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暑假已过去大半,日子就这么不疾不徐地过去了。
还记得学期刚结束那会,我就有打算想要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那里,那样我就拥有了不被打扰的完美暑假,自然备考复习的效率也会提高不少。
我美滋滋地做着这样的美梦,事实证明,它就是黄粱一梦,经不起推敲。
且不说要给各种兴趣班排课这样的事情,要动用微信、WPS、EXCEL知识的综合应用,还得周旋于各个老师之间的交涉,当然还要兼顾滚滚这个当事人的个人诉求。
那就是一天的课程安排不能超过三节,不能超过三节,不能超过三节。
重要的事情,还给我整了三遍,以示重要。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能够自己完成的,都不叫事儿!主要是公婆年纪大了,还要照顾家里99岁的老太,真心不能再折腾了。
当然这也不是我想看到的,自己的孩子自己养。公婆能够在我上班的这段时间,将孩子安置好,已经是解了我很大的燃眉之急。先生常年在外,起到的作用,也只局限于电话里的正常问候。
那晚上的时间,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我势必都要将孩子的一切相关事宜搂过来。况且之前那么难也过来了,何况眼下呢!

但养过孩子的都知道,一个孩子两个月放任不管的杀伤力有多大!
这不是在一味地贬低孩子,孩子本无过,他们就是白纸,但不加约束管教的孩子,到任何搜索引擎上一搜,那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也不否认孩子之前取得的各种进步,但这不是碰上备考之前的各种焦虑,第一次进军财会行业的北斗,内心也是一万匹马在心头呼啸而过,冷静时都不免瑟瑟发抖。
第一次在这里书写我的各种情绪,并不是在贩卖焦虑。它们都切实存在着我们的周围。
这个世界,对于女性,真的挺苛责的,或许也是我们女性自身的悲哀,潜移默化中也给自己安上了很多责任枷锁,光有觉醒的心,想要做到真正的自由,谈何容易!
不想错过孩子的任何一个划时代的历史瞬间,同时也想要自己的个人发展,比如这个暑假,我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备自我技能的向上跃迁;
还得时刻提防正值青春期孩子的各种情绪冰点,我真的好难哈!
即便这样,我依然要做那个屹立不倒的妈妈,带领孩子扬帆起航。
可喜的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已成过去,孩子已经成为我的得力小助手,自觉完成每日的任务,还会帮着扔垃圾,晾晒衣物,拿取快递,以及帮我背诵法条等等。


1
1.建立家庭秩序新共识。
这点太重要了!不光和先生,还有孩子,重点是孩子!
把自己想要做的这件事——拿下CPA,从原因,到目的,到意义,甚至我自己制定的具体学习计划,都要全盘脱出。
这里面就需要他的配合和帮助——不能陪他的时间里,需要他也能由此找到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
这样的交谈,记忆中超过30分钟的交谈,至少进行了5遍,只多不少。平时蜻蜓点水式的就不算了。
就是这种家庭秩序的共识,才慢慢让孩子看到我在灯下努力较劲时,有了不忍打扰的恻隐之心,也再一次让孩子了解到这件事情对我的重要性。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认真对待的目标,以及自己要认真对待的人生。
重复的动作,似乎让每个家长都很抓狂。为什么说了一遍,他就是记不住呢!
想想教育规律本身就是如此哈!一次沟通只能起小作用,也许一两天,一星期,就需要下一次沟通。
所以教育是浸润、肤受,是流水一样的塑造,是空气一样的包裹,是流水与空气一样多的沟通,才能从量变走到质变。
想想我们对一个不太就理解的名词解释,是不是也是一遍遍从口读,到心读,再慢慢在头脑里留下印象,最后自然而然在脑中形成下意识的记忆。
这中间的过程有多曲折,找个复杂不理解的英文单词就可见一二了。
在孩子心中植入一个想法也是如此,广告的重复播放,原理也在于此了。

