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头条看到这样一条动态:
这种略带讽刺韵味的调侃,好像就是90后摆脱不了的一种阴影的存在。
再回顾一下之前浏览过的微博和朋友圈那些扎心的话题:
《一本毕业后一年,我连衣服都买不起》
《我月薪一万,却只吃得起泡面》
《临近三十,我还身无分文》
才知道90后的人生永远都是话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到现在的90后一边活得光鲜亮丽,一边又过得跟流浪狗一样的生活?
作为一个90后,其实看到这些,还是心有不甘,凭什么就只是90后?所以,为了此事,我还特意做了一番数据调查,想用最真实的数据和证据来给90后们正名。
我是一个淘宝店的店主,之前关注过我的人都知道。所以什么事要求个真度,我都会做一系列的一些调查。
结果令人咋舌。
在数据上,我随便搜有关“水杯”相类似的词。(因为这类商品最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
上面这张图是人群属性,大致描绘的就是这个商品的消费者的占领属性。
上面这一张是年龄分布,18—25岁的消费者占大多数。也就是说这件商品的消费者占大多为90后,符合我们的搜索指标。
而上面这一张图,是显示消费者的支付喜好。
从以上几张数据图,我们得出的大致结论就是:
1.消费者多为女性,大多为公司职员和学生类群;
2.18-25岁这段年龄阶段的消费层次相对较高,比26-30岁的消费水平多出了几倍。从中大概可以断定出18-25岁的人多为未婚人群,他们财富自由,没什么生活压力。而26-30岁的多为已婚,相对节俭了很多;
3.多数人支付的支付方式是用花呗,就是先花“未来的钱”;
4.喜欢网购的人多为18-25岁的年轻人,单这一件商品的年龄占比指数就达到53.09%,说明现在的年轻人图方便,喜欢送货上门的服务。(就像网上形容的:懒癌患者)
看到这里,再回头想想那些在微博和朋友圈看到的话题,这些诉说90后现状的故事,未免让自己感到心寒。
大多在奔三这条路上的90后,承受着无可厚非的经济压力,和即将面对的家庭压力,似乎没有把它们放在心上当一回事。
没存款,心安理得;
负债吃土,得过且过;
炒掉上司,毫不留情;
所以导致现在这些老一辈的看不惯,这一代的年轻人是如何做到只吃泡面生活,还能心安理得没有节制的超前消费?
为此,我通过上面的数据,再拿这个话题结合几个90后的调查,想更深层的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
1.
只要方便
花多点钱又何妨?
能用美团,干嘛要自己买菜做饭?多给几块钱还能送货上门。
能滴滴打车,干嘛非得去挤水泄不通的公交车还有人山人海的地铁?
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事,只要能方便省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有何不可?
这是一个做贷款的朋友跟我说的,虽然有些暴发户的味道,但是想想,并不是不无道理。
做我们这一行的,时间是很紧张的,一个月核算下来还做不了一顿饭,所以大多都是手机定的外卖。
我们团队也就几个人,有些工作流程其实很耗人工分配的,所以都没怎么计较这方面。
现在网上服务那么发达,花点小钱,就省出来很多的时间自由来安排别的工作,在我看来这是最合算的投资。
这是一位正向电商路发展的创业者跟我说的话。他几乎一整天不出门,都蹲在电脑面前过日子。
我记得马云一场演讲,令我印象深刻:未来的人需要的是服务和体验,这是大数据时代告诉我们的。开始并不是很理解他的意思,现在想想,不寒而栗。
2017年,一份名为《2017新消费趋势洞察》的报告在媒体上流动,分析出新一代的年轻人的消费理念,但是从换作为一位商人眼光来看待这件事,这就是一个商机:年轻人最依赖的就是“送服务到眼前”的消费模式。
再仔细想想,腾讯为什么把微信钱包直接植入微信?马云爸爸为什么哪怕坐牢,也要力推支付宝?
滴滴打车、美团短短两年,便火的一发不可收拾,这说明了什么?
他们就是将闲置的资源和需求连接起来,促成了一个商业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方便你们花钱。事实也证明了o2o模式的兴起,给这个时代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而刚好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90后,老早就适应了花钱买便利的消费习惯,谈养成省钱做多点麻烦又如何的思想,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以前的钱拿着的是有分量的钞票,现在的钱无非就是个数字!
