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 中原焦点团队 讲师13期 庞爱国 第1258天分享 本周第1次约练 总约练第769次 咨611、观121、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
儿童的合作程度可以从他们的姿态、看和听的方式、与其他儿童的距离、交朋友的难易、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强弱等方面判断出来。如果他们忘了应该完成任务或是弄丢了课本,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不感兴趣。他们为什么会厌憎学校?我们必须找出原因。如果他们不愿加入别的儿童的游戏,说明他有孤立和专注自我的倾向。如果他们完成任务时总是要寻求帮助,说明他们缺乏独立性和渴望获得支持。
有些儿童只有在受到表扬和赞赏时才愿意学习工作。许多被娇惯的孩子只要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就能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一旦失去了这种特别专注,麻烦就开始了。他们没有观众就无法正常运作,没有人注视着就会丧失兴趣。对这样的孩子,数学通常是最艰难的科目。当只是要记住几条定律或几句话时,他们都能轻松胜任;但一旦被要求自己解开一道题目,他们就一筹莫展了。
这些毛病听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对他人利益最具威胁的恰恰是那些始终要求旁人支持和关注的孩子。如果这种态度一直延续不变,他们在成年生活中也会一直需要并索求他人的支持。一旦遇到问题,他们的反应总是想方设法让别人帮忙解决。他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造福于他人,只能成为其他人的负担。
还有一些想要成为关注焦点的孩子,在周围环境不顺意时,就通过调皮捣蛋来获取关注。他们要么扰乱整个课堂,要么带领其他孩子逃学,要么不时惹是生非。责备和惩罚对他们毫无效果,只会让他们更加得意。他们宁愿被责罚也不愿被忽视,破坏行为所带来的不快惩罚对他们来说只是为了赢回关注所付出的合理代价。许多孩子只将惩罚视为个人挑战。他们把它当成竞争或比赛,看谁能坚持得更久。而赢家总是他们,因为主动权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所以有些与自己父母或老师作对的孩子,在接受惩罚时,不仅不会哭,还会笑。
懒惰的孩子几乎都是野心勃勃却害怕失败的孩子,除非他们是将懒惰作为针对父母和老师的反击武器。每个人对成功一词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孩子们对失败的认识往往会令人大吃一惊。许多人觉得如果不能独占鳌头就是失败。即使取得了成功,但如果有人做得更好,他们觉得还是失败。懒孩子从未感受过真正的失败,因为他们从未面对真正的挑战。当需要和他人竞争时,他们就回避问题或是推延决定。每个人都相信,如果自己不那么懒惰,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他们在幸福的白日梦中寻得安慰:“只要我想做,没什么做不到的。”于是,不管是否失败,他们都可以对自己的失败不以为意,只要告诉自己“我只是懒,并不是不能”,就能重拾自尊。
有时候,教师会对懒惰的学生说:“如果努力一点,你就能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学生。”如果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这样的评价,他们为什么还要冒险去努力呢?也许一旦他们不再懒惰,就保不住这种深藏不露的聪明孩子的名声了。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成绩来裁判,而不是他们本应能达到的目标。懒孩子的另一个优势是,只要他们稍稍使一点点力气,就能得到表扬。所有人都希望他们至少是已经开始努力了,热切地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但其实同样的努力在勤奋的孩子身上根本就不值一提。就这样,懒孩子生活在他人的期待里。他们是被宠坏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习惯于期待不劳而获。
另外还有一种类型的儿童也很容易辨认,就是那些同伴中的孩子王。人类对领袖有着切实的需求,但大家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最大限度为他人着想的领袖,这样的领袖相当罕见。大部分领头的孩子感兴趣的只是可以统治和支配他人的地位,只有满足这一要求,他们才肯加入到伙伴们的群体中去。这些孩子的未来前景不会一帆风顺,在往后的生活中肯定会相当艰难。两个这样的人如果在婚姻中,在工作上,或是在社交关系中狭路相逢,结果要么是悲剧,要么是滑稽剧。他们每一个都在寻求支配他人,并建立自己优势地位的机会。家庭中的长辈有时看到备受宠爱的孩子想要对他们发号施令、横行霸道的行为会觉得好玩,他们忍俊不禁,还怂恿孩子们继续。然而,教师很快就能看出这种性格发展趋向不利于有益的社会生活。
孩子们形形色色、各不相同,我们的目标绝对不是把他们都打造得一模一样,或是塞进某个模子。我们想做的,是防止那些明显会走向失败和困境的习惯继续发展下去,而这些发展趋向在童年时相对比较容易纠正或预防。如果这些习惯得不到纠正,成年后的社会后果将会很严重,甚至具有破坏性。童年错误和成年失败间有着直接关联。在极端案例中,没有学会合作的孩子在以后可能成长为神经质的人、酒鬼、罪犯或是自杀者。
孩提时的焦虑症害怕的是黑暗、陌生人,或是新环境。忧郁症患者则是那些哭闹不休的婴孩。当今社会里,我们无法指望接触到所有父母,帮助他们避免错误,况且那些最需要建议的父母通常从来不会去寻求帮助。我们只能希望能接触到所有教师。通过他们我们可以接触到所有孩子,尽量纠正那些已经出现的错误,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勇气和合作精神。这也是对未来人类福祉的最大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