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文化节日,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端午是除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之外,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的起源,据说它最初是古代中国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端午的“端”古代汉语里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有许多,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女儿节、诗人节等等。
宋代诗人陆游在他的《乙卯重五诗》中描写了端午景象:“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留在脑海的就是一个词:热闹!

儿时的端午节,跟吃有关的记忆大都留存了下来:有流油的咸鸭蛋黄、有嫩嫩的黄瓜、有清蒸的黄鱼、有红烧的黄鳝、有刺鼻的雄黄酒……
曾记得在端午节这天,爸爸会端着一只盛有绍兴黄酒的碗,在上面撒上一些粉状的雄黄,捣一捣匀,用食指蘸一下混浊的雄黄酒,在我和弟弟的额头上,写上一个大大的“王”字,并嘱咐我们不要抹掉,让它自然吹干, 我们常会去小伙伴面前炫耀,看谁额头上的“王”字大,谁的字迹最晚消失,在我们孩子的眼里,拥有了这个写在额头上的“王”字,仿佛就拥有了老虎大王般的威风!
妈妈也会用食指蘸了雄黄酒,在我们的耳鼻、手心、足心等处涂抹,记得有这样一句俗语: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大概爸爸妈妈是在为我们消毒防病吧!据说,雄黄酒还能让那些妖魔鬼怪现身呢!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讲过“白蛇传”的故事,还带我们去看过《白蛇传》的演出,许仙在法海的怂恿下让白娘子在端午节这天喝了雄黄酒导致白蛇现身的传说,我们这里真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忆起这些,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候念过的一首儿歌:“五月五,端午到。赛龙舟,真热闹。吃粽子,带香包。蚊虫不来咬。”

跟吃有关的记忆里,当然少不了散发着清香的糯米粽子啦!记得小时候我吃过的粽子,有肉粽、豆沙粽子、红枣粽子、乌豆粽子、蜜枣粽子等。现在的粽子花色更是多种多样了, 有桂圆粽子、肉粽、龙井虾仁粽、水晶粽子、莲蓉粽子、蜜饯粽子、板栗蛋黄粽子、辣粽子、虫草黑猪肉粽、酸菜粽子、火腿粽子、咸蛋粽子、草莓粽子、老干妈粽子、海鲜鲍鱼粽、辣味鱿鱼粽、糯糯杂粮粽、芝麻核桃粽等等。
儿时的端午节,除了有关吃的记忆,我还记得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悬挂着用红纸包着红线绑着的艾叶菖蒲,许多人身上还会带个香包,民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
更多的是在家中蚊帐上挂香包,在蚊帐的两个“S”形挂钩上,一边一个,挂上很漂亮的散发着药香的彩色香包,香包大多是四角星形,也有其他形状的,形形色色,小巧可爱,香包上往往绣着一个“福”字。考究一些的,在香包上还会绣上花鸟图案呢!这天,妈妈们还会在自家孩子的手腕上、脚腕上,拴上一根五色丝线(色彩取金木水火土寓意)编织的带子,又叫五彩长命缕,据说是能辟邪驱瘟的。

记忆中的端午节,最热闹的要属赛龙舟活动了。
小时候,听大人讲过赛龙舟的来历:最早是为了祭拜水神或龙神,后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说,战国时屈原的祖国(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了,贤臣屈原就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这天,写完《怀沙》一诗,抱着石头投汨罗江殉国,当地的老百姓划着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着,驱散着江中的大鱼,想打捞屈原,他们还不停地投放雄黄酒,投放用五彩线扎的饭团粽子入江,来防江中的蛟龙咬屈原的身体。
长大后,我曾读到过宋代的大学士苏轼写的一首《端午六幺令·天中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读罢,让人感叹不已。
之后,赛龙舟就成为过端午节的一个习俗活动流传了下来。端午节这天,比赛用的龙船,船头一般都用不同色彩的丝布扎成鲜艳的龙头装饰,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记得唐朝诗人张建封写过一首《竞渡歌》流传了下来。节录如下:“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记忆中,端午节这天,我们这些小孩子会跟着大人早早地到赛龙舟的河岸边等候。随着龙船上鼓声在河口边响起,只见龙船渐渐向我们驶近来,船上悬挂的各色彩旗飘扬,岸上的人们摇动手中小旗,兴奋地大呼小叫:“来了!来了!龙船来了……” 呼声一阵阵高涨,热闹非凡,响彻云霄。人们在欢声笑语中,祈福平安。
记忆中,我的大舅常去做赛龙舟的桨手,听大舅说,赛龙舟时有多种花样的划法,比如,龙船上的人会把船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一下,使水花飞溅。这种划法我小时候是看到过的。还有,站在船头船尾的人会随着船中敲锣声有节奏地顿足,身子下蹲压船,使龙船不断起伏,仿佛游龙戏水。更精彩的是船尾的人把船踩得很低很低,大概要与水面平齐,让龙头高高翘起,此时,船头的急浪便从五彩带装饰的龙头嘴中喷吐出来,犹如祥龙吞云吐雨一般,煞是好看!
如今,端午节的这些文化习俗大多保存了下来,感谢一代代的父辈们在这片热土上辛勤地耕耘传承,“端午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儿时记忆中的端午啊,有吃有玩,热闹极了,它如一只时光船,承载了我欢乐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