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的时候,你会不会害怕医生在身体哪个部位停留?或者对着电脑屏幕皱眉研究?
因为这样就说明身体的某个部位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搜,说八成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连00后都不敢看入学体检报告。
这种种表现说到底,我们是在害怕死亡的到来,虽然我们也知道死亡终将来临。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这本书专门针对死亡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欧文·亚隆是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的终身荣誉教授,存在主义疗法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
在长达五六十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中,亚隆发现他的大部分来访者都被死亡恐惧困扰。他对这些案例作了深度的分析,剖析自身迈入老年对死亡恐惧的征服历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一、成为我们自己
媒体采访那些不敢看体检报告的年轻人,他们给出最多的答案是:“因为不想得病,不想死,觉得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做过。”
我们上大学,毕业找工作,很多人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或者现实的需求,去从事一些也许看起来很体面但实际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工作。
《直视骄阳》里讲到,很多人过的生活其实是不遵从自己的内心的,我们评价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大部分来源于其他人的评价。如果别人评价好,我们就开心。如果别人评价不好,就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
想要让自己的生活过得不这么肤浅,我们就需要思考叔本华关于选择的三个问题:
1,我们拥有什么?
物质财富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否物质财富越多,人生就越圆满?
事实好像不是这样,我们看到一些超级富翁的生活也不一定自由愉快。所以,追求财富的同时要警惕被财富约束。
2,我们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
人生中的很多焦虑都来源于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最典型的是中国式父母,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够别人的优秀,所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填充得满满的。到最后才发现累的是自己和孩子。别人的评价也许就是当时不经意的那一句话。
3,我是谁?
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先做到品行端正、心智健康,然后再朝着自我实现这个目标在自己的轨道上慢慢前进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能想清楚自己要过上的生活,再往这个方向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会平静地多。
二、创造热爱的生活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过一个思想实验,查拉图斯特拉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他在给别人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到一个永恒轮回的观点:假设你日复一日地过着一样的生活,你的感受怎么样?你能否接受得了这样的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难以承受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吧?
所以我们才需要在社会里寻求多元化的发展。有些朋友即使在相对稳定的体制里工作,闲暇时间他们也会阅读、旅行,实践网络上的一句名言“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但也有一些人,经常怨天尤人。觉得社会环境不利于自己的发展、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总之一切都是别人的过错,糟糕的境遇通通是外在的原因造成的。
这些人的生活就很难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因为他们不明白,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摩西奶奶是全球闻名的画家,她从77岁开始作画,用明快清新的颜色把自己农场的画面生动地刻画下来,她的画作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
在一次展出中,一张摩西奶奶寄给读者的明信片引起关注。这位读者名叫春水上行,是日本人,他很喜欢文学,也热衷写作,但大学毕业后在医院工作,他一直纠结是否放弃医院的工作,开始自己喜欢的写作事业,于是他给摩西奶奶写了信,想听听摩西奶奶的建议。
摩西奶奶在明信片里写道:“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这位读者听从了摩西奶奶的建议,开始认真写作,后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位原名春水上行的读者就是著作等身,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
与人生阅历丰富的人相比,那些认为自己没有经历充实人生的人,他们所感受到的死亡焦虑就更大,也更害怕死亡,因为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体验过,接受不了自己那么快就离开。
所以在死亡来临之前,创造自己热爱的生活,尽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假使有一天死亡忽然来临,我们也能不留遗憾地离开。
三、那没有击垮我的,将使我更坚强
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
我们就是在经历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有些难关很容易过,但那些与死亡打交道的就不那么容易了。
如果我们必将与困难与挫折对抗,那么击垮他,才能使自己更坚强。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世上只有三件事,你的事,上天的事,他人的事”。
上天的事与他人的事,都是我们改变不了的,我们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事,如果连自己的事也改变不了,至少能改变对待它的态度。
《奇葩说》第五季的选手邱晨在一期节目中述说自己与癌症战争的过程。年纪轻轻的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被检查出来患有甲状腺癌伴随淋巴转移。
确诊后,在从医院回家的一个多小时路程里,她与家人商量了治疗方案,跟医生预约手术时间,查阅了手术注意事项,跟同事交接了工作,甚至跟健身教练请假暂停训练。
而手术完恢复后,她又重新开始工作,她说,“跟死亡打交道吓不吓人?有一点点吓人吧。可是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吓人,我们的很多恐惧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而后,她依然参加《奇葩说》高强度的训练和录播。
直面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经历了死亡,才会逼着我们去改变知道不良但却固执地不肯改变的那些陋习,比如我们不健康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也许是家人的离世、也许是事业的不顺、也许是家庭的离异,也许是自身的疾病或死亡。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害怕它,那我们就被击垮了。
相反,这些所有我们躲不开的坏的事情,只要我们去接受它,面对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它,我们才有可能去对抗它,当我们成功地对抗了它,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生命里更多的难题,完成更大的使命。
《直视骄阳:征服生活的恐惧》这本书,让我缓解而立之年的死亡焦虑,找到向死而生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