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取文章这个名字呢?整部传记读下来,我的脑海里就不停地浮现出曾国藩的名字,虽然富兰克林比曾国藩早出生一个多世纪,但是这两个人在某些方面太像了。
首先两个人都出生普通家庭,都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奋斗成就了自己的一生,名垂青史。
两人年轻的时候都是犯过一些糊涂事,可谓“人不风流枉少年”呀! 后来的人生都是不断自我要求,修身齐家,忧国忧民的征途。富兰克林认为出身平凡的能力尚可的人,也可以在人类事业中促成大变革,成就大事业,只要制定一个好的计划,然后摒弃所有的令他分心旁骛的事,将这个计划作为唯一的事业去钻研和奋斗,那么就一定可以有所作为。
两个人都是把“美德”列为自己首要的修身宗旨。
富兰克林有13条关于道德的戒律,其中以“节制”排在首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富兰克林都会记录对照这13条自己的行为并且经常自省,周而复始的践行。而曾国藩有“日课12条”的修身之法,后期更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的人格魅力为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影响力,拥趸者众。
除了自律,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之外,这两人都非常爱读书和写作。
富兰克林在他周围的人热衷喝酒娱乐的时候,就非常清醒自己不能和这些人一样,虽然由于家庭原因他没有受过几年的正式教育,他早年谋生的时候就孜孜不倦的自学。后来发起了“共图社”,也就是类似读书会的性质,是第一个会员付费制的读书会(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付费读书会正方兴未艾),也是费城图书馆的前身。富兰克林本人不仅爱读书,喜欢和有识之士共读书籍和讨论时事,并得益于自己出版业出身,早期非常热衷于撰写一些时事论文的小作文发表,后来起草各种英国殖民时期议会要务的草案,到后来参与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撰写。这是妥妥的写作写出了影响力。
而关于曾国藩读书还有个小轶事。一小偷去他家偷盗,准备等他入睡了好下手。可曾国藩反复诵读,就是不睡。小偷气愤不已,跳出来将曾国藩诵读的内容背诵一遍,叫嚣“这个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扬长而去。殊不知曾国藩信奉的是,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而他在后来军务和政务无比繁杂的情况下,还忙里偷闲编辑了百万字的《经史百家杂钞》。
可见古往今来,有所成就的人必定爱读书者多。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于一个蜡烛商家庭。他是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发明家,文学家,外交家,还有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是“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