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大经典理论对产品营销的启示

十大经典理论对产品营销的启示

作者: 协昌环保 | 来源:发表于2017-07-14 10:37 被阅读0次

概述:

1.水桶理论:注意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2.禁果效应:要产生禁果效应,需要有完美的三连环“需求—创造空白—唯一满足”

3.华盛顿合作规律:团队合作/做产品,要注意,不是力量的简单相加

4.出丑效应:对于无负面影响的大众产品,面对成熟的消费者,不要故作完美,有一点小缺陷可能会更好

5.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6.酒水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垃圾”

7.零和游戏:与企业,我们要追求无竞争交集;与消费者,我们要降低零和博弈矛盾

8.美女效应:美女,是一个良好的媒介

9.奥卡姆剃刀定律:我们在营销前期弄得复杂,不是为了复杂,只是探索,最终简化才是根本

10.晕轮效应:在新产品上线初期,尽力贴上“高大上”的标签(切忌虚造)

一、水桶定律(Buckets effect)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个理论大家很熟悉吧!看到这个理论,很多童鞋就开始质疑“定位”,不是说消费者是否能记住你,是否愿意消费你,主要在于我们有核心竞争力(长板)吗?

如果我们再花很多精力去提升短板,那我们长板不是不突出了?或者说,产品变成了一个“好好先生”,没有短板,也没有长板了?

因此,在将水桶理论运用到市场营销中的时候。我们是需要注意,而不是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而是,需要集中在优势点(定位)上,并注意团队中,哪些人、产品细节拖了后腿。

所以,木桶理论是在研究基础要素与延伸要素,不能丢掉短板要素;而酒与污水理论要求我们容忍,我们需要丢掉“垃圾”。

注意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二、禁果效应(Forbidden fruiteffect)

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越是推广的东西,人们越认为无所谓。

要使禁果效应发生作用,一定不可真禁止,而只是有禁止的动作。

比如,禁书,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KTV 则不是强硬的禁止。当事人可以很轻易地躲避监管部门检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这个禁令,几乎不会对经营者带来影响,相反,还可能出现禁果效应,增加未成年人的来源。

奢侈品要打造的“零售拒绝”(距离感),其中一方面就是为了出现禁果效应,让消费者产生“有钱了一定要消费一次!”的思想。

在营销中:要产生禁果效应,必须在对象需求中创造出空白,然后有唯一的产品满足对象。

例如小米起初限量分批次售卖手机。

各安卓机发烧友的巨大需求——恨不得每天刷一次机,更新出更多的系统功能。小米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需求空白——每周更新基于安卓开发的MIUI 系统,功能多而全,为发烧友而生,但,刚上市时只有抢购才有机会买到!唯一的产品满足对象——当时,对于手机发烧友,只有小米手机才能满足他们。需求—创造空白—唯一满足。这样一个完美的三连环。才能发挥出禁果效应,才成全了小米手机爆火。

这可能表现在:产品让消费者得不到,但消费者其实并不是非常需求;或者,消费者得不到产品,同时也非常需求,但,并不是只有你家的产品才可以满足他(不唯一)。

营销启示:要产生禁果效应,需要有完美的三连环“需求—创造空白—唯一满足”。

由“好奇心理”与“逆反心理”构成的“禁果效应”是人们思想不成熟的表现之一。

三、 华盛顿合作规律(Washington Company Law)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有点类似我大中国三个和尚的故事。

“拍手和欢呼实验”中,证明了与此相似的现象:

在这项实验中,他们要求被试拍手和欢呼,并测量了每个人产生的声音强度。结果发现,随着群体中人数的增加,每个人发出的声音减小。这表明,在有他人参与的情况下,个人的努力程度减小了。

不仅是人力资源方面,现实生活中,许多店铺/产品因为营销搭配不合理,同样受“华盛顿合作规律”影响。普通小店用无比高大上的文案、高档品店亲民卖萌、一件产品过度使用营销手段(让人感觉起来像传销)、一件产品几乎没有任何营销装饰……

他们这样目标不一致的营销搭配,或者在某方面过度手段化,会使1+1<2。

营销启示:团队合作/做产品,要注意,不是力量的简单相加。

四、出丑效应(Thepratfall effect)

成功的大众产品出一点丑,会使人们在情感上更喜欢。

注意这里的重点词汇“成功的”、“大众产品”、“情感上”

如果你的产品本身就还有很多毛病,千万别再火上浇油;

如果某产品是划分阶级的奢侈品、强调安全的产品(防盗门、滋补品、杀毒软件)、强调权威的产品(数据库、咨询服务、专业工具产品)…… 这些类型产品中,不能运用出丑效应,否则得不偿失。

出丑效应使情感发生变化,也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在包装上有一点小Bug(错别字、小口子),确实可以让产品人格化,但是,这种人格化会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担忧,并不能提升销量、品牌喜好度,甚至还可能使公司陷入舆论危机。

艾略特·阿伦森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播放给测试对象:

第一段录像里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面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现,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第二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表现得非常紧张,竟把桌上的水杯碰倒了,水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

第三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两位成功人士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也不出彩;

第四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也是个很普通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第二段录像中一样,他也把身边的水杯弄倒了,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

看完录像,教授让他的测试对象从四个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选出一位他们最不喜欢的。

结果,你造吗?