花出去的钱,无非就是1-9的数字在更换跳动,每次多付出来的钱来图方便,一个月算下来就累积了不少小钱的流失,所以根本存不住钱,更别谈什么继承“勤俭节约”的美德了。
再加上现在的任何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出现,无非就是为懒人提供服务的,而消费者一旦适应了这种东西,结果往往都是不可逆的。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时代的进步,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都在表明一个迹象:人类的生活将会越来越便利。
因此,我认为90后存不下钱不仅仅是由于任性,而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在进步所带来的相对效应。
2.
什么都可以没有
但心情必须得有
之前在简书有一位专门写鸡汤文的97年女生,她曾经写过:
人生只有一次,必须要对自己好一点,趁年轻要多买买买。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都舍不得花钱,那这个人对待别人也慷慨不到哪去。
我一直相信上天是公平的,你在这里丢了很多,说不定在那里就会捡到更多,因为互补的平衡性是不可逆的。钱也一样,花的多以后赚的自然就多了,道理是相应的。
一位从事销售的同龄人,最近因为谈了笔大单,收到钱后,就找我喝酒:
你要舍得花钱,有舍才有得。如果你太小气,客户占不到便宜,他怎么舍得送上门给你钱赚?省那几百甚至几千块钱,你就能发财么?还不如拿出来投资,为日后长远收入做铺垫。
我一哥们,从事外贸电商的。平日里的花销其实不多,无非几套衣服。但是每个月下来其实也所剩无几,原因在于好学,在学识上面做的投资:
花钱最多的地方,大多都在英语和书籍上了。因为这些都是不能少的,我的学历不高,但是靠这行吃饭,就得学这行的本事。
说得溜不溜一回事,但至少要会看吧?不然客户发什么信息,你怎么看得懂?更别说做交易。
原来,每个大手大脚的90后,大多是为了尊重内心的那份感受!
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却能遵从自己内心追求,而用消费去满足自己的心意。
当然,这里排除那些由着性子,成天心安理得的泡着游戏,盲目追星,甚至种种意想不到的无脑行为。
那些打着各种以“服务”为口号的商家建立的一系列坑钱模式,导致90后产生的各种不合理消费同样也不能作以忽略。
但是,对于那些懂得生活在这个时代,内心最需要什么的年轻人来说,能够把钱花在自我投资,自我增值的目的上,这点确实非常值得推崇的。
3.
在这个的时代
花“未来的钱”也理所当然
来自福建的一个90后留言:
10年前1块钱可以买2包辣条,10年后1块钱只能够买1包只有一包小纸巾;10年前1块钱能买两支打火机,10后一块钱只能买一支。
只能说时代在变,物价蹭蹭地往上涨,钱是越来越不值钱,而拿到手的工资却固定不见涨,到头来赚的往往都入不敷出。
一个住在福田的95后小美女跟我说:
现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哪个能真正存下钱的?特别是女孩子,每个月的花销过万把块钱的数不胜数,这根本就是正常现象,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几十年了,那种老旧的思想已经根本不适合这个时代了。你看看外国人,天天贷款,花“未来的钱”过好现在,欠点钱没什么大不了,也没见哪个欠点钱就寻死腻活的,还不是一样美美的过日子。重要的是活在当下,过好现状,而不是整天愁眉苦脸地盯着钱看。
看到这里,那些60-70年代的人内心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他们总有自己的一套经济价值观来摆脱别人对他们经济能力的各种质疑。
其实这也难怪,面对时代的脚步,很多观念都会被大环境所影响。
再伴随着市场上各种支付软件的兴起,各种网络和银行贷款的转变,对钱的观念慢慢麻痹。似乎花的是别人的钱,自己倒没什么感觉。
所以说,90后存不下钱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负债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而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的想,以上这些例子其实体现出现在这一代的年轻人的几个优点:
就算穷得只能吃土,但是心态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崩。
他们相信自己,并且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有一个精彩的青春期。
所以根本不用杞人忧天,总是担心这一代人的未来。他们还年轻,有些问题总得去撞一遍才能真正成长。遇到了,自然之道哪些行为可取不可取。
他们目前的生活态度,是好是歹,对于未来还只是个迷。并不能直接就断定未来就是黑暗一片。
毕竟对于存不下钱,这个时代的变化是有诸多关联的,能否在未来创造奇迹,这还需要我们去拭目以待。
90后没有存款,在我看来也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就目前这种大手大脚的习惯,促成了一种非常强大的心态。因为遇到任何困难,首先心态最重要。而论心态,在这代人的身上,就是最突兀的亮点!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