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公司评优秀员工,办公室总共6个人,4个人都得了奖,平时干活最多的小敏却连个安慰奖都没有,小敏很憋屈。
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有网友吐槽:我们公司总有一些每年上榜的奖霸。我们单位有人年年垄断奖项。
小敏想了下,去年得奖的差不多也是这些人。回想到自己刚上班时的表现,连对着领导进行实习汇报时脸都憋得通红、声音也发抖;而那些得奖的同事总是声情并茂,丝毫没有紧张的感觉,因此格外受领导喜欢。
认真分析下就能发现那些得奖的人基本上性格都很外向,他们擅长毛遂自荐,也是自我公关的高手;而小敏这样的内向者们不仅不爱自我表现,还很鄙视自吹自擂。评奖时领导自然很容易想到那些外向者而非小敏这样的内向者。
俗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不去主动争取,连个表扬都没有;而那些会哭的同事,拿到手的可不知道有多少真金白银了。
曾经以为只要自己认真工作,总有一天会被领导发现潜力,然而现实告诉你:不会表现只会干活哪怕你是真金,但因为太隐蔽依然会雪藏。
领导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发掘你啊?
所以要学会把干的活漂亮的说出来,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尤其对于内向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不然也不会在这哀叹了。
德国作家西尔维亚•洛肯博士也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但她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知名的性格咨询师,登上《明镜周刊》封面故事,还荣获了德国2012年度最佳演说者的殊荣,多年来,她帮助很多的内向者一步步迈向了成功。
洛肯博士用自身的经历和多年的研究写出了《内向心理学》这本书,这是一本属于内向者自己的沟通手册。
作者从内向者的角度出发,提供了可以发挥内向者自身优势的建议,也列举了内向者面对自身障碍的应对策略。现在我从书中多如繁星的精华中,汲取其一与大家分享。
洛肯博士在书中说:内向者有很多障碍,其中第一项障碍就是--恐惧(与他人相处拘束、不安)。恐惧是一种强大的能量,适当的恐惧能提供保护,不恰当的恐惧却会造成阻碍。
就如文章开头提到小敏的经历,就是因为恐惧当众进行工作汇报,所以在领导面前失去了展示专业形象的机会,在后续的工作中屡屡错失机会。
《速度与激情3》里有一句台词:“为什么人是千差万别的,却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是因为恐惧,因为他们习惯性的去思考一些问题,不愿意走出思维的怪圈,所以他们总是无所作为;所以他们按步就班的生活。”
是啊,因为恐惧,所以我们每天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年底了工资该往上涨一涨,由于恐惧不敢向老板提,限制了增加收入的可能性。
明明想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由于恐惧旅途的未知,限制住了自己的脚步。
好不容易遇到喜欢的人由于恐惧不敢去追求,限制了获得圆满爱情的缘分。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唯一可以恐惧的只是恐惧这个词本身。”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不让恐惧阻止你去做重要的事情?
洛肯博士在书中讲述了只需2步就能与恐惧周旋的策略:
第一步:有意识地去感知恐惧。
小时候我很怕黑,总觉得晚上会有怪物出现,爸爸就会打着手电筒说怪物消失了,这样直接的感知为年幼的我消除了大部分对于天黑的恐惧。
第二步:让自己看清楚想做的事情有多重要,即便很恐惧也愿意冒险。
亚历克斯·霍诺德是一位徒手攀岩的极限运动者,在攀岩时无任何防护措施,有时能落脚的地方很窄,只有岩壁上微小的像花生米大小的突起,一旦脚下打滑,手没抓稳,就会掉落到万丈深渊一命呜呼。
亚历克斯没有任何的防护设备,只凭四肢,徒手攀登号称全球最难攀爬的路线。--酋长岩(高900余米的“攀岩宇宙中心”),他的攀岩过程被录制成纪录片《徒手攀岩》,刚上映时在豆瓣评分高达9.0。
他没有恐惧吗?
其实埃里克斯也是普通人,他也会恐惧,只不过他知道自己喜欢这种挑战,所以他宁愿冒着随时可能会丧命的恐惧,依然去做。
他在徒手攀岩的过程不恐惧吗?
他在影片中有一段独白说:“无保护攀岩最大难点是控制自己的想法,你没法真正消灭恐惧,只能想办法隔离恐惧。人们讨论怎样压抑恐惧,但我有不同的看法--我是靠反复练习动作,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通过训练,让恐惧不再影响我。”
就如马克·吐温所说:“勇敢者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克服恐惧,战胜恐惧。”
所以当你面对恐惧时先正视自己到底有多么渴望做好这件事,然后去积极拓展自己的舒适圈,这样才能克服恐惧。当安全边界在不知不觉中扩大后,就可以战胜恐惧。
我们经常听到“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洛肯博士在《内向心理学》中告诉你:“你的性格塑造了你,但没有锁定你。”
致像小敏一样内向的你:你不需要去强迫自己扮演一个外向的人,你只需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性格的各个特点。运用内向心理学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我们就能在真实的生活中更好地与人相处,在工作中安静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达成你想要达成的事。
人生有限,愿你找到自我,得偿所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