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成绩无所谓,考多少都差不多。
上大学有什么用,就和你们一样吗,你们现在的生活算成功吗?
不上大学又怎么了?
考高中有什么用,还不是接着刷题刷题吗?
活着,不活着有什么区别?
旅游,有什么意思?
亲戚,好无聊,走亲戚真的没有意思,我就是陪你们去而已。
同学,都玩不到一起,他们喜欢的我并不喜欢,游戏,电影,动漫,垃圾食品?
老师说这个孩子已经“油盐不进”了,不知道怎么办?
数学老师刚刚给我打了电话,孩子月考数学非常糟糕。
高考,能怎么样,真的能改变人生吗?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对学习麻木,无感,无所谓,家长老师操碎了心。
没有人知道怎么办,谈话没有用,惩罚,奖励都看不到效果。
甚至有家长开始担心——我的孩子啊,这样正常吗?
我该怎么办呢?
不喜欢学习,就不要去学校了。——孩子父亲真的脱口而出,气愤又无奈。
什么辅导班都不要上了。
不喜欢学习,也学不懂,她还要去听课,我真的不懂孩子。
Ellen希望和家长,老师讨论第一个话题。
孩子们,为何需要上学?
学校是一个孩子进入社会的开始,学校就是模拟社会。
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形成他们社交能力,世界观的地方。
孩子们去学校,哪怕不喜欢所有的知识,也会去学校,因为这是他们与同龄人大面积全方位接触的唯一途径,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哪怕有的关系并不愉快,也是磨练。
因为人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他人,就没有自己。
没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同学,朋友,师生,亲子关系,就没有孩子本身。
学习,只是一个最容易拿出来说,被看见的主题。
孩子们,我们说孩子没有学习动力,那么我们需要探讨孩子们为何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每个初生的婴儿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气味,声音,触摸,探索,语言,其他小朋友,玩具,动画都无比吸引人。
怎么孩子越长大越沉默了呢,怎么无法沟通了。
我们给他们讲
“考不上一个好中学,也考不上高中,没有大学上,你以后怎么在社会上混?”
“现在初中考高中,刷掉一半的人,你能考上高中吗?”
“我都不指望你考什么高中,但是你初中也不要太差了,起码各科及格吧。”
“不进入实验班,进不了好班,还混什么?”
“现在大学生都这么多,工作这么难找,你如果连大学都没有上过,以后怎么办?”
“上了大学,你会——”
这些话孩子听得多了,他们也无法不沉默,一开始也许点头,后来也许会和你争执,再后来,懒得争执了,就只好沉默。
这些话家长老师说得多了,会上瘾,也会自我怀疑,我还能给孩子说点其他的什么呢?我的孩子如果真的上不了高中,上不了大学,我会放弃他,她吗?她,他真的就是失败者吗?
我们真的需要给他们看励志的电影和鸡汤吗?
我们真的需要孩子功成名就吗?
我们到底希望孩子怎么样?
孩子,怎么变得麻木不仁。
孩子,怎么变得不愿意和我说话。
孩子,真的没有自己的梦想吗?
孩子,真的不在乎是否活着吗?
Ellen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给大家。
只能分享自己走过的迷茫之路,Ellen生命的前19年都活在浑浑噩噩中,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也没有讨厌哪个学科,也没有讨厌哪个学校,更没有讨厌哪个老师,但是因为觉得无趣压抑,一上课就自然而然打瞌睡,一度暗自怀疑我自己身患绝症,不然怎么能十几年都打瞌睡,学不进去是不是世界上罕见的疾病,但是医学仪器暂时无法检测出来,我当时坚信自己身患世界罕见疾病一定时日不多了。
但是,后来这种在学习过程中嗜睡的现象一直持续到大学的整个过程中,什么时候好了?工作。
一旦工作,就是让你面对真实的世界,第一份工作,在国有大银行工作(是体面的吗,让人羡慕吗),6点多起床,急忙冲出门,一天200多笔业务,一整天站着工作,眼睛都没有时间休息,不敢出错,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有客户抱怨排队时间投诉都很正常。
不学习的时候,真的不会那么痛苦。
不喜欢做题,不喜欢考试,不喜欢所有的科目,在自己遨游中华大地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的时候,一次次被真实的世界所深深吸引。
后来自己选择参加了自己需要的内容的考试:心理咨询师。
Ellen遇见了艺术家,雕刻艺术家,书法家,摄影家,企业家,户外驴友,全国沙发客,各个行业的人,曾经和流浪汉一起席地而坐,每周去陪伴孤寡老人,进行广东文化探访,接触观察民间艺术家,大好河山,云南深山里的少数民族风俗,各种各样的人,丰富多彩的地域,极其丰富的生活经历。
看话剧,听音乐会,听外交官和作家现场的分享,看舞蹈家的分享。
让Ellen逐渐明白,那个近20年的迷茫青春少女,需要走过迷茫的唯一途径是——
打开自己的感觉系统,接触更多人,在乎这个世界,我们需要时间,我们更需要机会。
去过荒野,也见过繁华;
