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咱们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背单词上如此自卑?
我可能会告诉你,大概是因为在国内这几十年的英文教学当中,最早被重视的就是单词和语法。
恰好这两项,哪怕是在21世纪的今天,也仍然是广大学习者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仿佛有个魔咒,我们若重视起什么,什么就注定是艰难险阻。
反言之,也正是由于我们觉得单词和语法特别难攻克,于是在英语学习的初期,我们首先想解决的就是单词和语法。
如此的因果循环,好生厌烦。
若真究其原因,大抵是因为过去的哑巴英语年代,能看懂英语读对些英语单词就很不错了,哪里管什么先进的教学法。
一则是英语教学确实有些落后。
二则是大众对英文学习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还不需要教学者去想那么多。
对于学习者来讲,所见即真理。
我确实是单词不好,那就死命背单词啊;你确实是语法不好,那就补语法啊!
“查缺补漏”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
但是传统,并不一定永远都是最恰当的。
因此,毫无策略的背单词方式,伤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且慢,更伤心的,或许还在后面。
“你昨天刚背的今天怎么就忘了呢?” “我上周才跟你听写过,这周就又错!” “这不是刚罚抄完50遍的吗?怎么回事?”
……
我们小时候一定因为记单词的问题被家长或者老师责骂过,但是,这真的是我们的错吗?
到头来,我们除了收获了对记单词的恐惧感、自卑感、无助感,还剩下什么?
我曾听一位老师说,背单词的心理过程跟谈恋爱的时候是一样的,肾上腺飙升、心情激动又略微忐忑不安。
毫不夸张地说,当你记单词的时候有了“恋爱般的感觉”,说明你就背对了。
背单词不是磨洋工,不是大眼瞪小眼一瞪一上午,一抄抄一下午,一读就读一晚上。
在我看来,这些动作中有至少95%都是无用功。
别说事倍功半了,可能充其量就事倍功一吧!
若诸位读者对我说的结论有所质疑,那么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抄过读过盯过的单词,难道过十天半个月就不会忘了吗?如果还是会忘,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去死抄狂读呢?
我知道有人会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不是明显曲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原意不是说抄下来就不会忘记了,而是说抄下来,哪怕脑子忘了,也还是可以翻阅笔记抄看的。
所以,问题就在于,如果你考试的时候,或者听写的时候,单词不记得了,你会跟老师说——“老师,等等我,我翻下我的’烂笔头’啊先!”
Are you kidding啊小兄dei?
那么在这里,关于背单词,我想跟大家聊的着重有以下3个建议。
01
心态
你不用担心害怕看过的单词回头会忘记。
忘就对了嘛!如果不忘的话我还背个啥?
背单词的人需要接纳自己的遗忘;为人父母或者老师者多给予鼓励。
与到底记住了几个单词相比, 源源不断地找到背单词的乐趣和挑战自我本身更重要。
学习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谁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注定学习是苦差呢?苦中作乐,还能作出品味知识方法的“真乐”。
并非我今天学习了,妈妈带我去吃了一顿麦当劳,我好快乐呀!瞧,这就是苦中作乐!
错!这是诱惑,不是乐。
设想,如果一个人知道过马路不闯红灯就能从警察蜀黍那里领到100块钱,那么就算他遵守了交规,我们还能确保说他是有素质的三好公民吗?
这三点中第一点就强调“心态”,充分说明我对其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每次单词课上,我都会重复一句话:跟自己比,不要跟你旁边的人、同一个教室的人比。
你有自己的背单词速度,按照老师要求去做一定会越来越快的。
哪怕只记住一个,也是属于自己的小进步。
往往越是强调这一点,孩子们的背单词速度完成效率就越高。
02
重复
在单词非常规记忆班当中,有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的孩子。
这个孩子单词量很少,五年级可能就三四百个单词量,而深圳大概二年级就有三四百个词汇量了。
所以,英语没有良好启蒙并且后期也没有太补英语的这样一个学生,基本上没有一天能完成老师在学校布置的背单词任务。
只要是头一天背了,第二天去学校听写一定是错90%左右。不仅字母组合与发音的对应关系混乱,一个音对应的字母组合排列也是经常会多出一两个莫名其妙的字母。
你要是问他,这个音节怎么会有这个字母滥竽充数呢?他只能呆呆地看着你,摇摇头,一脸无辜。
最开始加入单词班的时候,速度大概是其他孩子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以至于其他同学每次都会嘲笑他,你这也太慢了吧!
