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坐公交车,看了一段《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编著者是得到讲师卓克。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总共不到八万字,我看的比较慢,车上大概不到五十分钟,看了五篇。
下了公交车,一边往单位走,一边在脑袋里回想,刚才自己看过的都有哪些内容。我知道这样的回想很重要,有助于自己读书的效果。
第一篇是关于人类爱情的,当然不是现在的爱情故事,是通过对人类这个物种进化的过程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现代的爱情。
第二篇说的是那些葡萄酒的品酒大师们不喜欢的结论。因为根据科学统计,他们根本就不会品酒。
第三篇介绍了转基因三文鱼,从申请FDA认证到通过,用了十五年时间。这几年可以看出来对大众的负责。不要跟风就是雨,人云亦云的瞎琢磨。
第四篇对能源的利用方式做了某些方面的论证,指出现有内燃机技术,能源利用效率太低,以后会是电动汽车的天下。当然,虽然是这么个趋势,但是需要时间,并且还是很不短暂的一段时间。
第五篇是地球究竟是变暖了还是变冷了。对这个争论进行数据解读,提出来一个很值得信任的思考方式:普通人要相信大多数科学家所赞同的观点。这不是从众,这是聪明。
早上回想的过程,并不如现在写起来这么顺利,一度想起了四个以后,又用了差不多一分钟才想到第五个。
其实这不算啥,问题出在下午下班以后。从办公室出来,照例扫码开了一辆共享单车。很久了,基本上都是骑自行车回家。
路上,又开始回想早上看过的这些内容。我知道,只有不断的回忆,才会让自己看书没有白看。于是开始想,于是问题来了。
记忆力的工作状态,似乎需要一个冷启动过程。当自己打算回想的一刹那,仿佛早上读过的那些都变成了遥远的,不可辨认的模糊一团。大概过了一分钟左右,脑袋才转了过来,出现了第一篇的内容,然后是第二篇,第三篇。到了这里又出现了卡壳,又是过了那么一小会儿才想起来第四篇的大致内容。
早上总共读了五篇,这个记忆肯定没有错,我知道还有一篇没有回想起来。于是尝试着从内容片段入手。毕竟看过一遍,回想过一遍,总会留下点印象。
然而事实很残酷。从开始有意识回想,一直到骑车到家,居然就一点头绪都没有,一丁点有关第五篇的内容都没能在脑袋里回忆起来。
路上的时候我就感觉很奇怪,怎么会一点提示性的东西都想不起来呢?我知道,一旦能够起个头,或者给我一点点提示,我肯定会想起来大致的内容(事实正是如此,到家后我又找到那篇,扫了一眼,于是脑海里自然就出现了整篇的印象)。
这种情况,仿佛一个带有总开关的电路一样,一旦切断总开关,整个电路就是黑暗一片。可是一旦接通,整个电路就完全的明亮了起来。
记忆力的这个特点,太有意思了。想不起来就彻底想不起来,想起来一点点,就像拿在手里的一根渔网线,能从水里拉出来整张渔网。
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们,你们关于自己的记忆力,有没有好玩的过程?欢迎写下留言,一起沟通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