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明年一月要開線上讀書會。主題就是這篇肯恩研習的摘錄【療癒疾病之夢】
肯恩研習時間與地點:2002年2月,加州特梅庫拉市
全文摘要:
由形上學的角度可以看出,疾病和身體的目的就是既可以繼續分裂、滿全小我的心願,又能往外投射,撇清自己的責任。不管呈現為哪一種形式,疾病皆可視為我們「無意識地相信罪過和內疚」的陰影。
為此,身體和世界都不是病根,自然也非療癒的源頭。
我們自己把愛推開,卻將這咎由自取怪到外面的人事物,因此,療癒之道就有賴於我們能夠與耶穌一起正視自己作的那個決定。
唯有與耶穌結合,不再評判,才能化解一切疾病的肇因。
第一節
首先,我得從「夢」開始談起。就某種意義上來說,夢不只是本次研習要討論的核心,也是整個《奇蹟課程》的重點。當人們論及夢,總會提到佛洛伊德,我也說過很多次,沒有佛洛伊德就沒有《奇蹟課程》。
佛洛伊德在「夢」這個主題上的努力,不僅是他個人研究的核心,更是整個二十世紀(甚至到現在的二十一世紀)心理學界的經典。佛氏第一本重要著作《夢的解析》於1900年出版,書中對於夢境作了很多深入的探討,他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可說是他做為深入心理學領域的跳板。
然而,在《夢的解析》問世的那個時代,相同領域的學者大多把作夢當成無意義的蠢事,不是詆毀就是汙衊。然而佛洛伊德卻為我們指出,夢境是撓富意義與目的的,他這本書最重要的貢獻就在於此。
誠如大家所知,「目的」是《課程》的關鍵術語,耶穌再三耳提面命。我們若想了解世界,必須從它為哪個目的服務來下手:究竟是小我思想體系,還是作為修正的聖靈思想體系。
佛洛伊德提到夢的目的性時,一再強調夢具有實現願望的能力,這便是著名的「願望實現理論」。一般說來,作夢會讓我們沉睡。我們睡覺時,整個防衛機制會鬆懈下來,如果潛意識裡某些殘酷或具威脅性的東西浮到意識表層,我們就會醒過來。作夢的目的變是要馴服這股「狂野的力量」(用佛洛伊德的說法)並且與之妥協,也就是允許它們存在並實現它們所願。更具體的説,所謂的願望(wish)即是實現這些本能的驅力。然而,實現它們所願,主要還是為了讓我們繼續沉睡。故可以說成,夢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繼續沉睡這一願望,其次就是要滿足本能驅力,以佛洛伊德的理論來說就是嬰兒的性(infantile sexuality)。佛洛伊德對於夢境的研究讓我們受益匪淺,他的貢獻影響深遠。
如果用佛洛伊德「作夢就是為了實現願望」這個論點,回頭來看《奇蹟課程》裡提到的夢,我們會霎時明白自己為何要作這個所謂的「物質宇宙的夢」以及「個體生命的夢」了。
因為只要繼續作夢,別醒來,小我「活成一具具身體」的心願就能滿全。這正是瘋狂小我想出來的妙計。由形上理論來看,這一心願代表我們希望繼續和上主分裂,因此可以說我們在睡一場分裂之眠(the sleep of separation)。如同〈正文〉說的,我們在自己家裡作了一場流亡之夢。
流亡之意是,我們認為自己已經與聖愛分開,實現了不可能之事。這就是夢的起源,耶穌也提過很多次,每一個夢的內涵都是恐懼(T-18.II.4;《上主的贈禮》pp.115~117)。我們非常害怕與上主決裂之罪會招致祂的報復與懲罰。因此,小我之夢為的就是讓我們繼續沉睡。它要我們在「分裂之眠」裡睡呀睡的,睡到把一切弄假成真,這樣我們就不會醒來發現整個小我思想體系只是一場夢。
小兵 初譯
原文出自美國奇蹟課程基金會
已於2018年2~5月 貼在臉書粉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