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考试时间到了,系统自动交卷。今年定的目标,又完成一个——考CATTI英语笔译三级✌
这个目标原本是计划6月份考的,但那时候,我自认为时间不够,我来不及好好地复习,而且做了段时间教材练习题,觉得翻译真的好难。所以,我果断放起了上半年的英语笔译考试,把机会留到下半年的11月份。
只有系统而持久的练习,才能掌握一门技能。
在读书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向来不错,大学还辅修了英语为第二专业,顺利考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但是,毕业后的两三年内,我几乎没有再学过英语,接触过英语。直到今年,我突然想重新学起英语,给自己再培养一门技能。我先在中国大学MOOC报名了一些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语与实训等。
尽管如此,当我开始复习英语笔译综合能力时,我发现我的词汇量竟然都是高中所积累下来的老本。一看到高中所学的单词,无需多想脑海立马浮现它的含义,立刻读懂它所在的句子意思。然而,一看到陌生或似曾相识的单词时,无论怎么去想,我都无法理解那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题目多了,我就有点受挫:我该背背单词了。
于是,去手机商店下载了网友们极力推荐的记单词APP,如扇贝等,结果背了几天,看到形态相近的单词又一脸懵了,做题时看到似曾相识的单词也是一脸懵。高中那日复一日的背诵和练习,才让大脑牢牢记住了那些单词。而如今,只是用双眼看、用大脑记,陌生的单词始终在脑海边缘徘徊,无法进入深处。
不得不承认,到如今,我的词汇量大多归功于高中时期的奋战。
也不得不承认,我该换一种方式记记单词了,通过看文章、看电视剧或电影片段等方式,日复一日地认识新单词。
万事开头难,坚持练习会慢慢打破瓶颈。
还记得刚开始做英译汉练习题时的心情:好难!我能看懂,但要用文字翻译出来,却不知从何下手!这一方面是因为对部分英语单词的不认识,对句子的不理解,另一方面是缺少对汉语词汇的活用。这也是为什么我放弃报名上半年的考试的原因。
所以,刚开始看教材的时候,心里很受挫,总是看几天就断了。不过就算是这样,我还是坚持了一段时间,慢慢地,那种难以下手的感觉好像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能用中文逐一翻译出其中的含义。虽然翻译得有些问题,不通顺,不地道,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那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尤其在临近考试前的一个月左右,一篇英译汉题目,随手就能翻译出其中大概的含义。当然,这还要翻词典。但相比一开始的不知所措、信心受挫,这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 尽管考试已经结束了,也不知道能否顺利拿到证书。但,这次的备考让我意识到,想要掌握一门技能,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系统性地练习,正如高中三年的反复做题,才能成就高考的成绩。
让自律融入生活,远比成绩更有成就感。
这段时间备考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此。这也是成绩不能替代的。以前,很想早上6点半起床,但一直只是想想而已,毕竟早上的时候,身体实在太喜欢床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天我下定决心明天要6点半起床,记单词或者做习题。然后我居然做到了!
尽管前两天,一整天的状态都特别不好,整个身体都处于困倦的状态。不过,第三天、第四天,状态却逐渐好转,精神愈发精神。当然,早起用来记单词或做习题的时间非常有限,常常只有20分钟左右,甚至10分钟左右。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行动。
再后来,我还是没有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但从以前的7点钟起床,改为6点45分或50分起床。这样的习惯或理念,在我考完试后也还保持着。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似乎在提醒我该起床了,不能再睡了,时间是那样的宝贵。
以上内容,是考完试后我的一些总结。尽管考试当天,第一次机考,有些状态没调整好,有些策略没做对。但是,参加这场考试,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收获却是远远大于一场考试的好成绩的。
喜欢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喜欢坚持一件事给我带来的美好体验。更喜欢一切都在努力地变好,向阳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