可增强抗菌作用。

(24)麻黄与青霉素联用,治疗细菌性肺炎,有协同增效作用;黄连、黄柏与四环素、呋喃唑酮、磺胺脒联用,可增强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效果;香连化滞丸与呋喃唑酮联用,可增强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效果;碱性中药与苯唑西林、红霉素同服,可防止后者被胃酸破坏,增强肠道吸收,从而增强抗菌作用。

2.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

(1)柴胡桂枝汤等具有抗癫痼作用的中药复方与西药抗癫痫药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副作用。

(2)六君子汤等与抗震颤麻痹药联用,可减轻其胃肠道副作用,但也可能影响其吸收、代谢和排泄。

(3)抗抑郁药与相应的中药方剂联用,可减少口渴、嗜睡等副作用的产生。

(4)芍药甘草汤等与解痉药联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消除腹胀、便秘等副作用。

(5)小青龙汤、干姜汤、柴朴汤、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组胺药联用,可减少西药的用量和嗜睡、口渴等副作用。

(6)木防己汤、真武汤、越婢加术汤、分消汤等与西药利尿药联用,可减轻因应用西药利尿药而导致的口渴等副作用。但排钾性利尿药不宜与含甘草类的中药复方联用,以避免乙型醛固酮增多症。

(7)桂枝汤类、人参类方剂与皮质激素类药联用,可减少激素的用量和副作用。

(8)八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人参汤等中药与降血糖药联用,可使糖尿病患者的性神经障碍和肾功能障碍减轻。

(9)黄芪、人参、女贞子、刺五加、当归、山茱萸等,与西药化疗药联用,可降低患者因化疗药而导致的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10)黄连、黄柏、葛根等具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中药与抗生素类药联用,可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1)黄精、骨碎补、甘草等与链霉素联用,可消除或减少链霉素引发的耳鸣、耳聋等不良反应。

(12)道遥散有保肝作用,与西药抗结核药联用,能减轻西药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

(13)用含麻黄类中药治疗哮喘,常因含麻黄素而导致中枢神经兴奋,若与巴比妥类西药联用,可减轻此副作用。

(14)小柴胡汤、人参汤等与丝裂霉素C联用,能减轻丝裂霉素对机体的副作用。

此外,中西药联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如木香、砂仁、黄芩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延长维生素B12、灰黄霉素、地高辛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药物吸收。

四、常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方法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代表方剂

①血府逐瘀汤加减②导痰汤加减③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④沙参麦冬汤加减。

2.胃癌

代表方剂:

①海藻玉壶汤加减②柴胡疏肝散加减③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减④玉女煎加减⑤膈下逐瘀汤加减⑥开郁二陈汤加减⑦八珍汤加减。

3.原发性肝癌

代表方剂

①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②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③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加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西医到底能不能结合治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qu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