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没有资源,没有人脉,老爸不行。这是大多数人在面临不如意的人生挫折时,时常使用的抱怨口吻。抱怨毕竟是抱怨,他们不会做任何能改变现状的实际行动,因为他们认为一切早已注定,任何努力都是徒劳,他们是命运的囚徒,因此发完牢骚后,该干嘛干嘛,继续在焦虑中忍受,继续在那个让自己郁闷的人生轨道里滑行,等过一段时间后,再以相同的口吻,发相同的牢骚,然后又无动于衷,继续返回他抱怨和诅咒已久的生活方式中煎熬。
“对于死亡这件事,我已经越来越平静,也越来越忽略它。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件事情做好,尽好自己的每一个责任,就不白过这一生。不要去想太多死亡的事情,它来或不来,谁也控制不了。”---褚时健。
在褚时健面前,没有任何人有抱怨的资格。1995年2月,褚时健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同年他女儿在看守所中自杀,妻子两年后才得知噩耗。1996年褚时健被正式调查,关押在南京看守所,此时他已经71岁。褚时健作为红塔集团一把手,用18年时间将陷入亏损的玉溪卷烟厂打造出亚洲最大的烟草集团,为国家创税991亿。然后创造了巨额财富的他,工资水平居然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工资,18年的工资收入总共不超过60万。很快,”富庙里的穷方丈“因为经济问题身陷囹圄,在当时成为轰动社会的大事。

”我只当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用这句话描述自己人生,听了都让人觉得心惊胆战。没有人希望受难,我们都希望在平静的幸福中展开人生。在巨大的苦难面前,没几个人能始终保有人性和尊严,绝大多数会被苦难摧毁,很多人甚至在苦难中泯灭人性,并化身为他人的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配得上所受苦难,最近去世的褚时健也算,他们遭受的人生打击如此沉重,却在沉默中将沉沦的命运捞起,他们绝不像那些爱抱怨的人那样叽叽歪歪,即使他们的痛苦远超于那些满嘴”阶级固化“的人们。
褚时健面对人生痛苦的方式正如雷军所说:看淡生死,不服就干。他从监狱中出来已经73岁,对很多人而言,这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年纪,除了等死外,还能干什么呢。然而他却选择再次创业,而且是耗时长,回报久的种植业,他的选择令人大跌眼镜。在时间最为紧缺的时刻,他偏偏选择一种最为耗时的事业,这着实令人想不通。但如果调整镜头,回放一下褚时健以前的行事风格,你会发现他的选择完全体现了他做事一贯的风格。
褚时健的人生方法是:看看当前有限条件下能做什么,并把它做好,然后永远执行。他15岁时父亲离世,为了帮助母亲照顾家庭,他学习酿酒。他花费大量精力对事情及尽琢磨之能事,很快他的出酒率就比别人高。做什么就把它的本质想清楚,然后坚定执行,这个特点贯穿他一生,这是任何优秀企业家共有的本质。

文革时,政治形势风起云涌,他却安心埋头搞生产。政治时局动态,大家都选择以混得方式明哲保身,而他认为正好相反,此时把生产抓好才是最安全的。于是他整饬糖厂生产流程,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厂子很快盈利,大家福利得到提升,于是所有人都主动安抚他,配合他,保护他。
1979年他进入玉溪卷烟厂,通过几年实践思考,他摸准烟草竞争之道。他发现烟厂的核心问题在原料品质不行,于是他带上技术员到美国两个烟草强州学习,天天跑烟田里琢磨,最后总结出品质把控的”十条规范“。1986年他游说省委书记和副总理推动机制改革,并在玉溪搞了70万亩烟草种植推广,一步步把玉溪卷烟厂这个千疮百孔的小破厂扭转为全国第一,亚洲第五的烟草集团。
他在老朽之年选择种植业,其实是人生智慧的展现。农作物这个东西,最能反映人的做事风格,只要你耐心,尊重生长规律,认真按规律办事,你就一定有好的回报。他选择种橙,不但把让自己的橙子在众多同质品中脱颖而出,而且把橙子这种最没个性的产品打造出独到的精神气质。当你吃褚橙时,你不仅仅在吃一种普通的水果,而是会联想那个耄耋之年开始种橙的褚时健,这橙是那个打不垮的家伙种的,于是你品位的是一种人生观,一种人生抉择,你体会到某种人生苦难,以及在苦难中不屈抗争的精神。当一个产品让你有感情时,它的竞争力非常可怕。

