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丢证的代价
相信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犯过这样的错。丢身份证,丢驾照,时常找不到手机,找不到钥匙,到处找眼镜等等。但很少会有人思考其中的原因。

最近因为丢身份证,找驾照,虽然在一天,完成了一生中,行程超1500公里左右,办事效率最高的一天,但教训也是深刻的。
早晨七点半出门,从静安区—浦东新区—上海站—合肥南站—家—滨湖新区—政务区—家—南京南站—上海站—静安区。之所以这样玩命地跑,全都是因为丢身份证惹得祸。正应验了一句话:“自己犯过的错,自己要为之买单”。
按理说驾照该在车上,身份证该在经常用的包包里,但奇葩的是,旅游回来出站刷证还用,第二天就不翼而飞。驾照明明记得放在书桌中间抽屉里,几个月不用也土遁了。
反躬自身,问题出在两方面。第一东西乱丢乱放;第二用过没有及时放回原处。
二、读书感悟
近日,在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中,作者将不会整理的人总结成了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不愿丢弃型”。
第二种是“不能将物品放回原位型”。
第三种则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即“不愿丢弃又不能将物品放回原位型”。
对照一下自己,正好中枪。同时也颠覆了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原以为自己“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懂得整理,精于收纳”。到头来,的的确确是一个整理收纳的白痴。
好在拯救白痴也有妙方,
作者近藤麻理惠的建议是:“要想完成整理过程,你需要做的,其实只有两件事:一是确定物品的弃留,二是设定物品放置的位置。
因为教训深刻,加之房间大,抽屉多,每一房间的抽屉里都塞有不同的东西,以备用起来方便。没想到正是这种所谓的用起来方便的谎言,导致找起东西来很麻烦。
比如我和先生的充电器通常喜欢放在主卧卫生间里,每晚睡前充电,可是那里原本就有剃须刀充电器,电吹风,烫发棒,还有各种化妆品,经常用后往里一丢,再用时绳子总会搅在一起,实际上还多了不少麻烦。
书房也不例外。各种网线,相机线、移动硬盘线、耳机线、闲置的各种线,交织在抽屉里,用时总要经过一番梳理。
有必要对家里的物品来一次彻底革命。于是决定就从书房开始。
三、整理的实质是决定物品的弃留
以前整理房间,通常都在周末,所谓的打扫尘除,就是把房间地板擦干净,然后把桌面上,柜子上的物品一股脑装进抽屉,或是装在小盒子里,擦掉上面的灰层,就算完事,看起来房间整洁干净,实际上只是把物品藏了起来,只是对物品进行了收纳,根本没有起到整理的作用。

下午没什么事,正好整理房间,先从书房开始。原以为个把小时即可,实际用了三四个小时!
看着抽屉里各种笔,铅笔、签字笔、彩笔、笔记本,各种证件,港澳通行政、护照,小饰品、纪念品等等,不知道如何下手。
犹豫了片刻决定从笔入手,不夸张地说,抽屉里至少有近200支笔,都是自己以前上课时留着的,很多都是为了画思维导图和视觉呈现购置的,近段时间很少用到,要想完成抽屉的整理,决定它们的弃留很关键。
其实,它们曾给我带来过很多快乐时光,每节课讲完后,用一张图进行总结,不仅视觉效果好,更能加深学员们的记忆。一图胜千言。
拿在手里,看着五颜六色的笔,真得舍不得扔。世上最难的就是做选择!先把它们进行分类,然后用皮筋扎起来,放在一边,等收拾完去学校时,把它们送给格格的额娘,在她那里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
经过一番取舍后,留下常用的东西,扔掉多年不用的东西。这样抽屉里的东西就少了很多。
轮到整理儿子的抽屉时,不敢自作主张,儿子在国外留学多年,很多东西上面都是英文,凭我的英语水平,真不知干啥用的,只好拍照发给他决定弃留。儿子说:“您终于舍得扔东西了。除了电脑上的东西,一律不留。那些都是多年的东西,没有用还占地方,早该扔了。”
有儿子的支持,扔起来很轻松。原来丢东西也很快乐,尤其是那些认为将来有一天会用到,却自始至终没用到的东西。
四、设定物品放置的位置
经过一番弃留,下一个任务就是把物品归类设定放置的位置。把各种饰品装到饰品盒子里,然后统一放到卧室里的一个大的首饰盒里,把各种证件放到书柜放证件的抽屉里,再把常用的签字笔,毛笔,分别放在两个笔筒里,最后把学习常用的橡皮,订书机,墨水、胶水等统一放在一个抽屉里。

经过一个下午的整理收纳,最终使自己的书桌干净整洁,抽屉里的物件一目了然,值得惊喜的是,很久不见的驾照也浮出了水面。这一下午的整理真是太值了!
原以为的整理很简单,其实是一门大的学问。读书总会有收获,读书远不会让自己失望!
为自己在整理上迈开的第一步加油,还会有更多整理上的挑战等着我。继续加油,整理好自己的衣食住行,自己手机里无关紧要的通讯录和各种图片,让自己时刻生活在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中,拥有好的心情,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简单快乐,这就是今天整理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