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搬回老家几个月了,我怎么越住越心烦意乱了呢?两个孩子也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凑过来“质问”我:
“妈妈,你不是说老家的人很淳朴吗?”
“你不是说老家空气很新鲜吗?”
“你不是说……”
……
2、
决定回老家住,是我的主意。
因为穷,在城里或者周边买别墅还不太现实。
考虑到大孩子去了市里的寄宿初中,一周回来一次,周末需要接送。二孩子六年级,由于重点小学学生满员,把六年级十二个班全体师生搬进了教室进修学校。等于借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室进行教学。
本来,我家和实验小学就隔着一条路,孩子出了小区,几步就可以到学校了。小区到处监控,学校门口也有监控,从来不需要送孩子去上学。
现在六年级搬到离家较远的教师进修学校,我们得送孩子上学。与其在水泥夹层中住的痛不欲生,还要花时间天天接送孩子,不如直接搬回老家去。老家的房子不错,不就是一栋现成的别墅吗?
虽说老家离教师进修学校比小区离教师进修学校远点儿。但现在的乡下的主路多好啊!如果开车进入县城不堵车也就二十几分钟的时间,大不了让孩子早起来一会儿呗。
老家一个也是在县城买房后来认识的听说是老乡而认识的朋友劝我,千万别回去住,千万!你不知道老家人那些嘴啊,吐沫星子能淹死个人。你这样回去住她们会以为你在里城混不下去了才回去,千万别回去,你一回去就知道了,别怪我没劝你啊!
可我心意已决,这时候真的是谁劝都没用。
这样一打算,给我家那位一说,他看我实在住的痛苦不堪,若不是为了陪孩子在重点小学,我早就坚持不下去了,他对我说,一切随我,让我考虑好,然后勉为其难的随了我。
3、
卖房子!
尽管是几番考虑后,我们开始付诸行动的搬家卖房,但现在还是为当初搬回来的行为悔意满满。不是为卖掉房子而后悔,卖掉房子毫无遗憾,真的。
是为最初的决定和选择。也许当决定要孩子在县城上幼儿园开始,当我们决定在四线小城买房的时候,我们就错了,错的离谱。搬回老家更是错上加错,大错特错。
老家附近开发了一个湖景点,弄了大的假山,又修了一个园区,我们村就在湖和园区中间那一片,按说应该空气新鲜,环境优雅、美不胜收啊!
确实是,当你开车行走在园区中间的各个路段时,会被其中的景致吸引,花海路,花溪路……那整齐的绿油油的树木,大片的粉嫩的火红的花海,时不时的飞过去的不知名的鸟,偶尔还有七彩羽毛的野鸡飞过,你会走到一片花海前不自觉的停车熄火,拍照留念。
平时回老家,都是过节。周末也有,但都是偶尔。
周末,我带孩子回老家。每次通知孩子要回去老家了,孩子都是欢呼雀跃,兴奋无比。回老家,他们像期待过年一样。
每次回县城,孩子都恋恋不舍,又生无可恋的样子,想在老家宽敞的院子继续玩耍,也想他们两个偶尔回去一次,老家人围上来的热情和稀罕,还有一种羡慕嫉妒恨之下的抬举。而不是在城里,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更别说稀罕和抬举了。一小片地方,二十层,如果楼层住满,两梯三户的话,一单元要住多少户多少人?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4、
在县城,每天回家,孩子都是在写作业,写完作业也不会下楼。偶尔下楼,偶尔结识一两个玩伴,都是不了了之。
这些年,我虽没有随大流去大城市打工,我虽也是地道的农村人,但我和他们一样一直没在农村老家待着,特别是当有了孩子,我选择让孩子在县城读书,决定为了孩子,在县城买房。
老家一直都是身边最闲置的物品,食之无味,放着无用,弃之可惜。
直到老家有一天被开发商发现,要开发景区,我们也都发现了老家的闪光点。
首先是日日夜夜播种的土地被征收,天天在田地里劳作的邻居们,成了闲人和小有钱人。接着,附近几个离湖较近的村子也被征收。他们拿着补助款在县城买房买车,县城的房价一路飙升,原先“鬼城”一般的小区,成了热门。
原先县城住着一些教师一些回来创业和回来工作的知识分子和老县城人。如今的县城也住着的一些最初县城周边郊区或城中村被征收土地的人,素质参差不齐。县城也是由巴掌大的农村慢慢扩展变为城市。这个姑且不表。
5、
还是说我的农村老家,我嫁入的村子还没被征收,只有土地被政府征收,一起转租给搞园林绿化的人了。据说村里的田地和房子快被开发商收了。
由于村人没了土地忙碌,但又有田地租金可收,一下子变成了小有钱人和闲人,村里人明显的多了,村道上像个城里人一样多,村里的老人、女人也不用出去劳作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天天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蜚短流长比富斗心眼以前也有,好像没现在明显。
村里男人也闲了,打牌喝酒,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
村里道路也不准备修了,大家都听说房子要被征收,家家户户都争先恐后的盖房,道路被大货车压的歪歪扭扭高低不平,最主要的是,本来是水泥路面的村路,被拉土的车拉砖水泥沙子的大翻斗车来来回回的碾压,路上早就不见水泥,下雨道路泥泞不堪,不下雨就尘土飞扬,可怕的是路边照旧还是泥泞不堪,再往路边,是没了土地的女人开垦的菜地和堆得乱七八糟的柴,还有砖啊瓦啊沙子水泥盖房机器什么的。
房子盖的密集不堪,铁皮房,平房接楼房接的七零八落,路边放自家的东西,最主要的是那是大家的路啊,你种什么菜呢?关键是天天被污染的菜能吃吗?
