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一生有许多头衔。在1928年以后,他是集中了党员政权和军权于一身的领导人。而在我们的眼里,他有两种形象,一种是民主也就是中国救星,另一种是人民公敌。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1887年10月31日,在浙江诞生了一位男婴,取名叫瑞元,太小的时候非常顽劣,像打架,贪玩,弄坏了什么东西,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因为他不爱学习,所以老师就严加管教,那种管教是不是常人做的忍受的,后来在9岁时父亲去世,家人们都开始争夺遗产,其他的邻居。一开始欺负他们一家人,10岁那年他们家发大水,但是也没有人来救她们,这是他第1次明显地感觉到世间的冷暖。
他也开始努力,在那是唯一的主流,是科举,但是直到18,所以他也没有考上,后来到1905年,就连他一直在努力考的科学考试也一并废除了,所以他的母亲就建议他经商,可以说是比较保险的一条路,那么他到底要不要呢?他的前途在哪里呢?
他觉得不只是他一个人受这样的压迫和欺负,他的正义感突然就爆发,他需要改变这一切,有时候他的老师王阳明的印象激发出了自己的方向,想去日本学习军事改名叫志清,他去了日本,但是因为没有证书,军校也念不成。他就在日本待了一会儿,上了学校,后来母亲见他什么都没有干让他回去,他回去以后进了保定的学校,后来考到了10本留学生,有一边学日文,到了东京念了军校,遇到了他的老乡,也是革命党人陈其美。陈其美帮助他进了孙中山的同盟会,成了革命党的一员。
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消息,到了日本,那么他是否要回去呢?
当时的他只学了战术教育,可以说是战略视角还不足,但是他现身革命又是个行动派,这时又恰好陈其美是上海革命,所以陈其美就任命他为先锋指挥官。他作战勇敢,可是却因为兄弟情,当下了,陈其美杀人的罪行,回到日本。
后来上海大乱他又回来,此后数年他都跟着陈其美,直到陈其美被暗杀。
那么这时他该何去何从呢?
革命虽然很艰难,但是他会坚持他找到了孙中山,而孙中山也知道一些他的消息,同时也看到了他的斗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心,所以接受了他,孙中山让他改名蒋介石,后来蒋介石因为广东在革命党中的地位太大,所以他作为浙江人有了孤立之感,处处不顺,这是浙江那边又可以发财,可以让他致富,有生意可以做,那么蒋介石面对这两种选择,该何去何从呢?
这时的蒋介石迷失了自己,一直在游荡的生活,在浙江与上海之间来回了14次,而在这14岁期间,他体会到了自己的缺点,知道了自己的脾气是多么不好,所以他说天下事为求自立而已,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变。
在1921年以后,34岁的他开始苦修,践行极为节俭的生活,象征了成熟自律和严肃,在1922年,陈同明叛变,蒋介石到了孙中山的身边,孙中山感受到了他的忠诚,为革命而奋斗的决心,所以将他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攻克了陈透明的许多地方,显出了非凡的战斗力,但是就在这时,孙中山又去世了,他还何去何从呢?
这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在这一生中又一次失去了自己一直跟随的人,但是他还是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革命的意志,同时孙中山在去世前还说同志仍需努力,那么他作为革命党的一员该怎么努力呢?
现在革命党遭遇的问题是群龙无首,最明显的就是孙中山去世了,核心没有了,所以他们就以文人为核心以党权制约军权,以汪精卫为总理,廖仲恺控制军队,总司令是许崇智,而蒋介石只是一个军事委员,那么这样的格局对蒋介石好不好呢?其实对他来说还好,他可以安心的编制军队做民国的公民,但是未来总不能按照所希望的发展,廖仲恺被与胡汉民有关系的人刺杀最后四大巨头去世了两个只剩下蒋介石管军事成为了军事代表,而文事也就是党政是汪精卫代理。后来共产党发展极快,而蒋介石也听到了传言,说汪精卫要杀他,于是发生了中山舰事件,汪精卫也非常生气,去了法国,蒋介石也已也成为了国民党新的领袖,但是同时也成为了广东的排挤对象。
那么蒋介石该何去何从呢?
蒋介石开始发动北伐,中山先生的临终遗愿,他不能违背,任何人都无法违背,所以说他一发动北伐,不敢有人说反对的话,所以他被罚一路之上,所向无敌,经历了许多有名的建议,但是他是朝向那叛军牌又是一片成为了革命军,成为了与共产党站在一起的左派,而且开始了武主文从,汪精卫也回来了,那么此时的蒋介石该怎么办呢?