与不同背景的人接触,不同领域的人接触,不同年龄,不同语言的人,不同文化的人接触,我们会打开自己,我们也热爱历史,我们热爱地理,我们热爱语言,我们热爱生活,我们热爱写作,我们热爱这个世界,过去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机会接触到如此丰富的世界,没有遇见真正的人生导师,没有见识这个世界的千奇百怪与精彩纷呈。
去接触真的丰富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接受万物的影响力,而不是背课文,写公式,刷题,刷题。
自从Ellen离开了过去的自己,彻底离开学制后,真正开始疯狂的学习。
真正开始变成了“终身学习者”
一个拥有终身学习动力的人,一个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是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方向。
人生,不会因为我们年龄的长大,就再也不会迷茫,还是会迷茫,但是我们开始接受自己的迷茫,我们为自己做选择,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去探索,这个时候的我们已经长大。
学习,专业,大学的名字都会成为过去,而人生的路在20岁不过是刚刚开始,百岁人生都已经开始,五分之四的余生怎么能依靠一个4年的专业皮毛知识去支撑呢,远远不够,更没有人能给你保证:考了大学就有好工作。
人生的路,不短。
大学不是终点,好工作更不是。
我们给孩子培养的视野,学习力,会陪伴他们一生。
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们一生,但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给予孩子们被点燃的机会。
曾经点燃Ellen的不是语数英,也不是数理化,更不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曾经点燃Ellen的有——
英语歌曲的美妙
长跑的畅快
画画的自我成就感
阅读的乐趣
旅行的疲惫与惊喜
各种各样的人
我的朋友们,我的亲人们
黄土高坡延安的窑洞
云南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
福建的围屋文化
广东开平的碉楼文化
蓝天白云下语言不通,高原上放牧的孩子,
摄影的光阴,农民工的宿舍,欢笑与交谈
在泰国无法安眠的夜晚
在俄罗斯,不好吃的集体餐
在日本,没有看见的富士山本尊
现在点燃我的是每个孩子的眼神
孩子没有学习动力,会让人觉得非常沮丧。
每个人都喜欢“灵丹妙药”,希望短期见效,希望看见一个朝气蓬勃的孩子
希望孩子不要如此迷茫,如此不尽人意,不近人情
希望孩子变得优秀,有光彩,
希望孩子不再如此让人心碎,焦虑
其实有办法,这个办法不是普通的办法
我们无法让时间倒流
而这个办法却只能依靠时光
现在迷茫的孩子,不会一辈子没有光彩,Ellen坚信这一点,因为这就是Ellen自己的人生之路。
如何防止孩子陷入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怪圈
需要从幼儿期就一直培养孩子的感觉审美系统
让孩子从小就多接触世间最有趣的事情,促进孩子的兴趣滋养
毅力,耐力,目标,尝试,接触更宽阔的世界
感受,同理心,在乎身边的人,在乎这个世界
不要等,不要等。
不要溺爱,孩子的爱仅仅来自父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孩子把世界对自己的爱当做理所当然,就会对他人进行索取,
行为不当的习惯养成后,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更多弯路。
多接触大自然,多多进入大自然的怀抱,再多都不多,这是培养孩子和大人敏感系统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多接触人,报课外班,大部分家长就是看孩子的性格和喜好,但是还有一条叫做——合作。
其实精英为孩子选择课外班,就看一条:老师是什么样的人。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影响力。
培养孩子的生命动力和科目没有太多关系。
懂得如何与人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体育项目,合作的竞争项目就会比一个人完成的项目对人的打磨更好。
运动,不能涨成绩,但是运动会让人分泌积极的情绪因子。
足够的运动,会让孩子身心更加健康,从饮食到运动,并没有什么小事。
儿童期,就可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不需要经过课程训练,生活中多尊重孩子,多引导孩子寻找因果关系,尽量放手,少代劳,孩子的自主探索意识才会萌芽,发展。
应试的大环境,大部分都让人非常无奈。
孩子,能坚持去上学,已经不容易。
还要求孩子们爱上做题吗?
太不容易了。
如果真的有孩子说“我非常爱做题,我超级爱背课文,我最爱考试。”
您觉得呢?这正常吗?
最近和一位家长跨省电话沟通了51分钟,其实没有什么结果,也不是为了有什么结果。只是希望开诚布公地谈谈成长中的孩子的情况。
最后母亲说“孩子之前一直想养一条狗,现在,还来得及吗?”
Ellen回答:和孩子商量,让孩子自己选择,尊重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