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阅读,他们拥有自由,
用自己的速度去响应世界的人事物,
没有时间压力,不担心受惩罚。
只要他们愿意,可以
读、重读;
思考、再思考;
感受、再感受。
~ 麦克克里根兄妹 ~
「为阅读理解教学奠基的MSSR」一文介绍了培养「兴趣阅读」习惯与能力的身教式持续安静阅读MSSR及其实施方法,这个方法不仅能在学校施行,在家里也可以配合进行HMSSR(Home MSSR),使学校、家庭和学生每天都能有一段时间安静下来阅读。
也许有人会觉得若真要推动MSSR,那也是班主任或学校行政单位的事,跟学科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引入MSSR可提高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兴趣和知识广度。但可能会产生一个疑虑,那就是课堂时间已经不够用了,不太可能拨出时间来额外进行学科MSSR。关于这个问题,台北市新生小学自然科学徐蕙君老师给出了她的答案与作法。
徐老师一开始也迟疑着,若在课堂上分出时间实施MSSR,可能会使她原本已经不太够用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加不足,无法把该上的进度上完。但她读到美国心理分析师史戴芬.格罗兹(Stephen Grosz)所说:「当改变就在眼前,我们会犹疑,因为改变是一种损失。但是如果我们不接受一些损失⋯我们就可能会失去一切。」以及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若想要感觉安全无虞,去做本来就会做的事;若想要真正成长,那就要挑战能力的极限,也就是暂时地失去安全感。所以,当你不能确定你自己在做什么时,起码要知道,你正在成长。」这些鼓励促使她开启科学阅读的MSSR探索。
基本上徐老师依循MSSR的步骤开展科学阅读,但有几处实施的细节值得参考。
1 让身教被看见
首先是如何让身教能被学生清楚看见?在开始初期,徐老师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阅读,但她发现学生没有办法一眼就看到老师的身教,因此她找来一张高脚椅,把高脚椅放到学生面前的讲桌旁边,这样当她拿起书来阅读的时候,由于老师的目标变得明显了,使每个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实施效果相当不错。

2 让学生自动开始与停止MSSR
MSSR时间是在每次80分钟课程时间里安排15~20分钟的安静阅读,在看到学生都进入教室后,徐老师除了自己拿起书来阅读之外,还会打开智慧教室教学软件中的倒计时器,这样学生就知道要开始MSSR,会自动拿起书来阅读,缩短教室内混乱的时间。倒数时间到,计算机会发出声音提醒,学生也就自动将书本归位,更快地进入正式课程。

3 安排教室图书角
供给一整个班级学生阅读需要充足的图书资源,徐老师在教室中建立一个科普读物小型图书馆,里面收集了适合学生程度的各种自然科学图书,学生可以方便地从中拿取与放回。另外,为了打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教室内还铺设地垫,不想坐着阅读的学生可以盘腿坐到地垫上,或是趴在地垫上看书,老师都不多加限制。

教室图书馆内的书源其实不虞匮乏,可以来自图书馆退下来的旧书,或是从图书馆借出一些学科书籍来补充,学生也常常会将家里自己看过的书捐出来。
4 看书→聊书→说书
MSSR并不单单只有看书而已,还可以在阅读后进行「聊书」活动,实施方式是和身旁的二到三位同学一组,最好每次的组合都不一样,除非人数太多,否则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在看完书之后,向同组伙伴说一说刚才所阅读书本的大致内容。在相互聊书的过程中,有不太了解的地方可以向对方发问,请他清楚说明。
为了使聊书活动有效进行,徐老师订定了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
⑴ 专心听
⑵ 用心想
⑶ 不批评
此外,聊书聊什么:
⑴ 说说书中喜欢或不喜欢的部份!(你喜欢,别人不一定喜欢;你不喜欢,别人可能喜欢!)
⑵ 从书中的□□,想到〇〇!
为了检核彼此都能了解同组伙伴所阅读书本的内容,可以在聊书之后紧接着「说书」。老师利用软件的挑人功能,随机挑出一两位同学,请他们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同组伙伴所阅读的内容,然后再请原来的读者进行补充。透过彼此说书的交流,可以扩大学生阅读广度,若其他同学听到觉得有兴趣,以后就可以去拿这本书来看。
在聊书环节,偶尔老师也会和同学们聊一聊自己看的书,后来她发现:
”今天有孩子分享她在星期一听到老师说的实验,回去试做的心得,嗯,很好!也有很多孩子想看老师这本,另外,因为老师本来就鼓励孩子将喜欢的书带回家看,带书回去的孩子变多了。”
5 神秘人
经过一学期的MSSR,老师想要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否透过阅读有所提升,因此在最后一次MSSR时间安排了「神秘人」活动。为什么叫做「神秘人」,是因为后面讲的学生会受到前面同学思考脉络的影响,以致于每班聊出来的内容都不一样,看起来好像是不同意念的人,也无法预测最终讨论的结果,所以名之为「神秘人」。
「神秘人」进行方式如下:
�① 选取书中(例如《用心动脑话科学》)一篇文章(例如〈天生鸟才必有用〉),以实物提示机将选文投射到电子白板上。
② 老师可以朗读帮助学生阅读,这样也好像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着这篇文章。
③ 全班读完后,共当一位神秘人。身为一个神秘人,想法必须是连贯的,也就是全班必须依循有脉络的思考轨迹。
④ 老师以软件随机挑人起来一一表达想法,老师扮演与神秘人聊天的角色(引导)。
从学生的对话记录可以发现,他们所说的都具备科学性,而且自动建立一个对话脉络,例如其中一个班的对话记录如下,每一条都是不同学生说出来的对话内容:
------------------------------------------------------------
如果核桃没有丢到柏油路,或是车子开过去没有辗到核桃,那岂不是要再等一次!
那就多丢几颗,压到的机率比较大!
有可能鸟过去要吃的时候被车子压到!
可以在比较高的地方把它丢下去!
飞高再丢下去,飞下去吃的时候一样有可能被车子压到,不如飞高后将核桃丢向石头比较安全!
有可能会砸到其它同伴!
那就很多鸟拿一颗石头好啦!
很多鸟各叼一颗同时丢就好了!
都不需要,一群鸟飞停在树上,摇下来的核桃或许就碎了!
核桃很坚硬,或许不会破掉!
------------------------------------------------------------
6 循序渐进地拉长MSSR活动时间
徐老师原本也和很多人一样,很怕MSSR占掉了课堂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她一开始时是以每次10分钟来实施MSSR,进行四次之后她发现:
”上课后10分钟的安静阅读,并没有让我有因为少了10分钟,而有要赶进度的感觉。反而因为这10分钟的静心阅读,更快安静开始上课,也因为将阅读安排在教学流程中,并不觉得教学时间被用掉,而会思考其它活动的时间安排。”
有了试验与反思,她的科学阅读时间随着加入聊书和说书环节而慢慢拉长至15到20分钟。
实施学科MSSR能使学生沉浸在学科的知识领域中,奠定更厚实的学科学习基础,有助于课堂上的学科教学。然而对老师最大的挑战则是,如何在被占去做MSSR的更有限课堂时间中,更有效率地安排教学活动,使预定的教学进度不致受到影响。相信徐老师的学科阅读推动经验,应能提供一个好的借镜,正如她所说的:「做,就对了!做了,就会做!不做,就不会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