最不受测试者们喜欢的——第四段录像中的人;

而最受测试者们喜欢的——第二段录像中的人。有95%的测试者选择了他。

营销启示:对于无负面影响的大众产品,面对成熟的消费者,不要故作完美,有一点小缺陷可能会更好。

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老子所提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马太效应”就是老子思想中的“人之道”思想,而“天之道”可用国家整体意志来比喻,国家意志表现为削弱范围内强的个体,补足其他弱势个体。

简单的说,站在企业主角度,或者消费者群体角度:越优秀的产品、品牌,越被赋予更高的美誉、溢价。越low的产品、品牌,越被赋予更低的评价、定价权利。

比如iPhone产品被排队争购,产品价格高出实际价值那么多以后,依然受人爱戴,销量节节高。

比如,各类产品代工厂,接着巨量的订单,仍然没有话语权。他们产出了产品的主体部分,拿着极低的利润额(相比代工甲方),最大块利润全在品牌商那里。慢慢地,知名品牌商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财富;而代工厂、不知名同品类品牌(注意同品类)越来越没有主动权,利润率被压榨地格外低。

明白了马太效应,我们来看上文强调的“同类品牌”,这是创业公司应该把控的重点!在马太效应的致使下,同样品质的产品,与大品牌摆在一起,甚至价格还更低,消费者依然会倾向大品牌。“买这个牌子嘛,这个牌子好!”、“大家都买的这个牌子!”、“那是什么杂牌子?没听说过呢。”

所以,创业公司要摆脱马天效应,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综合自身特点,以独特的视角,走一个没有大品牌的品类。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六、酒水与污水定律(Wineand Sewage Law)

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正如“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我们在市场营销中,都清楚定位、聚焦、品类拟定。可这些都是对企业、产品的优势研究。

相反,在大量的文献中,很少有作者触及企业(产品)避短的问题,企业(产品)短板,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比如:中国移动公司,大型央企,世界500强。在移动通信运营方面,无论是战略、技术、服务,都还算负责任。别看这公司大,一样有“垃圾”出现,比如某些市级城市的子公司,间接消耗客户话费,这种情况非常少,但有一例便足够。你看,现在上网随便一搜,一大把关于移动公司乱扣费的新闻。

所以,对于我们不能尽善尽美的时候,至少零容忍“垃圾”出现。

及时清除“垃圾”

七、零和游戏(Zero-sum Game)

零和游戏原理是指参与者双方进行“游戏”,一方所得,即是另一方所损。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曾经一位营销专家说过:“当市场中,全部企业都清楚产品定位以后,市场中将不会有竞争。”

试想,全部企业都明白产品定位以后,就像现在全部企业都明白需要给产品加一个Ip(品牌)一样。我们都能客观地分析市场。明白市场中哪些品类已经被其他企业牢牢站住了,哪些品类还有空缺,或者还可以创造哪些新品类。

而在产品定位不清楚的时候,我们只要卖同种产品,就会存在竞争。也就是,同种产品定位上有交集,在销售同种产品的企业间存在“零和游戏”。我漏掉的消费者就在其他企业那里去了;其他企业漏掉的消费者就在我企业来了。

但当企业都清楚产品定位以后,市场中的企业将没有“零和游戏”,没有竞争。

当然,在大多企业都明白产品定位以后,要真正达到没有“零和游戏”竞争,还需要市场经济体系高度成熟。

以上是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角度来说的。如果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角度来说,也存在“零和游戏”。

企业若想得到更多的利润,需要降低成本,或者提高价格。而这,直接预示了消费者对同一产品,将得到更低的质量,或者将花费更多的钱。企业与消费者的零和博弈由此产生。

有博弈必然有矛盾,如何更好的缓冲这个矛盾,甚至解决这个营销界的大难题?值得深思····

与企业,我们要追求无竞争交集;

与消费者,我们要降低零和博弈矛盾。

八、美女效应

以美女作为媒介而产生的巨大吸引力。

无论从经济发展阶段,还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美女都是拼服务时代的尤物。同时,美女也是广告3B策略中的一种。

简单说:

1.美女效应可以产生注意力经济

诸如“选美大赛”、“美女直播”、“美女陪玩”,他们无论是起初还是现在,将来,都将带来巨大的经济产值。

2.美女效应可以产生异性相吸的效果

比如高德地图推出林志玲语音包;

比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比如团队中男女交织,提升凝聚力。

3.美女效应可以拔高产品溢价

同价位KTV 之间,有多大差别?放位更美的迎宾在那里,瞬间增加引力(同样的费用,感觉在这里消费更划算)。

营销启示:美女,是一个良好的媒介。

九、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管理中可进一步演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实质上,我们都知道不应该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但面对不清楚的用户、变化着的市场,我们必须将产品先行繁杂化,待市场一一验证,再做剔除工作。

诚然,我们必须相信,简单化的产品,才是伟大的产品。

就像 iPhone 一样,将 iOS 系统的体验做到极致简约,在简约的基础上功能强大。

1997年前,苹果公司有60多个产品项;

1997年后,苹果公司削减到只有4个产品项。

营销启示:我们在营销前期弄得复杂,不是为了复杂,只是探索,最终简化才是根本。

十、晕轮效应(HaloEffect)

当认知者对某物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物其他方面的特征。

这个效应,就像月晕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生活中的这个效应极其常见。

对大公司的过度看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成功人士似乎什么都优秀;

爱屋及乌;

觉得颜值高的人都不会差;

这盘菜看着十分丰盛,自然地认为它会很好吃;

……

正因为有了晕轮效应,才使品牌、名校毕业、情感偏见具有高溢价能力。

其实晕轮效应,就是说人们对X事物有了第一印象后,他们将用这些印象去推论X事物的其他方面。以后产生的第三第四印象,仅仅被人们用来辅助解释第一印象。

营销启示:在新产品上线初期,尽力贴上“高大上”的标签(切忌虚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大经典理论对产品营销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en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