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力用在刀刃上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个互联网公司任职,现在是一个中层领导。前两天一块吃饭的时候,他跟我讲,他最近郁闷坏了。因为他在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上演讲发挥失常,弄得影响不太好,实在是有失水准,实在是郁闷。
我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被影响到了。他说没有啊,不过自己提前到了会场,看还有四十分钟才开会,就打开邮箱,回复了几封邮件。后来开会的时候,感觉自己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了发挥失常。
我在想,是不是他收到的邮件内容太虐心了。直到今天读了《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是他的心理能量被消耗的太多了。
我先用十句话简单了概括一下这本书:
1、你是不是每天都在说“特别忙”?
2、为什么很忙但却没有成绩 ?
3、提高效率的第一步是找到对你最重要的事 ;
4、用最好的时间匹配最重要的事 ;
5、大脑的作用机制(一往无前、停顿) ;
6、被消耗的心理能量 ;
7、如何不被情绪消耗能量 ;
8、有一些方法帮助你更好地专注 ;
9、运动和饮食可以帮助你恢复能量(身体能量+心理能量) ;
10、如何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在说自己特别忙。其实,很多时候我也在说。比如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来要读书,要练字,要写作业,还要回复微信、邮件,还得刷朋友圈。可是我常常想不起来这一天都做了什么,这一年下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做,更谈不上成绩。
我们所熟知的富兰克林,就是发明避雷针的那个富兰克林,他是高产和成功的很好的例证。
今天,人们都以为自己要像他那样不断的做更多的工作,甚至要做得更多才能取得成功。事实上,富兰克林并不是很忙的人,从他的自传中可以看出他有很多的闲暇时光。
最近刚开完十九大,我感觉身边的好多人竟然比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还要忙。这真的需要我们反思。
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你努力,说明你重要,还是说明你过得充实?
其实,也许只能说明你效率太低,能量管理得太差。
大家在工作不堪重负时的反应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强迫自己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不要休息,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每天的时间;
另一种是增加工作时间——如果有手下,也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加班——以便更充分的利用每周的时间。
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背后是同一信念:为了掌控我们的工作,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我们要更“有效率”。这种想法其实来源于我们对大脑工作方式的一种误解。
我们以为大脑是不会累的,事实上,我们不是电脑或机器,我们是生命体。
不断地要求我们的大脑进行同一种工作——还要维持同样的效能,这就像是不断地要求一个赛跑运动员在不同状态下保持同样的速度,不管是冲刺还是马拉松。
虽然只是刷个朋友圈,虽然只是打了一局游戏,虽然只是回复了几个邮件,但那却涉及到决定、思考、选择比较、后果预测等多个环节 ,所以非常消耗心理能量。
善于管理心理能量,才能提高效率。《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也提到了这个观点。
提高效率的第一步是找到对你最重要的事,主动的安排时间,而不是想到什么做什么。
就像我的那个朋友,如果,他那天能主动的安排时间,而不是随机的选择回复邮件,我想,结果一定会大不相同。
哪些常见的活动可能导致心理疲惫?书中列举了下列内容:
1不断地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
2交际、跟人聊天;
3一连坐上好几个钟头;
4跟陌生人通电话;
5辨别并修改错误;
6计划或安排某个项目;
7记住各种截止期限;
如果我们能够策略性地安排待办事项的完成顺序,就一定能够分配出高效的两小时,让我们的大脑不那么疲惫,而做出的工作又令人眼前一亮。
我想,古今中外,那些卓越的成功者,一定都是懂得规划时间,懂得管理能量的人。
这个使人成功的秘密,被乔西·戴维斯写进了《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一书中,如果你有幸看到了这本书,那么恭喜你,你得到了这个秘密。
如果你没有看到这本书,而恰好看到了我的书评。那么也恭喜你,因为我把书里的核心观点写在了这里——规划能量而不只是规划时间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