在园区的花海大道,外地的人根本不可能想象下了花海大道,村里的路是怎样的尘土飞扬、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夸张的是在尘雾里看不见对面来车。刚洗的车子一路走来,又被甩了一身泥,敷了一身土。要是骑车或步行,刚洗的头发和衣服一定会被弄脏。

6、
这些都没什么,更可怕的,是那些在家的男人的吐痰,和那些在家的女人和还没步入老年但都五十岁六十岁上下的女人,她们天天嘴上也吐着“痰”。
也许空气质量差了,男人们出门就吐,在小胡同里,在小街道上,不管是不是走到邻居家的门口,也不管是不是对面走来一个人,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给他说着话打招呼,他照吐不误,丝毫不顾及别人的存在,也没想过痰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也可能是太闲了,那些女人早早起来吃完饭就聚到了尘雾缭绕的街边。
“哎呀我去,我儿媳妇今天又花钱了,天天睡懒觉到七点”
“我儿媳妇天天捣鼓手机,还天天用水,那衣服有啥可洗的,天天洗”
“你看她家排水真多,还天天开个车,不就是个破车吗?”
“听说他哥贷款让他担保结果还不上款被告了?”
“活该傻蛋,谁让他哥不老实,天天做发财梦呢?没那命就别做那发财梦!”
……
……窃窃私语,咬耳根,撇嘴,大笑,表情极为丰富、到位。
哈哈哈哈
看见有人走近,看不起的装作没看见,背后撇嘴使眼色。觉得了不起的打招呼一个比一个声高。
一些熊孩子,逢着周末放假在家,翻墙使坏捣乱,站在别人家门口撒尿……
7、
几个月没回来,为什么老家成了这个样子了?还是以前就是这样的,是我们回来的太少根本不知道不了解内情呢?
为此,儿子在家外墙上写上“请不要随地吐痰”。
不见效果,反而引来一些调皮孩子的围观,他们故意走来走去,在门口学着大人的模样发出吐痰的声音在孩子写字的地方吐上一口。更有甚者,他们跑到我家门口吐几口。
孩子无奈之下,编了一首打油诗写在大门口:
老夫掐指一算,煞笔随地吐痰;
谁若随地吐痰,一定全家死完。
末尾又写上:此处随地吐痰者死全家!才略有成效。
两个孩子一次又一次不解的问我:
”妈妈,为什么老家人这样啊?”
很无奈,用任何言语回答他们两个都苍白无力。又不得不回答他们:
孩子,不仅老家人的习惯如此,县城和全国各地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存在,只是你们没一一发现而已,你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有机会改变现在的一切……
幸好我的孩子大了点儿,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有了是非观。不然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还真是担心。
以前听说村子要被征收,还一度惋惜。听见在市里住的同龄人期盼快点被征收,我还反驳几句,后来便不屑置辩。现在竟有了迫切的和他们同样的心理,收就快点吧!让这个杂乱无章的鬼地方快点消失不见吧!
(半夜突然醒来,突感老家环境恶劣,竟毫无睡意,一口气写下这些文字,心情好多了。我深知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老家的现状,只有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加油,为了孩子也为了真正的别墅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