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建银 扶阳派中医传人、身心灵整合疗愈师
肥美的火腿让云南宣威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火腿之乡”,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也正因为当地人爱吃熏制的火腿、常年用敞开的燃煤炉为家庭取暖、做饭,让宣威成为了世界上不吸烟女性肺癌患者最多的地方。而在500公里外的云南个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锡产地,早在1975年,该地肺癌发病率就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0倍。两地肺癌高发的情况不同,宣威是农民居多,个旧以矿工为主;前者的致病元凶是烟煤,后者则是矿尘——但最后的祸首都是空气污染。人们吸入了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物以及氡、锡、砷、甲苯等致癌物质的气体。
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大城市肺部疾病与癌症高发的重要原因,虽然没有矿尘和烟煤,但烟草对呼吸环境的污染,烧饭时屋内常年缭绕的烟雾、汽车尾气、烟囱里的黑烟、环境污染造成的雾霾天、不环保的房屋装修材料……都让人们吸进了太多的致癌物质,也让肺癌成为目前中国第一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跃居首位。
从上面所引这一个地方性肺癌的案例,我们便能够感受到生活环境对身体健康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然而,人们现在对生活环境、以及环境污染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相当片面与滞后的阶段,一方面,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让人们难以清醒地跟进,很多致病因素往往都是在其已经造成严重危害时,才进入公众的认知;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受利益驱使的不负责任的生产行为与虚假宣传,更让普通百姓无知无觉地活在危机四伏的健康隐患之中。
就以空气污染为例,重工业、化工废气,汽车尾气等都是导致生存大环境污染的因素,相对更早为公众所警觉。而随着液化气、煤气在中国城乡逐渐普及,家庭饮食中炒菜等烹饪方式(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雾)的流行——所导致的居家小环境的空气污染,至今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忽视。
至于现代家具和装修材料中释放的有毒物质,尽管含有许多致病、致癌物质,诸如甲醛、二甲苯等已被人们所熟悉和警惕,但它们之于现代材料中繁杂的化学成分而言,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也许很多化学物质的危害尚未被我们发现,或者对于人体的侵害更为隐蔽,使人们难以在它们与某些疾病之间建立明确的因果联系……即便是像甲醛这类明确的有毒物质,在我们从油漆、家具中发现它们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它们的“世界”里生活了许多年,甚至是大半辈子。我们以及我们的亲人如今身体存在的亚健康、隐患与疾病,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过它们的暗中使坏?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环境中,空气与水可谓是与每个人最为息息相关的,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家用电器、随身电子产品和无线通信网络已经全面覆盖了人们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于是,看不见触不着的电磁辐射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环境因子——诸多研究和案例表明,电磁辐射污染乃是许多疾病、癌症的诱因。下面,我们就对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最为普遍和紧要的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电磁污染三者予以“检讨”:
一. 空气污染
当一个人走出家门,他可能就身处致病污染物的包围中。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外宣布,确定空气污染为新的致癌物,致癌级别与吸烟、吃发霉的食物、遭受紫外线辐射、呼吸甲醛等归为一类。
“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已经被致癌的混合物污染,它不仅对环境卫生产生威胁,也是主要的癌症致死原因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媒体。
室外空气主要污染物及其诱发的疾病
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致病/毒性指数:★★★★★
2010年,室外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成为全球第7大死因,中国第4大死因,全球超过300万人死于该污染引发的各种疾病,其中中国有123万多人因此死亡,2400多万人减寿。每年有近200万过早死亡病例与PM2.5等颗粒物污染有关。即便在欧盟国家中,由于暴露于人类活动产生的PM2.5 ,人均期望寿命也减少8.6个月。它对人的影响要大于其他任何污染物。
伤害器官:
对颗粒的长期暴露可引发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 μg/m3,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浓度每增加10 μg/m3,总死亡风险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此外,PM2.5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机率明显升高。
致病/毒性原理:
直径2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被吸入人体后直接进入支气管的细颗粒物,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主要污染来源:
机动车尾气、锅炉燃煤、扬尘以及家庭烹饪。
PM10(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致病/毒性指数:★★★★
PM10中除了包含PM2.5这样的细颗粒物,还包括一些直径介于2.5微米和10微米之间的颗粒,这些颗粒有的沉积在上呼吸道,或进入呼吸道的深部,但无法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故危害程度不及PM2.5,但仍属于空气污染的主要危害。
伤害器官: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多疾病。粗颗粒物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若吸入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病症,例如气促、咳嗽等,并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损害肺部组织。
致病/毒性原理:
