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意练习——坏的习惯来自于人类的天性,好的习惯来自于刻意练习。
每次活动结束后写份总结执行起来看似不难,然而每次都能够落地执行却并非人人都能办到。人性都是喜欢进入舒适区,然而走出舒适区才能让我们得到真正的提升,似乎有点违反人性,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还是得靠刻意练习!既然知道是对的,那么无论结果好差,先做了再说。通过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这或许就是如今与从前的我最大的差别之处。确实执行力提高了不少!
加上520那次游戏,算是我第9次参加线下游戏。除了第1次没写之外,就算内心怎么抵触,工作怎么忙,总是把写总结这件事记上心上,渐渐的内化成了一个做事习惯。这点是值得自我肯定的,有时候坚持的痛苦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当刻意练习养成习惯之后,它所带来的益处会超出你的想象!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习惯,所以无论在哪个圈子里面都能给人留一个好印象的原因吧!这点必须感谢716的训练。
本次斌哥为银行家带游戏,同时由于人数的关系兼玩家一起加入“财富自由”,很佩服斌哥的执行力,认定对的事情就立马执行,并且持续的坚持,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做事风格的人,现实生活中也一定非常优秀。
520那一圈全是我的朋友,其中两个阿英和洪蛟都是第一次接触线下游戏,所以游戏的过程中进度偏慢也是情理之中。
本次游戏中我所选的身份是医生,似乎是圈内许多人推崇的一个职业,出圈是绝对有挑战的,自从接触第一桶金的公式之后,对数据渐渐有了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然而这个标准并非如同公式一样死板,而是结合自身情况、场上需求、市场富裕程度而浮动的一套估值体系,这个要用文字很难表述,需要多次实战总结体会,同时也跟每个人风险接受度有关。
医生这个职业,总支出接近1W,以市场30%投资收益率来计算的话,这就意味着第一桶金需要40W。说实话,这个数字要想快速出圈,没有人品的爆发真心不容易。不过这个职业前期优势大,所以有先天优势。
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一笔买卖就是洪蛟抽到的那个四室公寓,需要贷款,刚开始第一轮,总惦记着月现金流就会减少不少,所以没有出手,错失了第一桶金的机会。总结错失的原因在于,自己对这个机会的认识还是不够,自身所谓的估值体系还是过于保守,往往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因而下次游戏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机会得好好斟酌。毕竟我选择的可是医生呀,前期优势不好好把握,那就是浪费机会了!
第二印象深刻的就是斌哥把所有可贷款的套现,最后月现金流都成负数了,刚开始确实是一脸懵逼的状态,这是玩哪出!后来发现原来是为了买别人的机会。这里有个小插曲,不得不说斌哥是个心机boy,为啥这样说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是银行家,很多规矩事先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每次他用的时候开始定规矩。虽然是他事先以身作则,但是毕竟体验感不好,另一方面就是他把现金流变成负数之后开始打广告,然后再说打广告要罚一个月的现金流,那么他每个月现金流都不用上交银行了。或许是我细心观察吧!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关键还投机,这样会让大家的体验感大大降低的哦!鉴于我和斌哥确实认识是缘分,大家都在同一个行业,认识也有好多次了,互相都认可。这个前提下我就坦诚相告了,下次这块需要注意下,并非每个人都会很坦白的告诉你。不谢,下次请我吃饭就好!游戏的目的是寓教于乐,体验式学习,规矩有时候并非定的越严谨越好的。有时像小C那样把条条框框放开,或许银行家会有不同的收获!
当然啦!现今的我还没成为银行家,一方面是工作时间和精力不够,身在其岗必担其责。另一方面我玩现金流的初衷想着获得更多不同的体验,同时也是希望能培养一个和女朋友的共同爱好!成为银行家对自己的帮助毋庸置疑,只不过还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倘若我当银行家的话我会怎么做?
①、提前准备好记录道具,一般30轮差不多就一次游戏结束,每个玩家重点操作记录,事后分享点评。
②、提前订好规则,因为参与游戏的小伙伴如今迟到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倘若在群里的小伙伴,迟到红包规则订好,5分钟以内的红包30块,每超过5分钟,加10块。群外的小伙伴,由带领的小伙伴通知。——迟到后一定落实红包制度。一是给迟到的小伙伴一个警醒,帮助他们改掉一个不良习惯也是对他们的帮助。二个为提前到的小伙伴们增加福利。
③、游戏前作为银行家的我,可以发起小助手报名活动,帮忙银行家发放现金的小助手在每5轮分别可得200、500、1000鼓励金支持!——付出就是有回报!越坚持,越收益!
④、游戏进入中期,暂停5分钟,审计师开始审计财务报表,每处500奖励。同时审计结束之后,针对现场情况讲解财务报表的填写。——只有痛了,你才能记得更深!
⑤、游戏结束后,首先玩家自检,核对每个玩家的财务报表,与自己的记录做个对比,避免自己记录错误!同时检查对方是否有明显纰漏,提供帮助。
⑥、点评环节,这里不得不提下小C童鞋。他的套路非常简单实用,不过实际运用起来不是一般的难,有点像拆书帮丘舵的风格。引导(让对方说出来)——倾向(获取对方的反馈信息)——认可(针对信息的某一观点,先认同对方,产生共频)—— 分享(分享自己的经验,让对方参考)——最后一个补刀,我的方法并不是对的,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王道!
所以说,用心参与,积极总结,刻意联系,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当然有个参考学习模仿的对象确实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