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本《财务管理》的书籍,了解到与财务管理相关学科有四个,分别是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数学。简单来说财务管理是属于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以货币即钱作为衡量的标准,研究货币在企业内部及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流动。会计学提供大量的会计信息供财务管理者研究企业现金流量和资产。而财务管理的基础是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理论,它是财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与此同时,运用数学上的数理统计和优化方法可以使得财务管理中一些模糊问题和不确定行问题定量化,为财务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它跟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数学这四学科是最密切的。也就是说,要学好财务管理,你得稳扎稳打学好那相关的四科,就好比哲学上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这四科就是部分,来构成财务管理这个整体。看到这,估计很多人都要哭晕了,包括我也是。学个财务管理专业我容易吗我,一个专业就够折腾了,现在还来另外四个,还不如让我直接切腹自尽好了。
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地理老师说过,爱学习的人都是 [ 疯子 ]。学习那么痛苦的事情你非说你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太假了,对自己诚实点不好吗?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大部分人都喜欢享受那种吃喝玩乐,做点闲情雅致的事情打发时间的日子,谁愿意苦逼着自己去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呢?但是,人生这趟旅程,哪那么容易是我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呢?回归现实,我们还不是屈服于生活。
逼着自己学一门不感兴趣但又别无选择的专业,这过程必将伴随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质疑以及不断通过潜意识告诉自己:我不会。这带来的是背后的折磨与痛苦,乃至放弃。有一位企业家曾自己讲述 2 年前,他濒临破产时的状态:半夜突然惊醒,满头满身的大汗,强迫告诉自己 [ 不可能 ] [ 绝不接受 ],然后再也无法入睡——整整 2 年。还好,都扛过去了。他轻描淡写地说, [ 这背后的痛苦,挣扎,自我怀疑谁能想象 ]。扛住或者放弃,只在一念之间。
大多数人只有穿过时间的迷雾才能有那么一点点感知,你只有一步一步去学,去摸索你才可能有道路可走,不然你无路可走。这是很考验毅力的,你或许能最后做出一番成就也可能满盘皆输,但你会赢得的是这过程里你所赌下的一切。就像这个时代,中国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周期,哪怕是很多站在顶峰、一度风光的企业,也曾陷入增长困境,饱受诟病。这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企业的 [ 抗冻力 ],也最能识别一个企业触底反弹的 [ 续航力 ]。而这也正是你在这抵抗的过程中是否能收获的,这样看来,屈服于生活并非坏事,而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 [ 比较优势] 。在团队中,分工合作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的另一个前提是你有什么优势,其好处有:
分工和合作给人们带来更大财富
分工可以减少工作之间往返的成本
分工促进「熟能生巧」
分工使机器替代成为可能
可以明显地看出我们单纯的学一门专业不足以让我们把优势发挥,更何况是运用到团队中的「比较优势」呢?按照教科书式的学习,尤其是面对你不那么感兴趣的专业,你更应该将比较优势运用在个人身上。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你是要跟成百上千的人一起去竞争一个工作岗位,面对同等学历的人,能力强者选择权会更大。这就需要你去学会用 [ 降维打击 ] 去提高你的 [ 比较优势 ],从而提高你的竞争力。
具体什么意思呢?[ 降维打击 ] 这词是通过刘慈欣在《三体III·死神永生》中首次提出「降维攻击 ] 而演变过来,用于在「互联网+」大数据大变革的时代, [ 降维打击」用于商业间的竞争,找到破局点,要站在比别人更高的纬度想清楚方向,才有可能不被跨界「打劫」,甚至去「打劫」竞争对手。同理,用于你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你都在一个不是特别有 feel 的基础上学习了,你还用往常那种从头到尾一字不漏教材式的学习,有可能有效吗?大概率是没有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比别人优先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去思考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什么用?诸如其具体在实际生活,在职场中是如何体现的等等。无论我们多么纠结于努力与选择的问题,在判断趋势的到来之前,以一身「真本事」骑上趋势这匹马,才能和马一样快,这叫「马上成功」。
我们当下的每一次抉择,都是未来的垫脚石。摩天大楼是一砖一石堆砌而成,亿万资产是一分一厘累积而成。当你想突破自己在学习上的瓶颈时,试试用 [ 降维打击 ] 去提升你的学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