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说过一句名言:检验一流智慧的标志是大脑中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还能正常行事。
但是,很多时候,面对同样的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就是无所适从。根本原因是我们自己的脑子里没有辨别的“尺子”,既使有一把“尺子”,却很容易成为“铁锤人”。
所以,我们脑子里应该有很多的“度量衡”等工具,并在合适的地方用上,才会作出更合理的判断,才不会无所适从。
即:
* 知道边界
* 知道适用范围。
但还是需要步骤的:
* 首先,要发现相反的观念
* 其次,是要界定好范围
* 然后,分析自己是属于哪种范畴,从而来知道自己的行动。
* 例子:投资是靠冒险的吗?当然,避险才是最重要,要保证一定要留在牌桌上。
* 最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放弃部分的安全感,才不会困在永恒的当下,才能活在未来。
* 两篇文章关联后,发现二者是矛盾的。投资首先是要避险,那放弃部分的安全感是不是就是冒险呢?
* 首先,避险显然是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因为安全是第一位的。避险就是不要做致败的事情,如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所用的策略当然不一样。
* 第一步:何时要放弃部分的安全感呢?何时应该避险呢?
* 第二步:界定范围。什么时候避险呢?一是人身安全,二是资本安全。
* 人身安全:如酗酒、抽烟、飙车等都是对人身安全有影响的事情,一定要避开;
* 资本安全:不要借钱投资,更不能一把梭(all in),最好是蛋壳投资,如果投入过多蛋清蛋黄,钱一多,心里就发慌,失去理智。不要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放弃安全。塔勒布书中介绍:如果失败的代价过于沉重还难以承受的话,这个事情成功率再高对自己也没有意义,一定要留在牌桌上,别到时候该摘桃子的时候你却挂了,那啥都跟你没关系了。
* 即在人身安全、资金安全方面,保守一点是对的,就是要避开这些对结果影响巨大的活动,避免负面黑天鹅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无法承受的后果。
那什么时候放弃一部分的安全感呢?先说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破除“靠山”的观念,如政府、公司、老爸老妈等,可以试试,不要总想着靠,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
* 这里的“靠”也可理解为“依赖性”,干啥事都被动、伸手党之类。
* 树大好乘凉,是挺好的;但树倒猢狲散,也是挺可悲的。
* 注意:家庭、组织需要你依靠的时候,也要保持清醒——本意为你好,但长期对自己不好,对双方的关系也不好——要成长起来,要强大起来,这才是核心。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