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演义读法第三十八

作者: 平凡的爱好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22:13 被阅读4次

末日狂欢

在第十回陈述边患时作者重点介绍了氐人、鲜卑、賨人(巴氐),对匈奴人则仅仅提了一句“时匈奴左部帅刘渊,已进任五部大都督,号建威将军,封汉光乡侯,威振朔方”,而没有细写。原因是在第四回时,作者曾经详细介绍过曹操分匈奴为五部,内迁到并州诸郡;邓艾利用匈奴力量对付蜀汉;刘渊父子等情况,故而,此处一笔带过,不复赘言。

说完了将要为祸中原的四夷,作者回头来写中原士族的状况了。对比之下,更觉中原士族处于醉生梦死之中,乃不知有倾覆之难。晋廷的王公大臣,但顺眼前富贵,不顾日后利害。

作者在本回以王戎、王衍为代表描述了晋朝王公大臣的两类人生。王戎是个疯狂敛财的守财奴、吝啬鬼——对比无限制级炫富、斗富而极端铺张浪费的石祟、王恺,他是另一种极端。王戎当官当到司徒,位列三公,可是,他对职守没有兴趣,在位时毫无建树。实际上,他根本顾不上也没有心思干公事。他是大地主,田产遍布全国,每年获利万亿。可他不信任下人,也不信任家人,故而,不论黑天白日,一有空闲,他就拿着算盘不停的计算收支,查对账目。

王戎的女儿嫁给裴頠时,王戎陪送了几万钱。过了一段时间,其女归家时,王戎一脸不高兴,还絮絮叨叨的说些闲话给她听。了解父亲的王女赶紧把陪嫁的钱给了王戎,王戎才笑脸相迎。

王戎的儿子结婚时,他送给儿子一件单衣当礼服。婚礼一结束,王戎就索回了。对儿女尚且如此,何况外人?

中国自古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一般来说,人都容易浪费,容易奢侈;对人抠门的不少,对自己也抠门的则少。但是,俭朴跟吝啬是根本不同的。俭朴是惜福而非惜财,真正的俭朴是没有贪欲,不重钱财,无酒色等消费需求;吝啬是守财贪婪,拜金且利己主义甚重!这个人倒也有个好处,就是不会负债。

王衍则是虚无、浮夸型的代表。王衍有一副好皮囊,外貌上比较,跟石苞、潘安一样,也是有名的美男子;而从口才上说,又算得上万里挑一的神童。他十四岁那年曾去拜访羊祜,说人事,道世情,能说的风雨不透,无人能驳。有个成语叫“信口雌黄”,就是时人送给王衍的外号。可知这个人有超一流的口才。

不过,这个人就是长了一副利口,并无多大作为。迁至尚书郎,出补元城令,终日清谈,不理政务……入为黄门侍郎,高谈如故。每当宾朋满座时,自执玉柄塵尾,与手同色,娓娓陈词,无非宗尚老庄,偏重虚无,遇有义理未足,即随口变更,无人敢驳,但赠他一个雅号,叫作信口雌黄。这里的雌、黄都是指老庄之说。

这种人把清议流彻底带偏了方向,何晏、夏侯玄那些人虽然高谈阔论,崇尚道家的虚无,可是,都还有些作为,也讨论时局和政令的利弊,也为国家举贤。并不会一点正事不干,天天装高深,满口“黄老”,谈玄说妙,不仅自己脱离实际,还鄙视那些干事的人,笑人家太俗。贾宝玉是有这一面的,全盘否定读书,把想当官的人都视为俗物、禄蠹。却不知有句话叫“身在公门好修善”,很多人并不是为了吃穿才去有仕途的,一笔抹杀古今忠臣、直臣、社稷之臣,实在是太狂妄太无知了。

崇尚虚无主义,清谈成风,最大的弊端就是易形成不关心现实问题,不关心民间疾苦,不敦实事的社会风尚。文人秀士也好,国家各部门负责人也好,都尚空谈,以蛇辩为能,在探究所谓形而上的哲学命题越走越远,对生活本身漠不关心。尚“无”,还容易使人们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显然有害。

