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日更计划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作者: 素颜如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5-19 21:04 被阅读0次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漫长的告别》是他此生读过最多次的一本书。从高中时代,他就开始一遍遍阅读这个故事,起码读了有上百遍,怎么也读不腻。村上春树盛赞这部小说是:“毋庸置疑的完美杰作,极其出类拔萃,几乎达到了梦幻的境地。”

      他能清楚的记住书中的每个细节,不仅读了书的英文原版,也读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日文版本,最后,他还不过瘾,甚至自己亲自翻译了整本小说,才感到满足。

        马洛作为这个故事的第一叙述者,他和其它小说中的侦探形象也很不一样,不是全知全能如福尔摩斯,而是个给人真正存在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沉默寡言、健壮、顽固、机智、孤独、游手好闲,又相当有理想主义的浪漫气质。

      首先,是书中人物极有魅力。比如特里这个核心人物,他英俊优雅,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又有着黑暗的过去和谜一般的身世。他拥有打动人心的特别的魅力,在人后又有某种难以言说的隐痛。他的人格可能存在缺陷,但在生活中仍然恪守某种严格的规范。光明和黑暗,脆弱和坚强,在他身上不可避免的结合在一起。侦探马洛被这个人吸引,结果卷入了复杂的血腥事件中。

      其次,是书中人物的顽强精神。他们不会像拳击手那样正面挑战什么邪恶力量,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肉眼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的,他们默默承受着一种宿命般巨大的力量,被它吞噬,受它驱使,同时在这漩涡中努力寻求自我保护的方法。

        他们要对决的,是自己内在的弱点,那种战斗通常是悄悄进行的,所用的武器是个人的美学、规范、道义。多数情况下,即使明知会失败,仍挺直身躯努力迎上,不辩解,不夸耀,只闭紧双唇,通过无数个炼狱。在这种斗争中,胜败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尽可能将心中的原则坚持到最后。因为他们明白,若没有道德伦理,人生将失去最根本的意义。

      最后,这本书的魅力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作者本身。这本书的作者,雷蒙.钱德勒,可算是美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写侦探小说而被载入经典文学史册的小说家。可以说,雷蒙·钱德勒一个人单枪匹马,把侦探小说这种通俗文学,一举提高到了严肃文学的地位,不仅是村上春树,还有许多文学大师,比如加缪、钱钟书、T.S.艾略特、尤金·奥尼尔等等,都对他推崇备至,他被西方文坛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他的文风潇洒豁达,思维敏捷,又有幽默感,文字流畅生动,达到了无我之境。

      第一个重点是马洛与特里的故事,他在一家酒吧门口捡回了烂醉的特里,并且成为他的朋友,后来特里的妻子西尔维娅被谋杀,马洛送他走上逃亡之路,并因此被警察严刑审问,但特里却在逃亡途中畏罪自杀了。

      第二个重点是马洛和韦德一家的故事。马洛受韦德太太艾琳的委托,找到烂醉后失踪的作家韦德,并且被卷入他们的家庭纠纷,韦德突然死去,看似是自杀,但死的令人生疑,马洛开始重新整理事件的全部线索。

      第三个重点是最后的真相。原来,西尔维娅和韦德都是艾琳杀的。因为特里曾经是艾琳的挚爱,艾琳以为他在战争中死去了,却不想他居然还活着,并娶了一个有钱的荡妇为妻。艾琳愤怒的杀了西尔维娅,并嫁祸给特里,同时为了隐瞒犯罪事实,她又杀了韦德,想嫁祸给马洛,最终被马洛识破,艾琳服毒自杀。而特里其实并没有死,只是整容了,他见到马洛再次郑重的告别,这一场漫长的告别才真正结束。

      真相是怎样的呢?在挪威的那场战争之后,艾琳以为特里已经死了。她在心灰意冷中嫁给了韦德,却没想到多年之后,在这个富人区的晚宴上,她又重新见到了特里。那时的特里,已经因为战争的摧残面目全非,脸上有深深的疤痕,头发完全变成雪白。

      这一对曾经深爱过的恋人久久的对视着,他们认出了彼此,但也真正的失去了彼此。艾琳尝试过再去找回特里,她想欺骗自己,她能够找回从前的特里,那个热情,年轻,深深爱恋她的男人,最后才绝望的发现,他的心已经在那场战争里死了,他娶了一个荡妇,他已经对世界,对生活充满失望,甚至不再相信爱情。

