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秋夕诗心古诗词
从王维诗中看古诗写作

从王维诗中看古诗写作

作者: 振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04:31 被阅读257次

从王维诗中看古诗写作

振公子 (2018 年 4 月 26 日)

现在很多人开始写古诗,尤其是绝句和律诗,这对弘扬传统国学是个好现象。 我从去年2月开始写诗,写了一年多。应邀加入诗专题编审,也看了不少诗词。觉得不少人对于绝句,律诗和古体诗有一些误解。我从王维诗中随便选十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诗,从这些名篇中看看古人是如何写诗的,希望对诗友们有所启发。首先声明,我是业余的,也不爱搞别人所谓的135不论,246分明等理论,只是从古诗中探讨。如果有谬误之处,请多多包涵。


误解一: 绝句,尤其是律诗,讲究对仗。所以不少人通篇都是221 或 212 (五言), 2212 或 2221 (七言) 结构,不少人写出两个对联或者四个对联。其实,这样使得句子显得特别单调呆板。

我们看看王大诗人的例子。

例子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212, 2212; 2221, 2212. 这里第三句把句式从2212换成2221, 使得整首诗读起来跌宕起伏。头二句启和承,后二句转与合,从“少一人”巧妙回到思乡,从家人对于少一人的描述暗含自己对家人“倍思亲”的情感。


例子2: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21, 221;221, 221;212,212;221,212. 这里,首尾两联最后一句从221换成212; 同时中间两联从221 对仗变成212对仗; 句式读起来灵动有力,充满美感。从启承转合角度看,首联起兴,颌联承接继续写景;颈联转到浣女晚归, 尾联合,回到这么赏心悦目的地方,怎么不叫人留恋。


例子3:终南山

[唐]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12, 212;221, 221;221,221;221,212. 这里,首尾两联第七句从212换成221; 同时中间两联221 结构,与首联212变换。 句式读起来很有味道。 从启承转合角度看,首联启,颌联和颈联承接继续写景;尾联转到问人投宿,“问樵夫”合,回到山里的地方。 更表示诗人喜欢这个山里景色,愿意留宿的愿望。

这三首诗结构和韵律,平仄完美。


误解二:一般人认为135不论,246分明。就是说绝律中的第一,第三个字,律诗的第五个字可以自由一点,不受平仄要求影响,但是绝律中的第二,第四个字,律诗的第六个字要求就比较严格。这个似乎也是有例外的。

例子4:观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21, 212;221, 221;221,221;221,221. 这里,首尾两联第二句从221换成212, 从而避免通篇都是221结构。 从启承转合角度看,首联启,颌联承接打猎情景; 颈联转到细柳营;尾联“回看射雕处”合,情景交融。

这首诗有个最简单的拗救, 同句拗救,回看射雕处, 本来应该平平平仄仄 , 变成平平仄平仄; 射和雕平仄对调。


例子5: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21, 221;212, 221。 这里,第三句从通篇的从221换成212,使得句子起落有致。 从启承转合角度看,首句启,二句承接继续写景;三句从静静的景色转到鸟鸣(声音)上,四句“春涧中”合,回到春天的景色,动静结合,别有洞天。

这首诗有个最简单的拗救, 同句拗救,人闲桂花落, 本来应该平平平仄仄 ,变成平平仄平仄; 桂和花平仄对调。此外,本诗春山,春涧的春字本来应该仄,但是因为在第三字,就这样了。 同时,春山,春涧有特殊的含义,所以用了两个春字。


例子6,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212, 2221;2212, 2212。 这里,第二句从通篇的从2212换成2221,使得句子起落有致。 从启承转合角度看,首句启,二句承接继续写景;三句从景色转到送别,四句“无故人”合,跟二句折柳枝送故人相应,浑然天成。

这首诗头两句平仄完美,末两句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却是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第三句的拗用第四句来救。这个难度比较大。但从三四句的平仄看就好理解了,  按对数来看,有四处拗救。


