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条基础常识建议
第一条建议:多写、多写、多写......
除了可以不断磨练自己的写作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跳出“我怎么知道别人要什么?”的怪圈。
第二条建议:认真思考所选择品类的受众属性。
有了品类的选择之后,判断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好不好,或者“读者感觉好不好”,就有了很简单的判断依据:这篇文章对读者是否真的有用?什么对读者来说最重要?
说理类文章的三个要素:
- 简单 vs 复杂
- 已知 vs 未知
- 次要 vs 重要
第三条建议:写作是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表达。
当众讲话、公开写作,基本上是个“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游戏”。
你有能力理解多少人,就最多能拥有多少读者。
二、内容质量判断原则
- 逻辑严谨:三个层面。逻辑差的人脾气大。
- 论证精彩:文采、语法、遣词造句什么的相对来看简直无关紧要。精彩的例子(证据)都是攒出来的,不是找来的。
逻辑推理的三个层面:
- 形式逻辑
- 非形式逻辑
- 认知偏差纠正
长期且系统地收集整理证据(例子)。
- 长期:干掉九成的作者。
- 系统:起码做到两点:
1.知道自己要什么?
2.琢磨手里的东西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三、关于所谓文采判断
两个最容易把握且效用最高的要素:
- 修辞:只用一种——类比,一个教材——《围城》
- 韵律:韵脚和节奏。韵脚,刻意打磨。节奏,长短相间的句子和意群。
四、格式化写作的好处
格式化写作并不排除创意。
论文的一般套路:
- 提出一个观点
- 说明这个观点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 驳斥对这个观点的质疑
- 说清楚这个观点的超级意义
《七年就是一辈子》的套路:简单讲就是说清楚一个概念。
展开之后还是套路:
- 我要说的是什么概念
- 这个概念为什么重要
- 这个概念普遍被如何误解
- 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怎么回事
- 正解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
- 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概念
- 错误使用这个概念有什么可怕之处
- 这个概念与什么其他重要的概念有重要的联系
五、你为什么非写不可
为了产生影响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