        艾琳说:“他是一切。他如果不是一切,那就什么都不是。到头来,他什么都不是。”艾琳在心中起了恨意,她深深的痛恨西尔维娅,认为这样的一个荡妇,不配嫁给她所深爱的人。

      于是,在一次韦德和西尔维娅幽会之后,她枪杀了西尔维娅,并且用青铜像砸烂了她的脸,嫁祸给特里,又让韦德误以为是自己烂醉之后杀了人,背负上沉重的罪恶感。但是她一直担心韦德有天会想起真相,所以又对韦德起了杀心。

        在她听说特里在逃亡中自杀以后,艾琳又发现了马洛的存在。她担心马洛继续查下去,会揪出她和特里的陈年往事,于是借找韦德的名义,把马洛拉进这个是非圈中,想勾引马洛和她发生私情,同时杀掉韦德,嫁祸给马洛,打算一箭双雕。

      第二天一早,他就接到了艾琳的死讯,她吞了50片杜冷丁自杀,并且留下一封短信,她在信中写到:“我没有什么遗憾,特里是那个我曾爱过,嫁过的男人的空皮囊。他应当在挪威的皑皑白雪里英年早逝,我那献给死神的恋人。他回来了,与赌徒为友,为富娼之夫,成了个受宠而堕落的男人,或许之前还干过坑蒙拐骗的勾当。时间使一切都变得低劣平庸,满目疮痍,皱纹累累。人生的悲剧,并非英年早逝,而是日益老去且日益下贱。我不会步此后尘。”

      几个月之后的一个早晨,马洛发现有个陌生人在办公室里等他,是个墨西哥人。他又高又瘦,温文尔雅,戴着一副太阳眼镜,脸颊两侧都有刀疤,他说自己知道特里死前的一些情况。马洛告诉墨西哥人,他怀疑特里很可能还活着,他假装自杀骗过了美国警察,让他们带回了装满石块的棺材,而特里本人则改头换面,改名换姓,而帮他做这一切的,正是当年的战友曼迪。

          陌生人摘下眼镜,原来他正是特里,他整了容,完全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但其实他刚进门,马洛就已经认出了他。特里说,我回来的太迟了。他对隐瞒马洛深感抱歉,但是马洛拒绝了他的友谊。

        “特里,你打动过我。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挥一挥手,在某个清净的酒吧一起喝几杯好酒。好时光一去不返。再见,我不会跟你告别。我已经跟你告过别了,那时这么做还有意义,那时它意味着沉痛、孤寂、不可追回。我不是指责你,从没指责过你,只是你已经不属于这里,你走的太远了。”

        是的,特里已经走的太远了,马洛曾用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痛苦,为这场友谊,为这个曾经他以为永远失去了的朋友,做了一次漫长的告别。从此,就是真正的永别,无论活着还是死去,他们都不会再相见。就像在艾琳的心中,特里早已死在挪威的皑皑白雪之中,而在马洛的心里,特里早已死在逃亡的那个早晨。

      告别,无非是为了心中最深沉的怀念,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或残酷,或温柔,或勇敢,或坚定,完成了一次漫长的告别,与生命里最珍贵之物的告别。

相关文章

  •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漫长的告别》是他此生读过最多次的一本书。从高中时代,他就开始一遍遍阅读这个故事,...

  • 《漫长的告别》|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文|末安笙 周末时光,我最喜欢的事情是捧一本书,泡一杯咖啡,窗台落座,静静的独享阅读的乐趣。 许久没读小说了,拿起...

  • 2022-05-09

    你是个成年人,任何人要离开你,你都该坦然接受,礼貌告别,然后过好自己的生活。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不管他是谁,不...

  •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告别

    文/菀小歆 电影“山河故人”里有一句台词,最近时常出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过去, 现在,未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

  •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搬家后,住的地方离单位有两站公交,每天上班,公交要先经过一个路口,然后到达我下车的站,等于我下车了还得往回走到刚才...

  •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1.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摘自小说《漫长的告别》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在京东网购的书,快递昨天才送达,整整...

  •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告别一段消逝的友情,告别一份错失的爱情,只是,在告别的时候,你怀着怎样的情感呢? 01...

  •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昨夜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清晨,拉开窗帘,窗外一片烟雨朦胧。白天,雨仍然哗啦啦地下着,没有丝毫停歇的念头。 下午,伴...

  • 好好说一句“再见”是为了避免他日的遗憾,也是对昔日情谊的尊重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壹 雷蒙德 • 钱德勒通过《漫长的告别》这个故事向我们传递、或...

  • 2017-02-14

    生命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的人生不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en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