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只看“分数”了!

作者: 南乡游 | 来源:发表于2022-04-16 09:17 被阅读0次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而“分数”和“考试”似乎有神奇的魔力,能让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残忍的剥夺“喜欢”的能力。

这个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兴趣”是走近它们的第一步,然后通过学习加深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收获很多的快乐和成就,在发展和探究中成就自己,在兴趣中享受“内啡肽”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多巴胺”。

然而应试教育却强行将成绩作为学习唯一意义,可以通过分数来一票否决“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考虑更多的是能否取得分数,我无权说这样是对是错,但若是这样进行下去,孩子将没有童年,他们将失去“创新”、“探索”的精神。

我的童年一直到大学,一直都在考试,我是幸运的,因为考出来了,但我一直记得在大学时教授问我的爱好是什么,我竟发现我没有爱好,我想说是“学习”,却发现我其实不喜欢“学习”,但后来想了想,那不是“学习”,我只是会“考试”,却也不是王牌选手,要不然直接考进北大了。我甚至都不怎么会和人沟通,我喜欢一个人“孤独”,这样就没人能打扰到我,十多年来都是一个人在做作业然后考试。

因为在大学里面分数虽然很重要,但不是那么重要了,一群和我一样的人在大学里面终于还是选择解放自己,他们迷上网络、抽烟、旷课……压抑了十几年,他们误以为不用学习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然而不是这样,他们只是被应试教育整怕了,失去了“喜欢”的能力,当需要“学习”时,他们已经失去了“探索”和“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压抑了十多年的“疲惫”,一听见学习就“累”!

一个好的童年成就人的一生,一个悲惨的童年需要一生来弥补。

在应试教育下,最应该呵护的是孩子的天性以及学习的兴趣,发展他们探索生活的能力,如何兼顾分数和兴趣显得格外重要,毕竟当下高考还是相对比较公平的选拔形式。

偶然看到了一篇考进北大中文系的学生“王卉媛”写给“周国平”的信,信中写道学习的兴趣让她脱离书本,超脱课程,比如她喜欢阅读英文小说,让她的英文学习只是成为顺带的事情,不在纠结于语法,甚至在不知道语法的情况下,英语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是兴趣的力量。

她是幸运的,然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让很多家长变得急切,缺乏耐心。在成绩的攀比下也让孩子变得焦虑和不安,学业压力越繁重,成绩让孩子误以为只要成绩好便天下无忧,成绩差便一无是处。

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评价他一辈子是否成功更多的是内心的修养,应当是个人素质的养成,莫将“学习”当成“苦”,也莫将“考试”当成“学习”的结局,“学习”和“考试”本没什么关系,只是考得多了,关心成绩的人多了,不关注其他的,便有关系了。

相关文章

  • 别再只看“分数”了!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而“分数”和“考试”似乎有神奇的魔力,能让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残忍的剥夺“喜欢”的能力。 ...

  • 看分数的世界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当这个世界,只看分数…… 看分数的世界。考试季成了分手季,分手不为别的,只图个吉利。 看分数的...

  • 别再说……

    别再说…… 刘半农 别再说多厉害的太阳了, 只看那行人稀少的大街上, 偶然来了一辆马车, 车轮的边上,马蹄的角上,...

  • 高考只是有利于中产而已

    高考只是有利于中产而已,但是却给社会制造了几亿个小眼镜。 高考只看分数。分数是怎么来的?背书和刷题。...

  • 广州多区要求不公布期末考分数!

    希望以后别再出现分数… 高考的时候也是分等级… 贯彻落实执行求学不是求分数… 简直要疯掉了…之间一直在纠结分数这些...

  • 嘿!别再“看”书了

    书,人类智慧传承的载体。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可以净化心灵。一本好书可以受用终生,当然这不是我说的。回想自己看过的书也...

  • 《所以……和黑粉结婚了》想得美!

    一 、看脸就好,多了会伤 8分。 分数我是看脸给的。 去影院看纯粹想不动脑,只动情。 影片成功了。 我尴尬了好一阵...

  • 少年回忆录之小学篇

    少年回忆录之小学篇: 我们那个时候考试不看分数,只看名次。家长拿到试卷,除了看到试卷的分数之外,主要是看左上角带红...

  • 昨天已经过去

    昨天已去 别再追悔莫及 任它去吧 别再伤感 总要往前看 往前走 别再留恋什么

  • 分数

    “分分分,学生命根”。一些家长只看分,分数是唯一的标准。分数真要学生的命!一个学生优秀还是不优秀,看分;聪明还是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再只看“分数”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zq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