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打车出来,要在7:50之前赶到公司,然后再坐顺风车去建德。
但是,因为下雨,我们比预计时间稍晚了一些,大概7:56到达,而且还有一位同事还在家里没有出发,我们只好告知顺风车司机,再等一会。
这时,他对我们说:“你们是90后吧,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能这么不守时呢?像我们这样的70后,平常都是很守时的,而且对家里的孩子也要求守时。再说了,我还要赶到千岛湖去开会,现在走不了,待会开会也来不及,我这个是顺风车,不是专车啊!”
尽管听起来语气有些过激,但我们没有丝毫怨气,因为我们知道确实是自己,还有同事超过了时间,让他要多等那么久。我们平常就应该守时。
个人层面:守时,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管对方是否赶时间,我觉得都应该准时,或者稍微提前些,这是对他人时间的一种尊重。我们尊重了别人时间的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时间。比如打车出行,我们能做到准时或者提前到达,这样也不容易耽误自己的行程;比如日常开会,只有大家准时了,才会保证会议正常进行,这样也会让会后的时间更充裕。(如果耽误了开会时间,结果会议拖延到下班,领导还让你继续写会议纪要,是什么感觉?)
公司层面:提前些,让工作更从容
记得以前读小学,有位老师就曾提过一个小技巧:把表的时间提前两分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总会提前一些到达教室,或者开始学习,也让你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其实现在出来工作了,这个道理也适用,我们也可以提前些时间,做好一些工作前的准备,让一天的工作更高效,让事情进行的更顺利。
社会层面:客户体验,更期待准时
当我们打了一个车,上面显示多久之内会到达,过了这个时间还没到达,我们便开始心急;当我们叫了一份外卖,原本写着40分钟送达,结果过了一个小时还没有送达,此时已饥肠辘辘,我们等的更着急;我们喜欢网购,总是希望快递能越快越好,从3-4日达,到次日达,再到当日达。我们都希望它能更准时。
结语
对待时间,我们应该更重视,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做到“守时”,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件好事。这也不应该是某个年代才有的特点,一些好的原则,在每个年代都适用。期待大家在这方面做的出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