但是对于教书人来讲,我知道这样的背单词方式一定会锻炼到他的记忆力,提高他对单词的敏感度,从而影响背单词速度。
因此,也是为了预防课程中间有孩子再次取笑他,伤害到自尊影响培养对记单词的好感,每次课前我都会再三强调两件事:
(1)每个人只跟自己比,谁都不要管,只管老师的指令;
(2)不要以为自己背得快就赢了。
背得快说明记性好;而背得牢想永远不会忘只能靠重复次数。
因此,哪怕你一下背了500个单词,而其他同学背了50个,但是保证总数一样的情况下复习遍数也一样的话,你们记忆牢固度就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
反而背得慢的同学很有可能在重复一定次数时比背得快的同学更加牢固,慢工出细活。
最后,这孩子在我不断的鼓励和自我挑战中,在第10次课后速度和其他孩子基本保持一致了,并且果真,同样的内容他背得反而更加牢固。
之后,直接颠覆性地改变了他在学校的单词听写。母亲连呼“神了!”
那么,这到底是不是巧合呢?或者说是为什么不死抄死读的情况下就能顺带着搞定拼写的问题?
这种关系可以形象地描述为:音节组或深或浅地印刻在被试的心里。
接下来,我们就能进行这样的联想:随着重复次数的不断增加,音节组在心里被刻印得越来越深,越来越不容易被冲刷掉。
如果重复的次数太少,那么印刻的只是表面,只能暂时看出一个大概的轮廓。
在一定时期内多次重复,那么记单词者便可以随意地清晰地阅读这些印刻在心里的铭文。
如果次数更多,音节组就被深深地印刻下来了,只有经过非常长时间的间隔,才会逐渐消失。
但是,总有一个遍数,是达到后至少三五年都不会忘的。
而我们脑海中的“遗忘”,更多的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暗示,可不理睬。
03
记录
记忆是可测量的。这一点我需要每一个背单词的人都铭记于心,尤其是在课上使用单词记忆法的学生们。
我们设想一下:把一首诗学习到能够背诵,就不再管它了,过了半年后它就会被忘记,即便绞尽脑汁地回想,也无法使它在意识中再现,顶多能想起来一些零碎的片段。
如果把这首诗再学到能够背诵的程度,那么,有一种现象就会显现出来: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把这首诗完全忘了,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存在的。
从某种形式上来讲,第一个的记忆还是有效的。因为第二次的学习比第一次的学习要节省一些时间或少诵读一些次数。
如果把这种情况迁移到我们背单词上,那是不是如果有那么几个单词,同批次背了五六遍都没有背下来,就得打退堂鼓了呢?并不是。
哪怕前期你没有背下来,也不代表你的努力没有一点点“贡献”。
因为,如果你第七遍或者第八遍一旦把它记住了,印象可能会比当初第一遍就记住的单词还要深。
为什么呢?因为当你发现一个单词五六遍都没记住的时候,就证明你在同一个地方摔了五六遍。
正常人对于“单词不记得”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
我们教学上来讲的“不记得”多半是指不知道意思或者忘记拼写,但是由于前文已经提到过拼写这个层面是建立在高频次重复之上的自然形成的产物,因此,这里的“不记得”我们姑且可以定义为忘记了单词意思。
因此,对于前面所讲的记了好多遍都没记住的单词,我们不是对其”拼写形态“没有印象,而是对其映射的含义没有印象。
说白了,就是我们本来需要记英文单词长相和对应中文意思的,现在我们只完成了前一半,只对英文单词长相眼熟。
因此,一旦这种对应关系,即中文意思也记住了,那么这个单词被重复的次数就全部被激活了,加行你前几次“摔的跤”,印象能不深吗?
所以,背单词,一旦开始了就莫放弃。记录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