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零七分,电动牙刷还在口腔里震动,某老师的手机突然炸响。"老师,快叫张三起床!我喊了八遍都不动!"电话那端的家长话语间全是愤怒,这种场景不过是教育荒诞剧的日常。

某父亲被他的儿子推搡后,不是反思亲子关系咋到了这一步的,而是气急败坏地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你学生在家打我,你管不管?"你说遇到这事老师咋整?处理不好还会被家长投诉。

如今家长难缠:当教师批评孩子时,他们化身正义斗士,动辄以"伤害孩子自尊"为由举报;当孩子在家拳脚相向,自己吃了孩子拳脚的亏时,他们又瞬间切换成弱势群体,勒令教师上门替他们找回面子。
某个周末,当孩子偷拿家中三百元钱,家长质问班主任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嘴脸,活脱脱像顾客在超市服务台索赔——一切竟是那么理直气壮。
某些家长把血脉相连的亲子纽带异化成快递包裹,将本该在餐桌旁完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传递,统统打包塞进教师的工作清单。他们拆卸自己的教育责任,却要求教师全天候尽到教育责任;他们亲手掐灭家庭教育的烛火,却咒骂教师举着的火炬不够明亮。

教师不是阿拉丁神灯里的精灵,没有义务为每个家庭的懒惰与失职擦亮三个愿望。当老师被迫满足家长推诿的荒唐诉求,那些在凌晨批改作业的身影,那些在深夜调解纠纷的叹息,都在发出最后的警告:教育从来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每个家庭配合的协奏曲。那些把教师当全天候保姆的家长们,是时候把扔出去的教育责任,弯腰捡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