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旦那天下午,天空放晴,冬日的暖阳一扫昨天的阴冷。因车辆被宗亲会借去接待外地宗亲,我和太太沿着乡村小道,从贵子岗往县城走去,在途经一个叫凹坑的村子时,我故意走下村道,带太太走进一片塅田。在水田机耕路上,望着已经干旱的田地里收割机留下的履带齿印,我告诉她,这里就是当年黄树伟老师做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地方,黄老师极有可能在这片塅田割过水稻。
黄树伟老师,杰出的厦门知青代表,中山中学真正的由下乡知青推荐上大学,毕业后返回乡村教书的知青老师。一九六九年夏天,高中毕业的黄老师,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和广大厦门知识青年一起来到我的家乡武平县,被组织安排在城关公社凹坑生产队知青点。当时的凹坑生产队距离县城和距离中山的徒步路程差不多,应该都是四公里上下,黃老师和他的战天斗地的知青战友们听村民说中山墟日比较繁荣,于是,已经去县城逛过很多次的老师和战友在一个中山墟日就出发了。当他们经贵子岗、太平,来到红岭上时,黄老师第一次看到了中山中学,看到了没有围墙的宽阔的校园,看到了操场上一位正在带学生上体育课的老师,看到了校园里的大樟树和校园背后绿树成荫的后山。这一切,都给刚刚离开中学校园已经在当知青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黄老师自己叙述,当时的他,非常羡慕那位正在操场带学生上体育课的老师,心里想,要是自己也能在这里当老师该有多好。当时的知识青年都是带着一辈子扎根农村的理想和打算,当老师,尤其是当个中山中学的老师,在当时当地,对黄老师应该是个奢想或者是奢望。我们黄老师与我们中山中学广大师生的交集就是这样开始的。
就在黄老师第一次见到中山中学一年后,即一九七O年十月,多才多艺的黄老师,由于在知青点表现出色,被组织上调出知青点,安排在下坝粮站工作。而脱离了战天斗地队伍的老师,更加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很快又调到县粮食局工作,并在县粮食局工作岗位上被推荐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读大学。一九七六年秋天,大学毕业的黄老师居然毕业分配回到武平,而且居然真的被分配的中山中学任教。这时候,距离黄老师第一次见到没有围墙的中山中学已经过去七年。就这样,我们黄老师在中山中学开始了在真正的知青老师的教书育人生涯。
我第一次认识黄老师是初中毕业考试时,那时候初中升高中已经实行学校统一考试,考场设在大礼堂,中山中学全部初中毕业生集中考试,黄老师是监考老师之一。当年的老师偏瘦高个,微卷的头发衬上英俊的面容,那真的是丰神俊朗,英姿勃发。下午考数学时,题目才做了一半,旁边一个刘姓同学一个不断地要求我把试卷往他方向挪,以便他偷看。因为数学是我短板,自己都有不少题目不会做,所以一直没理他。那想到这个家伙趁监考老师转身,竟然伸手来拉我的试卷,正巧老师过来,用手敲敲桌予以警告,并用严肃的眼神盯了我们一眼。那个时候的老师教初一,我们知道新来了一个大学毕业生,但没有近距离地接触过。老师严肃的警示眼神,把我吓得半死,我当时是学生干部,还是共青团员,成绩和表现都不错的学生,如果因考试作弊被抓,那就完蛋了。这就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考试被严肃的警告,因为以后的考试,我都会想起在中山中学礼堂的数学考试,想起黄老师严肃的眼神。后来读大二考哲学时,后面的同学怎么踢我的屁股,要我把试卷翘起来给他看,我也不敢。
因为黄老师没有在考场抓我和刘同学试图作弊的现行,暑假结束后,我读高中啦。按学校分班,我在高一(二)班,而且做班长,上第一节数学课时,发现走进教室的是黄树伟老师。说实话,虽然读高中了,但农村孩子依然胆小,而且对老师都有自然的敬畏之心。这一堂课我一直不敢正视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一直恍恍惚惚,集中不了注意力,生怕老师认出我就是那个在考场和同学拉扯试卷的。因为是班长,免不了要和课任老师接触,在后来的学习中,不知道是经过一个暑假的“双抢”劳动,我晒黑了或长高了,还是老师不记得了;或者当时那么多学生,个个长的差不多,根本就没记住我们俩;反正,黄老师没有露出丝毫的记得我的言语和表情。于是,我和很多同学一起,和多才多艺的英俊潇洒的黄老师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交集。而我个人,因2008年夏天去厦门通过吴老师联系上了黄老师,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一直通过老师集美中学的网站和微信学习老师的诗作和散文。
黄树伟老师在中山中学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活故事,留待明天再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