2.像玩游戏一样制订学习计划。
就像前面说的,
模糊的意识才是焦虑的最大源泉。
这学期最大的成效就是对周末安排的提前规划,才使得作业和兴趣班有条不紊地进行。暑假当然也不能例外。何况是被外界普遍理解为弯道超车的暑假啊!
从我自己开始,大到每月,小到每天,我都有己提前安排,为的就是将脑中那些未成形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一个个落地,成为一个个行动,再到完成时一个个功德圆满的✔。
显然孩子在做计划方面有了一个很好的模板,只要拆分自己的项目即可,从结果来看,似乎还不错。
而像玩游戏一样制订学习计划,就是像《游戏改变世界》里一样,将游戏设计的手段应用于非游戏的场景,让暑假计划也能像游戏一样具有吸引力。
比如增加任务、关卡、反馈、积分等游戏因素,使得这暑假安排也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底下就是和孩子达成一致的细分项目。
设定最终目标——8月初的夏令营; 设置规则——完成限定的每日任务; 提供反馈——做完就能很成就地打✔; 自愿参与——这是为了让自己达成目标,养成习惯的最重要基础。
这就是妥妥的用游戏化思维,来脑补剧情和给自己加戏的手段策略,别说,效果出奇地好。
做了这个计划之后的每一天,你们知道我接他的第一句话是啥?
要么是兴高采烈地跑过来炫耀:
妈妈,今天我的任务全部完成了,不信你看!
要么是有点蔫蔫地走过来一边说着,一边又眼底放光地看着我:
今天的内容虽然有点超纲,但我打算明天补上!
提前让孩子经历这种计划与现实的落差,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况且能认识到即使当前没能全部完成,也还可以靠后期一遍遍坚持与打磨。
就这一点,真的可以完胜很多人。事实是,有很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碰到难事就嘎然而止,止步不前了。
除了做事有安排,有规划,有落实,锲而不舍的精神,更是我想通过这件事向孩子传达的,这件事情背后的意义,又让我给挖掘出来了,快叫我寻找意义小能手。
而通过做计划这件事,也验证了一个意外收获——孩子已慢慢成为,那个遇到事情能积极想办法的男子汉了,相比之前遇到事情就只会哭鼻子,可好太多了。

3.边运动边交流。
如何保持年轻,有两件事情非常重要——睡觉和运动,如果再保持一点好奇心——看书思考,就更好了。
这个已被很多人验证过,却又一再地被忽略。
对于五种时间,我觉得运用最好的就是一边运动,一边和孩子交流心得,这是集我们的好看时间,好玩时间,以及心流时间为一体的最佳折叠时间。
孩子的反馈也是如此。不备考的日子里,就是相约——我跑步他骑车,现在要专心考试,就在家一起跳操。
他负责准备之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铺上垫子,打开电视,连上手机投屏,然后穿上鞋子,等我开始。
身体打开的一刹那,仿佛所有感官系统全部打开,而其中的很多动作都变成了我们一开启就很快乐的动作,比如高举双手高抬腿,这样简单点的动作。
而运动最大的快乐还在于,我们肉眼可见了彼此的成长与进步,原来很多动作,只要坚持的时间够长,就能轻易做到。
而运动中交流的话题更是层出不穷,很多都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也算弥补了我们的亲子时光,不禁感慨孩子的成长真的就是这一天天的变化,累计起来的。
而我备考间的所有不如意,都会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熨帖抚平,化作前行道路上更大的动力。
运动,情感交流,就是我最大的精神养料池。

(某一个午后,吃完午饭,在树下等车,
孩子扒过肩膀,腻歪地要来张照片,
于是就有了这张恬静的画面!)
4.好好说话,远比发脾气好。
这些年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有个感受特别强烈,那就是好好说话。
那些语气里藏着的各种情绪,孩子总能精准地找到,然后结合他能理解的角度,作出了下意识的反应,往往也是一场不能预知的海啸席卷全场,最后彼此内耗很久。
尹建莉说:
“教育孩子,无非是好好和他说话,不着急不发火,做到这一点,就成功百分之八十了。”
所有当下由着性子,肆无忌惮说出的话,就像墙上钉下的钉子一样千疮百孔,最后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修复。
我们不仅仅在养育着自己的孩子,也在照顾着我们内心的那个小孩。
很多事情,真的只要我们自己想着要改变,也就全部都改变了。
收拾好心情,好好说话,内心会收获平静,更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知道我参加人生项目的朋友应该很清楚,这4件事就是我在人生项目里学到的,不光自己用上了,还用在了孩子身上,真是方法越大道若简,普适度越高。
我想最好的成长——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大抵也就如此吧!
愿我们在育儿的这条路上,
都能收获爱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