他决定民族大于阶级控制,南方下令清供,开始了国共内战,蒋介石名望大增,而汪精卫本来是支持共和的,但是看到反共的人那么多,于是就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开始反共,成功后,蒋介石党外强硬,内则妥协,想与汪精卫联合,汪精卫让蒋介石辞掉领袖的位置,蒋介石也照做了,回到了家乡,同时也给自己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人设。
那么蒋介石和形成了国民政府可以顺利吗?首先蒋介石向宋美龄求婚并结婚,其次在国民党内有许多人要求蒋介石复职,汪精卫退位,蒋介石与胡汉民合作开始了第2次的北方,1928年她们攻下了北平,天津北洋上帅,张学良决定投向国民政府全国统一,于是孙中山之后的三年半,蒋介石居功至伟之后,他们开始商讨裁军军,因为军阀太多,裁军不公。开设周年大战张学良和姐姐时,再一次赢得了胜利,但是在这时日本公路发生了9一八事变,可以说是此时室内有我的话,如此内乱未平,外患有其蒋介石来何去何从呢,他有两个选择,第1个选择是安利,第2个选择是场外,现在民国也就是中国一些弱的不能再弱了,如果再这么下去就要灭国了,所以蒋介石决定达成停战,争取建设在1932年5月5日中日签订了。协议称为攘外必先安内,他开始先攻打红军,结果取巧自败,后来蒋介石又有了数年发展,陆军科技都有了大型建设的局面,假以时日也可以与日本抗衡,但是天下不曾无人原,日本换了新的内阁,他们开始勾打中国,同时想方设法与国民和谈,一起打败共和,条件是中国可以承认东北的满洲国成立。
那么对此蒋介石该如何回应呢?国民党的人有不少已经同意了中日合作,之于东北等中国统一并且强大以后再说,也就是说等于说中国成为了日本的小弟,可以说是一种丧权辱国的决定,蒋介石是一个中国民族的独立主义者,所以只能一战,那么他该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呢?蒋介石就与苏联联系,判成了抗日统一战线,但是张学良以为他们还要打中路,所以在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 蒋介石被软禁,后来蒋介石作为抗日的领袖,只能被释放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攻下北京,在7月17日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 说必须要拼命一切抗日,但是中国与日本当时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中国当时势力太弱。后来七七事变以后,面对华北气势汹汹强大的日军,蒋介石该怎么办?
一定不能没头没脑的直接打,所以他们就利用中国的地理孤儿扩大战场,将主要日本作战的重点引导东南,而且要利用中国的任何一面抗战,一面发展发动人民,以空间换时间集,小胜为大胜打持久战。在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血战三个月之久,10月太原会战爆发,12月南京失守,日本在京城发生大屠杀,因此激起了民愤,在1928年2月徐州会战爆发,8月武汉会战爆发,10月武汉沦陷。
后来由于双方的损伤较大,所以进入了相持阶段,中共的实力飞速成长根据地也从西北到江南,但是蒋介石继续要抗日到底,最终汪精卫因为与他观点不同而叛逃,他们讲解事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蒋介石觉得这一场仗已经打得差不多了 反而中共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他不该合作抗,是大局对中共有所提防,在1941年1月发生了皖南事变,却得不偿失他只好妥协 ,后来1941年12月7日,日本揭发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国民政府,国民政府正式向德国意大利日本宣战,同时他国的不平等条约也就此废除,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这是中国第1次的大胜利。
但是国民与中共成了南北对立的局面,那么讲解时该如何与同工相处呢?当时考试刚结束,已经有了长期的展示,所以第一选择是和平公主让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大局,毛泽东到了中心该怎么办?最理想的方向就是国共两党公平竞争,是国民党的人气不高,日益腐化堕落,所以中国一定会胜利,因此蒋介石肯定不会同意这个方法,20级的权力分配也不会公平分配,所以无从商谈,一个多月后双十协定。公报发出只是比较含糊,而实际上各方开始准备备战。那么蒋介石该以什么为中心?
有三个地方,第1个是南方,第2个是花呗,第3个是同类,对于国民党来说蒋介石向三个地方都要,但是这样一个方法却有一个缺点,无法接受命令向解放军开始一个一个攻打,从1946年到1948年,解放军的兵力开始越来越多,超越了国民党,经历了各种战役,国民党的军队惨败,此时蒋介石欲求谈判不得1949年,10月1日 北京30万军队在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最后蒋介石到了香港,统治了香港,26年最后病逝。
那么蒋介石称得上孙中山合格的继承人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核心,从民族这里他没有任何问题,他推翻了北洋军阀,建立了国民,同时还抗战8年中国即评即入,但是他却让中国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胜利,保住了中华民族独立,所以他可以算上一个民族英雄。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他的手下却藏污纳垢,他自己也贪爱权利,凭着心计,独裁执政,没有解决民生民权的问题,而且还追求个人权利,这也就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