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中心,有一座不大的“关帝庙”。据庙内【简介】记载,此庙始建于清世宗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后经乾隆、嘉庆两代扩建,形成了正殿、配殿、禅房、钟鼓楼、牌楼等古建群。是目前古北口外保存最好的庙宇。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政府将凤山关帝庙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关帝庙自雍正元年创建以来,以后历朝都有皇家恩赐匾额,使之成为塞外著名寺庙。公元1857年(清咸丰七年),清文宗为京师地安门外的关帝庙御书“万世人极”匾额后,命御书处摹勒若干帧,颁发给各直隶府州、县关帝庙。凤山(原名土城子)关帝庙也得到一块。
清德宗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光绪皇帝曾御书“与天地参”匾额悬挂在凤山关帝庙前牌楼上。由此可见,凤山关帝庙的重要地位。解放前,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庙会,每次历时一个月,来自各地的商户在此汇集,成为凤山镇的一大盛事。解放后的1950年,关帝庙改为学校,宗教活动被停止,整个庙宇也面目皆非了。
2006年4月,在丰宁县委、县政府和凤山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关帝庙大修、復建工程开始,施工人员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 ,前期工程基本完成,形成现在的寺庙规模,根据寺庙复建规划,仍有大量的修缮工程需待募集资金后方可启动。
关帝庙对外免费开放。
下图、凤山关帝庙外貌

下图、近拍被保护起来的石狮和牌楼,尤其是牌楼,油漆彩画基本剥蚀殆尽,亟待修缮。

下图、立于牌楼右前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国务院2013年5月3日公布。

下图、碑阴是关帝庙“简介”。

下图、立于牌楼左前方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河北省政府1982年7月23日公布。

下图、碑阴是关帝庙和古戏台的保护范围。(关于“凤山戏台”本博客另有专文介绍)

下图、这是牌楼左侧的石狮,它的左前爪是使用水泥材料临时修补的。

下图、牌楼正面,牌楼位于关帝庙山门外,坐北朝南。据介绍,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皇家曾颁发“与天地参”匾额悬挂在牌楼中央,今已不知去向。

下图、牌楼侧面,脊兽损坏脱落,木柱油漆脱落,开裂非常明显。破损的夹杆石也是用混凝土修复的。

下图、牌楼后面(北面),从这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凤山古戏台”。

下图、关帝庙山门殿,又称为“过马殿”,因殿内左、右有白马和红马及马童塑像而得名。此门常闭,进出关帝庙均需从二个侧门通行。

下图、这是透过窗户拍摄的山门殿内左侧的白马和马童塑像

下图、殿内右侧的红马和马童

下图、山门右侧的钟楼

下图、山门左侧的鼓楼

下图、从山门殿右侧小门进入关帝庙,是一宽敞的院落,居中的建筑就是关帝庙的主殿。

下图、这是院内右侧的“钟楼”,但“简介”中的字迹已不可识别。

下图、鼓楼全貌,楼前有压水机一台,看来庙内吃水还停留在汲取地下水的时代。

下图、这是在庭院中拍摄的“山门殿”后面

下图、山门殿内白马和马童全貌

下图、红马和马童,

下图、这是在山门殿拍摄的关帝庙内全景,中间是关帝庙主殿,右侧东配殿为“火神殿”,左侧西配殿为“药王殿”。

下图、关帝庙主殿和前面的献殿

下图、凤山关帝庙简介

下图、献殿右侧,匾额:神威显赫

下图、献殿左侧,匾额:威震华夏

下图、在献殿中拍摄的主殿正门。匾额:亘古一人。匾额上方的木匾刻有一篇赞颂关帝的骈文。照录如下:
进三国 扶汉室 忠心耿耿
财不贪 色不迷 性刚志坚
见了新 不肯迎 只把旧合
千里路 送皇嫂 万古流传

下图、主殿内居中供奉的关帝坐像,匾额:乾坤正气

下图、近拍关帝坐像 对联:在天在地在人间到处显英雄面目 护国护民护佛法此中通菩萨心肠

下图、这是立于关帝右侧的关帝之子关平塑像

下图、这是立于关帝左侧的关羽部将周仓塑像

下图、这是殿内西山墙上的壁画和介绍关帝生平的文字,因篇幅较大,分为二段拍摄。

(2)

下图、东山墙的壁画和文字(1)

(2)

下图、东配殿“火神殿”

下图、殿内的“火神”坐像

下图、火神右侧的“电母”立像

下图、火神左侧的“雷公”立像

下图、西配殿:药王殿

下图、中:药王孙思邈坐像,左、右为药童立像

下图、在药王殿廊下拍摄的正殿与献殿

全文完
原题:(原创)丰宁:凤山关帝庙 2016-01-14 11:13 发表
2018.12.31 阅读(173)| 评论(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