例子7,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21, 212;212, 212;221,221;212,212. 这里,首尾两联第一句从212换成221; 同时中间两联从212 对仗变成221对仗; 句式跌宕,充满美感。从启承转合角度看,首联启,颌联承接继续写景;颈联继续承, 进一步写沙漠中的美景, 尾联转合,从写景转到都护将军在燕然前线打仗。孤字和圆字写出来大漠的荒凉单调,落日显得格外地大,更为后面将军打仗的苍凉作最好的铺垫。

按照平仄来说,只有头两句完美,第三句应该,仄仄平平仄, 用了拗救,蓬汉平仄互换,第三字出应该平,但在平水韵是仄;同样,第四,五,六,七句拗救平仄互换,雁与胡; 漠与烟; 河与日; 关与候。末句第二字护应该平却是仄,却没有救。也许因为都护是个专有名词而例外?这么复杂的句式大概只有王大诗人才可以游刃有余吧?


误解三, 只要不标绝句和律诗,标古体的话,应该没有平仄和句式限制吧?

因为一些平仄问题把古体诗拒了的话,别人总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古体诗,没有限制。如果这样认为的话,不如写现代诗好了。看看下面王维的古体诗。

例子7, 送别

[唐]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12,212; 212,221;212,212. 这里,第四句从212换成221。从启承转合角度看,头两句启,三四句承,对话继续;末句“白云无尽时”转合, 从“不得意” 转到对“白云无尽”的隐居生活的羡慕和对自由的向往, 从抑到扬。 

从平仄角度来讲,也是非常有规律, 末字都是仄平,仄平, 仄平。


例子8,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12,221; 212,212;221,221;212,212. 这里,首尾两联中第二句从212换成221。中间两联从212变到221, 句式跌宕起伏。从启承转合角度看,头两句启,三四句承;五六句转到内心的自由自在, 七八用与林叟谈笑合,回应隐居的超然从容。 

从平仄角度来讲,也是非常有规律, 末字都是仄平,仄平, 仄平,仄平。


例子9,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21,221; 221,221。初看起来,似乎句子很单一。但是由于君自,应知可以分开读,句子结构也可以读为 1-1-21,1-1-21; 221,221。这样读起来还是比较有味道的。 从启承转合角度看,头两句启承;三四句转到窗前的寒梅,隐含地合到思乡之情。 

从平仄角度来讲,也是非常有规律, 末字都是平仄,平仄。


例子10, 西施咏

[唐]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21,212; 221,221;212,212;212,212;212,212;221,221;221,221。句子结构跌宕起伏,如波涛汹涌。 首句启“艳色天下重” 点明主题,西施的美貌和得宠, 三句到十句承,展开讲述西施被“重”视。十一到十四句转到浣纱伴,邻家子,末句东施“效颦”合,回应西子捧心的美丽和楚楚动人。同时,“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君怜无是非”,莫要东施效颦,非常富含哲理。

从平仄角度来讲,也是非常有规律, 每两句末字都是仄平,仄平。总结,即使是古体诗,偶数句末尾也是要么平,要么仄, 在偶数句末平仄不断交替应该比较少见。 


例子11,青溪

[唐]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首诗的结构按照字节是: 221,221; 212, 212; 221,221;212,212;212,212;221,221。句子结构同样跌宕起伏。 首句启“言入黄花川” 点明主题黄花川风光, 三句到八句承,展开讲述山色风光。九到十二句转到心情上的淡泊,末句“垂钓”合,回应到青溪。“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一片闲适,澄澈,就如诗人的心,澹泊。

从平仄角度来讲,也是非常有规律, 每四句末字都是平仄仄仄。所有偶数句末尾这里都是仄。读来韵味隽永,三六九句仄声,一改平仄平仄平仄平仄的惯例,读起来跌宕新奇。

结言: 当然,古诗题材和体裁有很多种,上面列举的只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如果诗友们能找出不同的结构和用韵规律,请不要骂振公子。振公子只是想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而已。再声明一次,我只是业余写一下,算不上真正的诗人。只是诗词的爱好者。有错误之处,请多多包涵。这里所指出的结构句式,平仄及韵律,拗救等都是从例子看问题,说不上系统解释。大家多包涵。


(文字来自振公子原创,版权所有©, 总第0275号。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从王维诗中看古诗写作

    从王维诗中看古诗写作 振公子 (2018 年 4 月 26 日) 现在很多人开始写古诗,尤其是绝句和律诗,这对弘扬...

