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小品文,作者抓住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特征来写,这是一篇集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于一体的文章,字里行间中充满的是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2)反复朗读课文,以至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设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然后根据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进行组内重点词句的梳理。
(2)情境导入法,问题导读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2、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
三、教学过程
1、诗意导入
[说明]: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我在这一环节联系过去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同时简单的诗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解题。
[说明]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
3、出示学习目标
[说明]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于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只是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不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但是适当的背景介绍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听读录音、学生齐读、学生个别读。
[说明]朗读,也是理解文意、品味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不仅能掌握文章的字词及停顿,同时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
5、小组活动,疏通文意。我采取组内自行读译,然后以竞赛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注释,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自己找问题共同解决的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老师一人讲解的效果要好。
6、探究学习
这一环节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所以所设置的问题很关键。我所设置的问题连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让每一学生都能理解。环节中我还设置了一个造句活动,这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自主发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课文背诵
为学生创设背诵的情境,再次体会文中美景,及作者志趣,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8、课文小结
再一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特点,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培养。
9、作业布置
一堂完整的语文课,要具备听说读写这四个步骤。课堂中,我和学生们完成了前三个步骤,只有写还没有进行,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中,我就设计了扩写这一写的内容,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后反思: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我们教师要好好把握这个“度”,不能只用信息技术,但也不能不用信息技术。所以在理清本文内容时,我利用板书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过到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上的交流。
在教学本文完后,我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作为教师没有做好范读这一点,总觉得自己朗读不够好。其实作为语文教师范读是非常重要的 。
2、在课堂上的教学不够机智,对一些突发问题不能恰当地引导。
3、上课缺乏高潮。一堂好的课一定会出现高潮。
4、对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和接受的能力把握不到位。
5、授课时间分配不合理,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全文的翻译上,致使文本中的美和情的赏析没有时间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