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1.高效学习的定义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或生活当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可能需要向名师求助。
2.两种学习方法
1)自然主义学习方法基于模仿,注重文本本身,注重一门知识或者技能它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适用于语言、乐器、书法这类技能。
2)结构主义学习方法为的是创造,侧重对结构和交互关系的认识,提倡透过表面的现象去寻求底层的关系。适合医药学、艺术,或者经济学等学科。
3.练习不必顾全大局
把目标拆碎,针对细节进行反复的练习。比如演奏一首乐曲,应该每天只练好这个曲子当中的一句,而不是每次练习的时候都从曲子的开头一直演奏到结尾,中间遇到一些弹不熟的就糊弄过去,这样做是低效的
4.碎片化学习的真相
1)碎片化学习一定要基于搜索,即带着困惑和问题去执行碎片化的学习
2)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课题,有目的地去拾获这些碎片,而不是乱捡。就算碎片化知识是树叶,你也得先有树根、树干和树枝,碎片化学习要的是枝繁叶茂。
3)碎片化学习作为一种成年人学习的补充手段,是有很大力量的。
4)"收藏"是一种假的碎片化学习。看似能缓解焦虑,其实是种幻觉。如果你收藏完了不看,它并不是你的。
二.不谈兴趣,用任务驱动学习
1.人们做事的驱动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是来自内部,例如兴趣和虚荣心等等;另一个是来自外部的驱动,也就是完成任务之后带来的奖励。
2.成年人学习不需要培养兴趣,应该用任务来驱动。任务到处都是,比如:生活中的任务驱动、工作中的职业强迫、以教为学。
3.生活中的任务驱动:
不会做菜的许岑,曾在留学时期为了避免吃英国的饭菜,不得不学会做中餐,这就是生活中的任务驱动。
4. 工作中的职业强迫:
1)许岑为锤子科技CEO罗永浩制作幻灯片,是职业不断强迫他练习;
2)同样是摄影,在报社工作的图片新闻记者水平提高肯定快于一般的摄影爱好者;
3)心态上要有一种自觉,自己来聘请自己,假想有一个任务的驱动、一个职业的强迫。
5.以教为学:
1)学了技能之后,可以制作教程,不仅解决任务驱动的问题,还能学得更好;
2)抱着一种学完了要去教别人的态度来参加学习,每个人都可以当老师。
三.拖延症的“确诊与治疗”
1. 关于拖延症,你需要认识到的两点:
1)任何人都有拖延症,只不过有些事拖延,有些事不拖延;
2)就算是自认为或被别人认为有拖延症的人,最后也没有把自己拖死。人之所以能做到拖延,就是拖延了也对自己影响不大。
2. 将任务“严峻化”:设置严峻的任务,例如定期地向上千人交代,最好是隔天交一份报告,可以很好地解决拖延问题。
3. 设定小目标,形成惯性:
1)长期目标如果太长太宏大,会增加这个过程当中的痛苦;
2)设定小的目标,把大的目标细化成一个每天可以坚持完成的事情;
3)布置一个任务:男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俯卧撑,女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仰卧起坐。三个月之后,就有显著效果;
4)完成了小目标的练习之后,建议你先去学一些找到感觉就能掌握的技能,例如游泳、骑自行车,这些技巧性稍强的东西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5)增强信心后,再去做需要大量的重复而产生质变的事情,例如读书。成年人要学会速读,先去看目录,如果没有对升级知识有用的篇章标题,就直接把这本书扔掉。看到对自己可能有用的那些标题,再去看那一章的内容。看了两眼发现又没什么用,那再把这本书扔掉,不断这样去做,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