  • 从王维诗中看用词和诗意

    从王维诗中看用词和诗意 振公子 (2018 年 4 月 30 日) 现在很多人开始写古诗,尤其是绝句和律诗,这对弘...

  • 从《写作》中看写作

    近日看了一本书名为《写作》的书, 让我奇怪的是, 书中并没有对写作这一件事情过多的描述, 更好的是作者对自己在写作...

  • 你可知道“诗祖”是谁?诗仙、诗圣、诗佛等人统统要敬拜

    ​ 中华古诗词的爱好者,无人不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等等。这些文采熠熠的...

  • 大宝爱背古诗

    寒假作业里,妈妈给大宝安排每周至少背诵三首古诗。 昨天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给他讲了这首诗的写作起因,...

  • 古诗词教学的拓展训练

    今天早晨,我教学了古诗词《山居秋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王维。 看了我本节课的板书,不难发现,古诗词教学的拓展训练...

  • 学画山

    学古诗(五)椒园 王维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 椒浆尊瑶池,欲下云中君。 王维被尊为诗佛——可这也并不影响我读...

  • 我的在日生活013

    2019.03. 24 答群友提问:为啥要选王维的诗启蒙? 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俱佳,为后续的画古诗做铺...

  • 从《跃迁》中看写作……

    一、故事的开端 我写作的时间不是很久,虽然我身边有很多自媒体爆款的大咖……他们精通各种写作类型,比如:情感、婚姻、...

  • 画美女

    学古诗 宿建德江 王维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旷野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从后三句的熟悉程度看,指定是...

网友评论

  • 燕知秋70:受益!值得学习🍡🍡🍡🍡🍡
  • 半裸银装施粉黛:我写了俩个月绝句,偶尔也会百度一下,也有简友提出宝贵建议。不管是什么忌讳,古人也常有出现。只是,如果可以做到避免忌讳,还能把诗写得很精妙,这就是水平。我是小白,所以也在领悟学习中。🌸🌸
  • 雨意生香:真好,欣赏学习:clap::clap::clap:
  • 云淡风轻110:有心了~~~👍👍
  • 佳纱:鼓掌👏
  • 北京眠石:公子有心人👍
    振公子:@北京眠石 谢谢眠石兄😍😍
  • 田梦_:学习了👍👍👍我其实到现在都不会断句呢😂
    振公子:@田梦_a9a2 梦诗妹谦虚了😀😀
  • 常将三侠:写得好且及时! 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和初学者,非常感谢老师写出此文。以前自己写绝句和律师都没注意句型结构的变化,经公子老师指点后稍有主意,但对起承转合方面还不得要领。有老师此文启示更便于学习了。收藏。再次谢谢老师!👍👍👍🙏🙏🙏
    振公子:@常将三侠 客气了,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 入红尘难:佩服!从来没认真研究过这其中还有那么多道道!
    振公子:@入红尘难 谢谢💞
  • 花屋主人萧寒:学习了
    振公子:@花屋主人萧寒 相互学习,一起学习古文
  • 幽小窗:公子蛮厉害
    振公子:@幽小窗 过奖了
  • 洗莼:很有心总结👏
  • 五百文:天才,写了一年多的诗,就对诗有如此深的研究👍再假以时日,您就超过王维了。
    振公子:@西乡桐言 过奖了

本文标题:从王维诗中看古诗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mv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