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的手变得粗糙起来,因为我最近有点神经质地变地勤快起来:
每天的第一要紧事,就是琢磨做什么好吃的。
以前孩子在家,我完全是为了照顾孩子的口味和营养,努力做一个“好妈妈”,是被动地做饭,并不是爱做饭。
今年暑假时,把连续几个月肺炎的儿子送去遥远的姥姥家放养后,我一开始是“松懈”了一阵子的:终于不用每天变着花样做饭了,甚至我开始用方便面代替正餐……

敷衍了自己一阵子,突然有点空虚了。
我意识到:
第一,我不应该怠慢自己,我好了,我的亲人才能好;
第二,我不应该把孩子当做生活的累赘,不应该在他离开的气候“偷懒”,我应该保持他在家时的忙碌状态才对。
第三,不管孩子在不在家,我都要保持自己每天点滴的进步,才不辜负老天馈赠给我的时光。
于是,我继续每天早起,认真做饭的步调,坚持认真做饭认真吃饭。
另外也继续学习新的菜谱:
百度、头条的美食频道、甚至电视里的《回家吃饭》,都是我的美食老师~
光看不练,不叫会,还得动手做起来。
昨天,也就是周五,我趁着家里有鱼,一大早就按着电视里大厨的方子开始忙活,他教的先炸后浇汁的糖醋鱼。
我怕自己手生,就试了三种做法:糖醋汁,番茄酱汁还有最普通的红烧大火收汁。

整整两个小时的腌制,上浆,不同油温炸制……
炸鱼时,油温越来越高,不时有热油崩出来,手被烫了好几个红印子,一碰温水就火辣辣地疼,不过还好没起泡。

可是就因为忍了这点疼,我终于弄清楚了最适合的口味,也为与家人再相聚时的家宴,再添了一道拿手硬菜。

这几天孩子感冒了,跟他们视频时能感受到我妈对孩子的担忧(这孩子一咳嗽就容易肺炎),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心里对一老一小有说不出的愧疚。
我只能寄出自己微薄的一点钱,我知道这代替不了陪伴,代替不了爱,所以我更要在这别离里多学点手艺,在长久的以后去弥补,去付出。
人活着,就要经历骨肉的分离是件很折磨的事。
可面对分离,我不能只有痛苦和愧疚,也必须有我日拱一卒的成长。
这成长,有对于生活真相的认知:所有的苦和劫难都是在锻造一个更强大的我;
每一个阳光普照的今天,都要有胜于昨天的提炼:
爱自己的人,才能有力量爱别人,我每天都会为自己做出最丰盛的早餐~
妈妈,孩子,等着我,我要亲手把你们想要的味道做给你们吃,这就是我爱你们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