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跪着读书》有感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普通教师,读完吴非老师的 《不跪着读书》,听到他种种切中教育时弊的切肤议论,我感慨良多: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任何偏离人性和人的成长规律的教育必将适得其反,反噬其身。而美好的人性只有从人成长中的教育中来,才能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家庭是一个港湾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亲关系使父母的情绪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们常常能听父母的话做事。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是为他们打好人文底子的重要措施。
把儿女教育得爱家庭、爱父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学会爱,因为所有美好的品质都从爱里来。那个想为奶奶采玫瑰花的小女孩,那个想让父母住高级宾馆的孩子,那个来看望老师而不打扰的学生。他们的感恩,他们因爱而充满人性和光彩。
学会劳动 ,忍耐,克制等许多美好人性都从劳动中来。劳动也是获取文明教养的途经。学生在劳动中培养出的自立意识,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地位,有自己的理想,也可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做家务开始。
学会理性。少年儿童在长成时期,父母是最早的老师。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急躁或平静,偏狭或宽容,智慧或笨拙……
学校是一个花园
作为专门培养人和教育人的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社会雏形,这里有师长的教育引领,同伴的互助竞争,还有知识的吸引滋养,种种活动的实践锻炼,从而决定人一生的方向……
学会读书,进德修业的窗口。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人一样地活着。经典是一个时代语文和人文的最高成就,读这样的书,会给一生的读书打好”底子“。引领在这种阅读中,培养人文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受益终身。
学会思考。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是为他们打好人文底子的重要措施。培养有主见,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探索求真,才能创新发展,自立自信。才能不盲从,不迷信,始终理性而清醒。一个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学生的立身之本。
社会是一片森林
社会是人生的主场,作为一个成年个体,每个人在这里劳动就业,养家糊口,发展和完善自己。也不可避免的在这里栉风沐雨,摸爬滚打。美好的人性帮助人站稳脚跟获得助力。
懂得自尊。没有自尊,任何人都会蒙受耻辱而不自知。拥有个人尊严,职业尊严,人才能有站立的姿态,知道自己的本分和界限。有自己的理想和求索。这样才能社会风清气正,个人也可以少走弯路。
学会创新。有自己的风格,不人云亦云。在继承传统中不因循守旧,在熙熙攘攘中不随波逐流。学会创新,保持自己的特色,否则在未来的年代中会成为很平庸的人。
培养孩子,是在培养离开的能力。而这所有能给与的一切中,决定孩子幸福平实的,不是学历,不是财富,而是一个人是否有美好的人性——让人容易接纳和亲近。
明天一定比昨天更长远,涵养美好的人性,家庭、学校、社会必须负起责任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