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康老师带班 | 让家长介入孩子的教育

康老师带班 | 让家长介入孩子的教育

作者: 康老师心育 | 来源:发表于2021-01-14 22:58 被阅读0次

康老师带班 | 让家长介入孩子的教育

昨天,我进行了语文考前模拟。
在收上来的卷子里,我看到冰的卷子仍旧大片试题空白。
翻到作文页,一字未写。
我一时伤心至极。
冰的总成绩在班级排名中等,数学成绩多次月考都在100+,(满分120分),算非常优秀了。
但就是语文(甚至是文科类)提不上来。

我打算把这一情况通报家长,并与家长谈一下我的看法。

我拨通了冰爸爸的电话。
“冰的爸爸吗?我是康老师,我想能你通报一下冰的学习情况呀!你之前了解吗?”
我自报家门后,开门见山地说。

“之前倒不了解,我常年都在外地呀!”冰的爸爸说。
从他的言语间,我似乎听出他的无奈。
我得把真实情况告诉他,让父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冰数学还是不错的,好几次都考到100多分。只是语文太差,作文也不写,几乎次次都是低分。作为老师,我只是觉得这孩子如果再不提示、不严加管教,可能就浪费了。”
我反映了情况,也表达了对冰偏科现象的担忧。

“老师,他小时候语文就不好。我也不知道咋办?”
面对家长的无奈,我说道:

“我知道你作家长的要养家,要工作。我想提示的是,你虽然常年不在家,但对孩子还得关注呀。”我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了解到的家庭离异情况,“我知道,咱的家庭比较特殊,你们两个不在一起,但你还是孩子的爸爸呀。
可能你们在冰很小的时候,就把他放在家里,你们外出打工了,孩子缺少爸妈的关注,没人交流,语言能力得不到培养,所以语文也不好吧。

“是啊,冰从小就不太爱说话,我也没办法呀。”冰的爸爸说。
“正是你们常年不在家,冰和谁交流呀。小时候,正是语言能力培养的时候,他没人说。现在也是呀,你们在外,他成绩好坏,都没有关心,你觉得他学习有动力吗?”
“也是,没办法,我得挣钱呀!”
“我提个建议,你经常打来电话,可以打到家里,或是打到我手机上,让冰来接,关注一下他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孩子知道,爸爸在外工作,但心里是想着他的。”我建议道。
“中呀!”冰爸爸答应了。

“那好,到这一节下课,八点四十左右,你就打来电话,说说冰,不要批评,只问候一下就行。”我说。
电话那头,冰的爸爸也答应了。

“另外,我作为老师,还有一个建议——”我继续说,“过不了多久,就要放年假了,我想你也要回家来了,甚至可能因为疫情原因,得好长时间呆在家里,与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那么,我恳请你在与冰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也多关注一下孩子,弥补一下平时的感情缺失,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关怀和温暖。
冰的爸爸迟疑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下课了,我把冰叫到办公室,递给他电话,说:“我把昨天你语文模拟考试的情况,转告给了你爸爸,他一会儿给你打电话,你接一下吧。”
冰仍旧一脸冷漠,表情呆板,接过电话。
我看时间已过约定的八点四十,就说:“来,给你爸打过去。”
我帮他拨通了爸爸的电话,电话通了。
“冰,咋回事?听老师说语文作文都不写?”电话那头问道。
“哦。”
“数学平时都得多少分?”
“103.”
……
父子一问一答,感觉是那么生硬和敷衍。
可以感到他们之间交流是多么匮乏,互通的信息只围绕老师提到的成绩。
下节上课铃声响了,办公室里很乱,冰的爸爸让他出去拉电话。
五分钟后,冰回来了。
递给我电话,还是一脸有冷漠。
“你爸说什么?”我问道。
“他……让我好好学习咧。”冰的语气中似乎有一点活气。
“好,那就好好学,你爸爸是关心你的。数学能学好,语文和其他科目也应该能学好!”我鼓励道。

冰回教室上课去了。
我想与冰的妈妈联系,可没人接电话。
我打通一个标注“冰的家长”微信号,接通微信电话后,居然是冰的奶奶。
之前与冰的奶奶交流过,她也为儿子儿媳把一双儿女(冰还有一个妹妹)撇在家里很无奈。
电话里奶奶仍旧是无力地抱怨,我安慰后,挂了电话。
不一会儿,奶奶打来了电话,说让转告冰:本周末让冰的姑姑接冰回家,并强调说,这几天要考试了,让冰的姑姑管管他吧。
我在感慨这样家庭的教育困境后,似乎也看到一点希望:至少家长都在为孩子而行动着。

image

康老师手记

原来,我一直认为单亲、离异的家庭只是学校、班级的个别现象,自今年接这一届学生以来,我突然发现,这样不健全的家庭好像一下子多起来。
班主任教育中要面临着这样留守、半留守家庭孩子的问题,也复杂起来。
我一直以为,在校园里,把老师的教育职责担起来,尤其对于缺乏关爱的孩子,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呵护,就足以改变一个孩子。

但一学期下来,我深感学校教育的无力。

教师再有耐心、爱心、智慧,与学生的关系再亲近(哪怕学生私下里叫我“康爸爸”),也无法替代父母、家长在孩子心中的亲情地位。

我时常提醒自己,我会陪伴学生三年,力求影响学生三十年。
虽然这话有些过,但我是以这样的专心、信心做班主任工作的。
但现在才明白,真正能够影响学生三十年的,只有孩子的父母、亲人。
而老师只是校园生活的短暂陪伴者。

老师可以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但永远无法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监护人”
社会角色与亲情角色是谁都无法被取代的。

老师可和家长站在一起,与孩子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
不能与问题站在一起对付孩子。

.
所谓家校合力,得先让家长介入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发挥其力量。

学生在校,不等于家长不必参与教育;
家长在外,不等于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关注。

给家长以孩子学校生活的知情权,让家长承担其自己的教育责任,
这样的教育才完整,这样的教育才有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老师带班 | 让家长介入孩子的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mb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