褚时健虽然驾鹤西去,但却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资产:企业家精神。基于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弘扬过很多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这些精神虽然伟大,但能真正解决人类核心矛盾的永远是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它的本质是踏踏实实做实事,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我都竭尽全力去想办法,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自我拷问:你是什么人,该做什么事,能不能做成。绝大多数人,究其一生甚至都回答不了任何一个问题,而企业家则是身体力行,在一生中不断的用行动去回复这三个问题。褚时健交出自己的回答,然而没有人有资格对褚时健的回答做出评分,单就高龄答题这种气魄就已经令人望尘莫及。
褚时健给人以强烈的希望。因为他用一生证明,再困难的局面都有破局之道,再复杂的难题,都有解决之法。白手起家,从零开始,这种事人一辈子做一次已经了不起,而他做了两次,而且第二次还背负着沉重的人生十字架。如果不是人身易朽,天命难为,我们完全有信心认为他能够做到第三次,第四次,在这种信心中,我们会突然感觉到,或许我也能做到。

在他面前没有困难可言,他的天性就是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他用行动证明,年龄不是问题,行业不是问题,地域不是问题,不去做才是问题。他的存在给所有企业家于莫大鼓舞,也给所有还在做事的人以极大的激励。人人都认为成功之路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有个人却在上面攀爬两个来回,这对所有人而言意义重大。
在这个追求“快”的时代,我们总是因为自己屡屡错过“风口”而懊悔不已,这种懊恼积郁在胸口挥之不去,久而久之形成了黏稠的焦虑,内心干枯得像被烈日炙烤得冒出黑烟的龟裂焦土。人们热衷于讨论风口,羡慕风口里飞起的猪,并强烈期盼这种命运能落地自己身上,这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我像猪一样懒和蠢,但我又想飞,于是寄望于一阵强风“助我上青天”,这种不劳而获的渴望正是妄念。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对所谓“风口”孜孜以求,有的人无论有没有风,他都能起飞。如果没有风,那就努力跑的快一点,再快一点,只要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在上面坚持不懈的拨动双腿,渐渐的提升速度,当你的快超过了某个临界值,你就变成风,不但你自己能飞起来,你还可以带着身边人一起飞。当年褚时健让红塔集团起飞时,周边企业体会过飞行的感觉,如今褚橙熟了,哀牢山附近的果农同样体会到飞的感觉。

人生是否需要始终匆忙赶路,是否错过一次就再也没有机会?我们眼睁睁看着房地产,互联网创业,比特币等多辆”财富自由“的列车呼啸而过,我们竭尽全力冲向站台,生怕一步错步步错,担心来晚了就再也没有驶向”幸福终点站“的列车。但褚时健告诉我们,只要起身做事的心不变,人生依然存有万种可能。
偶然中所得,必然在偶然间失去。个人努力虽然未必总能得偿所愿,但只要持续耕耘,一切皆可重来。70多岁,顶着花白头发的褚时健,看着满山瓜果觉得只要再坚持6年就一定能看到挂果的那天,这令人感到宽慰,甚至可以驱散焦虑和恐惧。当人们看到70多岁的褚时健真的顺利等待六年,看到漫山遍野被橙子温暖的颜色所点缀,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谁又能预料到他最终活到91岁,而在这二十多年里,他支撑着残朽的身躯,完成了多少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成就?
橙子熟了,传奇落幕,但希望的帆幕却在人心缓缓升起。斯人已去,但愿这位不能被打败的老人能在天堂安息。我不知道他的女儿是否在那一头等待着团聚的这刻,但我相信在时空的那头,他一定能再次拥女儿入怀,一起回味那挂在枝头的鲜橙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感谢褚时健,他在我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我将用一生的耐心和勤勉去浇灌,等待着它挂果的那天....
请关注公众号,让我们共同学习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