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事》
“高考”,全称叫“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其考试规模、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堪称“天下第一考”!这一考,便由幼儿期的“性相近”,考出了寒窗苦读后的“习相远”!
有人通过高考,进入名校、硕博连读、留学海外、成为专家学者,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有人通过高考,金榜提名,继续深造、毕业公考、成为各级领导,仕途得意、光宗耀祖......
也有通过高考,名落孙山、被迫步入职场、创业打拼、成了学霸博士的老板,事业有成,风光无限......
当然,也有北大毕业的屠夫、清华毕业的菜农、学渣出身的CEO......
可以说:高考,乃是莘莘学子的人生大考、是三六九等的分级之考、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命运之考!
每年的6月初,是全国的高考大限。数万考生将如期走进,戒备森严的高考考场......
一大早,全城警察倾巢出动,全力保障高期间的道路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环境……全城统一进入“高考模式”: 环保、环卫、户政、邮政、城管、工商、文化、宣传、消防、教育、卫生防疫......等部门,尽职履责!全面服从和服务于高考工作!免费接送考生的车辆,系着标志性的黄丝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流不息的出租车,不再烦躁的连续鸣笛,微信朋友圈,已被高考的话题刷屏:有鼓励祝愿的、有开导安慰的、有服务保障的.....更多的是劝慰考生轻松上阵,考好考坏,爸妈等你回家吃饭......学校周边的小商小赎早没了踪影......考场周闱,只见武警、特警、刑警、交警、治安警……荷枪实弹,武装护考!考点的各个视角悄然装满了静静的探头……押送考卷的保密车,在警车开道和警察护送下,威严地驶入考区……相关领导,前呼后拥,来到各考场,机械而程式化地检查、指导……
照顾考生的家长,一夜未眠!早早地为考生准备着营养早餐、证件资料、应试工具……并提前做好了车辆的维护保养、线路规划及各种应急预案!不敢有一丁点的疏忽大意!紧张而小心翼翼地护送考生前往各考点应试...... 面无表情的考生一脸茫然:有人脸色蜡黄、嘴唇乌紫、.惴惴不安......有人手忙脚乱、惊呼找不到准考证、身份证......有人大义凛然,英雄般慷慨赴义,壮怀激烈!也有人懊恼迟到,便和家长一起,跪在监考老师面前,苦求哀求放行......
还有失去至亲的家庭,强忍内心巨大的悲痛,隐瞒实情,让考生安心赴考......
为为保障高考,各部门空前大联合、各民族空前大团结、各行业空前大统一.....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金榜题名……
时间追溯到四十年前的1977年,那是中国现代“科举”制度的——“高考元年”。停考了十几年后的高中毕业生,一齐步入考场:父子叔侄、沙场点兵;兄弟姐妹、同场竟技!师生携手,同桌应试……
放下锄头铁锤,再次拿起钢笔,走进考场......压拟了十几年的求知欲望又一次被唤醒......
从此,一年一度的高考,演变成了中国的一道民俗:如春晚、春运一样家喻户晓!人人必考......
在那个“革命”年代,高考制度的恢复,为国家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拔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作出了历史性的时代贡献!“老三届”的考生,已是国家各行各业的横梁之才!有的甚至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了!有的正在护送着孙子孙女参加高考......
那时的大学还没升级扩招,教育还没有进行“产业化”改革。大学实行的还是“精英教育”!高考的录取率非常低,只有百分之一、二!真正的百里挑一!所以,考上大学的都叫“天之骄子”!学习期间,学费全免,国家还发津贴。哪怕只是中专生,毕业后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身份是“国家干部”,都有行政级别!如本人系军校毕业的大专生,毕业后定为行政22级,比地方院校的大专生高定一级,实再让人羡慕!因此,也就有了:为走入仕途而连续参加高考二十多年的当代“范进”!当然,那时的落榜生也没什么特别的遗憾,因为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老板、老总还不知为何物!对官本位也未顶礼膜拜!高中毕业后当工人和农民谁也没觉得比当干部低人一等,都是按部就班、心安理得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可!只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一切向钱看”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和对权力的崇拜逐渐走向疯狂,人人都想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导致全民信仰的迷失和社会道德的沦丧,才使人们对财富和权力的欲望达到了不择手段,无以复加的地步!为了利益,丧尽天良!什么事都敢干!为了权力,丧心病狂!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由此,寒门子弟更加渴望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和家庭地位!在他们的身上,承载着父母、家庭和上下几代人的梦想与希望!他们不得不日以继夜,苦海行舟、全家上阵、专心备考!家长和考生都承受着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压力!一场考试演变成了一场决定生死命运的大劫!于是,就有了高考前因承受不住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跳楼自杀的学生!于是就有了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为了不拖累子女上大学而选择自杀的病残家长!于是就有了同时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兄弟姐妹,因家里负担不起高昂的学费而以抓阄的形式决定去留的时代魔咒!于是就有了各种出售高考试题及答案的真假信息,于是就有了全球难度最大的“高考试题猜想”、于是就有了各种高科技作弊器材和手段,于是就有了专门代人替考的所谓“枪手”、于是就有了因泄露高考试题而被追责记过的官员,于是就有了因高考作弊而被追刑坐牢的考生,于是就有了被骗走四千元学费后精神失常的贫困学子、于是就有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补习口号、于是就有了世界最大“高考工厂”——安徽毛坦厂的诞生与红火.....最终,高考渐渐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和市场!为满足各种高考需要的器材、手段、机构和服务应运而生、层出不穷、千奇百怪!乱象丛生......
当然,客观上讲,高考制度的相对公平性的确开辟了一个寒门子弟改变命运、创造辉煌人生的新时代。很多工人、农民的子弟从高考一路走来,成就了不凡的功业!所谓“将相本无种”,没有高考制度的设立就没有寒门学子的脱颖而出!就没有考生奋斗的上升通道! 有人说,高考是当今唯一不靠“拼爹”的公平制度。其实,也不尽其然。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贵族幼儿园、精英中小学,到倾尽国力的北大清华园,有多少寒门学子的身影?这些“各二代”、“各三代”的爹们,早在高考的数年前 就开始拼了,以“战略性”的眼光和决策,悄无声息地把平民子弟远远甩在了自己的身后:这是间接性的拼爹!据报:“某总”经过精心的投资计划,把孩子移民西藏,因为在那里,300分即可上北大......“某长”通过权力,将孩子转学北京,因为清华录取的京籍考生比例是中部省份的十几倍......这还不包括该校直接分配给国家各部委的招生名额......诸如此类,这些高考特权和红利岂是平民子弟可望而及的?教育的公平性不言而喻!
不可否认,在社会竟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高考仍是既无资本、也无特权的平民子弟,改变命运、走向辉煌的可行通道。
学而优则仕!
祝福考生,金榜题名!
李 国 平
2017年6月7日于安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