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大伟教授讲学有感
艾瑞德国际学校 刘浩然

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由心而喜,参加陈教授的理想课堂建设高级研修班更是由心而悦。

上个月20号,应李建华校长的邀请,陈教授来我们学校给老师们做了一场《教师怎样成长与观课》的主题培训,在一个小时的讲座中聆听到了许多值来深思的金句:人因思而变,要学会思考;老师们要善于从思想的提供者转变为思想的促进者;将经历转化为经验……关于“议课”的观点更是让我们眼前一亮。陈教授风趣幽默与深入浅出的教育表达,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故而,有了这次的缘分。

一天的学习,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一位年轻的教授用他的满腹才华与人格魅力在授课,学生们时而听得入迷,深入思考,时而将所获诉诸笔端,时而闭上眼睛创设情境自我感受,时而积极互动会心一笑。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我想,让我们忘记时间,沉浸其中的便是吧,陈教授做到了。

关于学习,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专业,每次都写下密密麻麻的笔记,可却极少翻阅,而脑海中有印象的加之自己的思考,留下的就是我所习得和需要的。

静坐沉思,带给我触动最大的用文字来表达吧。
一、理想课堂——寻找教育的诗和远方
陈教授在开班综述中讲“为什么要讨论理想课堂”,关于原因给出了五条之多,带给我的除了启示与深思外还有许多方法与路径。归于个人初心,“理想课堂”是我追求教育的愿景目标,我是自己选择并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对每一天、每一节课都向往之,所以,生活从来不是重复。 通过陈教授今天的诠释,更加清晰了理想课堂最核心的要素即: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选择合适教学手段。四个角度得支撑,完善了理想课堂的落地实践。也让我看清了今后努力的着力点。

二、关系——师生的相遇与对话
关于“关系”,陈教授所言与我们的“自然生长课堂”五要素的第一要素“基于关系的相遇与对话”不谋而合,和我们李校长是英雄所见略同。在课堂教学中,关系是基础是前提,就像今天的视频演讲中言道:学生不会跟讨厌的老师学习。如何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是值得深思的话题?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是应该是基本条件,《圣经》说:“年轻人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他的”。更何况是孩子。陈教授讲到关于被挑衅时的隐忍,我也非常赞同。隐忍不是老师尊严的丧失,而是老师教育孩子的另一种表达。

此外,我还想表达,除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还有一种关系也很微妙和重要,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教师如何与自己处理好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会因自己的情绪不好而波及到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如故事中的失恋男教师就是没有与自己处理好关系的缘故。自我接纳是与自己处理好关系的法宝,可以让自己保持淡定的心和平静的状态。

今天陈教授分享了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的流程与方法:平息愤怒、传递善意、说明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我豁然开朗,之前常常畏惧处理突发事件,总以一种讨好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有了这样的一种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思路,也让内心多了一份坚定地力量。

三、吾有三宝:接纳、执着、做
当陈教授发问的时候,我也问了自己:脑海当中出现的三个词即:接纳、相信、做。做了近十年的班主任,遇到过许多无可奈何的问题,起初常常是痛苦不堪,情绪不好、状态不佳,后来经过不断地学习或者称之为修行,慢慢开始接受与面对,当你真正开始接纳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转机。相信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相信而看见,是马云的名言。马云用相信创造了互联网时代的奇迹。我也始终用相信美好的信念,走好每一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是在讲做与实践,实践出真知,我用做的方式,将想变成了现实了。六年级孩子毕业的时候,我一直希望以班级的名义出一本册子,不能称之为书,因为相对简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可能性非常小,加之临近毕业事务繁杂,没有班费等一系列的原因,我一度陷入纠结,想要放弃。当我觉察到这一切可能都是自我设限的时候,我就摒弃了一切的念想,做!当我开始行动的时候,貌似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两周的时间就完成文章与照片的整理与排版,100页的“自然生长的脚印”六四班生长纪念册出版了。当我拿到这个册子的时候,真切的感受到了做的力量有多大。



一天的时间,收获太多,感触也太多。陈教授把思想与实践做了很好的融合表达,让我们这些有思想没方法,有方法没理论的一线老师做了一次深度自我融合,当然也引发了许多的共鸣与思考。非常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