PM10成分复杂,致毒机理也非一种机理能够解释。目前认为PM10的致毒机理主要是:PM10进入肺内后,首先与肺泡巨噬细胞、肺上皮细胞作用,刺激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导致肺炎症和肺纤维化。PM10与细胞作用后,释放活性氧(ROS)和自由基,氧化损伤组织细胞和遗传物质并引起细胞增生和分裂紊乱,最后可能导致恶变。总之,PM10可能通过氧化刺激、炎症反应及遗传物质改变等多种机理引起机体各部分的损伤,而这些损伤又是相关的,如PM10由于损害了免疫系统,更易造成其它系统的损害。
PM10中除了包含PM2.5这样的细颗粒物,还包括一些直径介于2.5微米和10微米之间的颗粒,这些颗粒有的沉积在上呼吸道,或进入呼吸道的深部,但无法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故危害程度不及PM2.5,但仍属于空气污染的主要危害。
主要污染来源:
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臭氧 致病/毒性指数:★★★
每年全球有70万人死于因臭氧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若干项欧洲研究报告称,对臭氧的暴露每增加10µg/m3,日死亡率上升0.3%,心脏病增加0.4%。目前它是欧洲最为令人关切的空气污染物之一。
伤害器官:
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主要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引发哮喘、降低肺功能并引起肺部疾病,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眼睛有轻度的刺激作用。臭氧对人体也有致畸性,母亲孕期接触臭氧可导致新生儿睑裂狭小发生率增多。
致病/致毒原理:
当大气中臭氧浓度为0.1mg/m3时,可引起鼻和喉头粘膜的刺激;臭氧浓度在0.1-0.2mg/m3时,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同时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臭氧浓度在2mg/m3以上可引起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和肺水肿。此外,臭氧还能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
主要污染来源:
低层空气中臭氧有时被称为“有害的”臭氧,主要源于汽机车排气中二氧化氮的光化学分解。与高层大气臭氧层不同的是,地面的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诸如车辆和工业释放出的氧化氮(NOx)等污染物以及由机动车、溶剂和工业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与阳光反应而形成。阳光灿烂时,臭氧污染最为严重。
二氧化氮 致病/毒性指数:★★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哮喘儿童发生支气管炎症状的增多与长期接触二氧化氮有关。目前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城市中肺功能减弱现象的增加也与目前测量(或观察到)的二氧化氮的浓度有关。
伤害器官: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短期浓度超过200µg/m3时,它是一种引起呼吸道严重发炎的有毒气体。
致病/致毒原理:
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主要污染来源:
人为释放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是供热、发电以及机动车和船舶的发动机等燃烧过程。
二氧化硫 致病/毒性指数:★★
研究表明,在空气中二氧化硫水平较高的日子里,因心脏病去医院就诊的人增多,死亡率增长。当二氧化硫与水结合时形成硫酸;这是酸雨的主要成分,是造成树木死亡的一个原因。
伤害器官:
二氧化硫可影响呼吸系统和肺功能,并刺激眼睛。呼吸道的炎症导致咳嗽、粘液分泌、加重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并使人们更易患呼吸道感染。二氧化硫还可通过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曾经对长期接触二氧化硫人员发现慢性鼻炎的患病率也较高。
致病/致毒原理:
SO2 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后,因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一部分进而氧化为硫酸,使刺激作用增强,如果人体每天吸入浓度为100 ppm的SO2 ,8小时后支气管和肺部将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到伤害。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不但产生SO2 气体,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SO2 和粉尘的联合作用,对产业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的损害。因为SO2 随飘尘气溶胶微粒进入人体肺部深层,毒性将增加3-4倍,导致肺泡壁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肺纤维性变,发展下去可使肺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
主要污染来源: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汽柴油、天然气)的燃烧,火山爆发时也会喷出该气体。
放大千倍后的PM2.5雾霾颗粒
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伤害,最主要的就是造成呼吸系统的刺激性创伤,从而引发鼻咽、呼吸道或肺部的发炎症状。所谓发炎,本质上是人体对器官损伤进行修复的一种行为,与我们皮肤被烧伤或割伤后的愈合过程很相似——而那些空气污染物,也很相近于能够灼伤皮肤的毒液(如臭氧、二氧化硫),或者一把把锋利的刀子,从上图中被放大千倍的雾霾颗粒我们便不难感受。
当这些颗粒被吸入我们的体内后,就会沉积在鼻咽、呼吸道或者肺里,它们如刀子一般割伤细胞组织,引起相应器官的炎症反应,诸如鼻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等等。而正像愈合后的皮肤可能会留下疤痕一样,器官的修复行为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细胞形态和机能的改变,以致细胞基因的变异。于是,器官中首先出现了“息肉”,一种多余的、然而无害的肿瘤前体组织。但是,留在我们体内的“颗粒之刃”是永久性的,它们还将不断地制造细微而可怕的创伤,引发炎症;同时,我们还在继续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往身体里扔进更多的“刀子”……
就这样,息肉逐渐演变成了良性肿瘤,而良性肿瘤又继续慢慢发生着变异,最终转变为恶性肿瘤,开始疯狂地分裂、扩散和转移,这就是癌症。
这个以空气污染物为诱因,引起器官的炎症疾病,最终导致肿瘤与癌症的致病过程,在很多肺癌等呼吸系统癌症患者的身上都有体现,在他们被查出癌症之前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几年,甚至十几、几十年中,都有过相应器官感染、发炎的病史,而且往往有过反复。当然,这并不是说炎症就必然引向肿瘤,事实上,在绝大多数人身上终其一生都停留在无害的息肉阶段,少部分人会演变为良性肿瘤,而在这些人里,更少一部分人才会转变为恶性肿瘤。
关于水污染、电磁污染的介绍,将在下期文章中为大家呈现,欢迎关注!
原创作者:张建银
责任编辑:三一养生
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