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汉唐两个朝代可以说是强盛的代名词,时至今日,我们还把自己的文字称为汉字,把中国人在外国的聚居区叫做唐人街。如果说汉武帝是汉朝皇帝的代表,那么唐太宗大约可以算作唐朝皇帝的代言人了。这不仅是因“贞观之治”是古代难得的盛世,还有各种评书演义对他的称颂。因此,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的传奇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是唐高祖李渊的二儿子,史书上记载,李世民自小聪明,既学习儒家文化,又练习武艺,擅长骑射。早在李渊任太原留守的时候,他就曾多次参与平叛和抵抗突厥的战斗,而当李渊起兵太原之后,李世民更是东征西讨,平定了各路起义军,帮助李渊坐稳了江山。而作为回报。李世民不仅得到了秦王的爵位和天策将军的职位,食邑更是达到了三万户,至于其他的荣誉头衔更是无人可比。更重要的是,李世民的天策府拥有自己的官员办事机构,并开设了文学馆,这就给李世民进一步招揽人才,扩张势力,增加了机会,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宫城玄武门附近发动兵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三天后,李渊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交出了军国大事的决定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政变的结果无疑是李世民取得了全面胜利,他不但消灭了阻挡自己继承皇位的太子党,还彻底控制了唐帝国。几个月后,形同软禁的李渊就退位当起了太上皇,而我们的问题是:原本并无继位资格的李世民,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这首先应该归功于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乱世中,枪杆子才是一切的保证。而作为主帅的李世民,不但积累了军功,而且笼络了尉迟恭、程咬金等一批军中将领。据史书记载,在李世民亲自参与的四次战争中,他先后率军消灭了陇西的薛举父子,击败了山西的宋金刚、刘武周,巩固了北方。歼灭了中原的王世充和窦建德,最后又重创了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可以说,军功是李世民最大的倚仗,也是他上位的基础。公元621年,李世民受封天策将军,领司徒,拥有了自己的官属,这就让他拥有了和太子一争长短的资本。
说起天策将军府的官属和文学馆的设立,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权力。在皇帝制度的时代,拥有独立的官员办事机构,叫做“开府”,只有品级极高的官员才能享有这种待遇。太子李建成作为储君,拥有这样的待遇无可厚非,但作为秦王的李世民则本不应该拥有这个资格,而这样的安排实际造成了秦王和太子的争端。通过开府的方式,李世民以朝廷的名义招揽了效忠自己的人才,并把他们安排进了政府的各个部门。这事实上使李世民控制了国家的核心部门,后来的政变则不过是走了个形式,完成了权力的正式交接,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