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短信”的横空出世,恐怕是这周社交通讯软件乃至整个移动应用市场里最火爆的事件。微信的地位能否被撼动?在国内的即时通讯领域能否出现一个NO2?一帮吃瓜群众本着尝鲜的心态,一窝蜂的下载、试用起来,使得这款app在评估app sotre里连续几天占据着免费榜的头名。
微信的上线,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当身边的长辈、同事、领导都用起微信的时候,它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也正是因为如此,在90后,乃至00后眼里,它变得太中规中矩、太正式,“微信是大人们用的东西”。相反,同样属于强关系社交软件的手Q,以及弱关系领域的微博,由于其自身异于微信的特点存在,并没有被微信一波流的pk掉,仍然有着广泛且活跃的用户群。在微信的朋友圈中,越来越少的90后、00后去晒图了,究其原因,朋友圈里的大人太多、陌生人也不少,不好玩了,而手Q中的厘米秀(类似上一代的虚拟形象QQ秀),却在小朋友的圈子里广受欢迎,一个初中班里一半的同学可能都买过2元/月的专属服务,只为那专属的装扮、尊贵的角色、酷炫的动作。要知道,这些用户,可是将来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主力军。
而国外,社交软件的形式和种类要比国内丰富的多,whatsapp、monkey、twitter之类都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基于文字、语音、视频等等,各种形式百花齐放。也有人试图把这些应用copy到国内,但由于用户习惯、文化差异、监管要求等各种原因,目前都还没有哪款本地化的应用能在排行榜上露个脸。但这些约束条件,随着时间推移,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更替,会变的。这些变化,或许正在进行中。
再说回到“子弹短信”,说实话,交互界面很原始、很粗糙,让人仿佛回到IOS4.0的时代,其所谓的解决当前效率社交上的几个“小痛点”:消息的稍后处理、无需进入app或聊天页面的快速回复、语音转文字等,其实都没有什么门槛,比如语音转文字,装个讯飞输入法,随便哪款app都可以做到快速、精准的语音转文字,以腾讯的创(mo)新(fang)能力,只要愿意,分分钟在微信中实现这些功能。当前一个有趣的情况是,热闹归热闹,大家还是在微信里聊“子弹短信”。
说了这些,一个核心意思是,微信是国内当前社交领域绝对的NO1,“子弹短信”初出茅庐,目前还看不出有撼动微信地位的潜力,但在移动互联网的社交领域,变化是始终在发生的,任何一款应用要想经久不衰,必须顺势而为,不断求变。微信后续如何发展,如何甩开后起者,让我们拭目以待。微信有着大神级产品经理的实操,想必不会差到哪里,而不断出现的后起者,或许也会带给我们一些间或的惊喜。从这些变化与对抗中,我们也能领会到一些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的生存之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