老庄的无为是要人开智慧,不为假,不执着于小利,不贪恋已有,不耿耿于所失。它叫人认清道的根本规律,以道为师,成己之德。像道一样有而不持,成而弗居,以天下心为心,忧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

而晋朝这些人却以崇无为超凡脱俗的标榜,以空谈为无为的正解,实在对不起老庄文章。

不过,王衍也有他的好处,就是他不算虚伪。他并非完全心不对口,嘴里万物虚无,怀素抱朴,而心里想着美女、黄金。他倒真的对金钱没有兴趣,把金钱当作碍眼的垃圾。他的老婆是贾皇后舅家女,却是个贪婪的女子。

毕卓盗酒

当时,王衍有一大帮放浪形骸,无视儒教,皆喜清谈的朋友,主要有:他弟弟王澄(口才也是一流,凡他说过的话,只要王衍不反对的,天下就都引为定理)、河南尹乐广、阮修、胡母辅之、谢鲲、王尼、毕卓等。

这里面,毕卓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就着美酒吃螃蟹。他曾经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便足了过一生。”

有一次,他听说邻居家藏有佳酿,就嘴馋的不得了。到了半夜,他居然偷偷闯入邻居家里偷酒喝。这人也真是嗜酒如命,直接在邻居家抱着酒缸就喝了个酩酊大醉。天快明的时候,邻居听到有动静,就举着火把,冲进来查看,结果看到毕卓醉倒在酒缸旁边,正发酒疯。邻居很生气,赶忙叫人把他捆绑起来。然后,用火一照,发现是毕卓。因他是吏部郎,只好又把他放了。

前面写了种种边关危机,历数异族威胁;后头则详细刻画出中原士族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最后,作者感慨说:晋廷只是两派人物,一尚虚无一尚奢侈。眼见是礼教沦亡,祸不旋踵了。

相关文章

  • 两晋演义读法第三十八

    末日狂欢 在第十回陈述边患时作者重点介绍了氐人、鲜卑、賨人(巴氐),对匈奴人则仅仅提了一句“时匈奴左部帅刘渊,已进...

  • 两晋演义读法第三十

    曹爽附体的杨骏 两晋演义写到这里,已经进入了重大转折的关键点上。此前,西晋还有表面的平静和安逸,尽管经历过两次对外...

  • 两晋演义读法第三十

    人要有血勇之气,唯不可但恃。 对于杨骏的束手就戮,我还想多说几句。 兵法上有一句名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韩...

  • 两晋演义读法第五十八

    【巴氐夺蜀】(一) 李特兄弟有豪侠的一面,也有粗野野蛮的一面(不过,其野蛮的一面尚比不过曹操情绪失控时的残暴)他们...

  • 两晋演义读法第七十八

    闪亮登场的司马睿 公元307年三月,晋朝策反了顾荣、纪瞻、甘卓等人,借他们除掉自封楚国公的陈敏。扬州又回到了朝廷手...

  • 两晋演义读法第三十五

    梁王害周处 楚王司马玮被押解刑场前,掏出诏书,想赖以保命。监刑官刘颂读过诏书,心中明白缘由,也留下了同情的眼泪(司...

  • 两晋演义读法第三十二

    楚王司马玮之死(中) 杨骏为获得支持曾大肆封赏文武;贾南风等把他打倒后,也拿这一手来收买人心,封赏了一大批反杨骏的...

  • 两晋演义读法第三十九

    宫廷流血之太子必死(贾谧与太子) 1,贾谧其人 晋朝高层内斗激烈,削弱了对国家的控制力,招致天灾不断,边患日重。而...

  • 两晋演义读法第三十六

    演义第十回对比着四夷的磨刀霍霍,进一步批判了西晋高层的腐朽堕落。本节对全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章节,它比较系统的讲述...

  • 两晋演义读法第三十三

    楚王司马玮之死(下) 这一节,司马晋室上演了互相倾轧的闹剧,结果都死于贾南风算中。 西晋宗室里面,东安公司马繇算是...

网友评论

  • 1f0b1dd543a9: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便足了过一生。

    蟹蟹骂他!
  • 1f0b1dd543a9:我想起了你批判贾宝玉的文😂

本文标题:两晋演义读法第三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ue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