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P51----55)
5.不要害怕
帕克.帕尔默先生说相互联系的能力是良好的教学所依赖的基础,而我们却被无处不在的恐惧与一切阻隔开来。我们需要克服恐惧与现实重新建立联系,与世界万物形成伙伴关系,共同创造我们需要的世界。
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对于和自己没有联系的事物和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物会有什么样不同的感觉呢?当我们教授的内容像天上的云朵一样飘在他们的上空的时候,他们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接受它呢?但是当我们教授的内容就是他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和经常使用与接触的东西时,他们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科与学生建立起连接,然后他们会在这种连接中去探寻他们好奇的东西,解决他们存在的困惑,创造他们想要的结果。
如果我想要讲一片关于颜色的作用的文章,那么我先要思考的是颜色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使用的?为什么会这样被使用?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和学生们一起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一起来探究答案,这样是不是学习的内容和学生自己以及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关系和联系呢?
如果不是这样,我只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完成任务,我直接给出标准答案,那么学生又会是什么学习体验呢?那些答案真的是属于他们了吗?他们和学习的内容是不是像隔着一重厚厚的隔板呢?
“‘分离’是我们习惯的生存状态。但是我们的内心不断地有对联系的渴望,一种强烈的渴望,对我们的心灵和远方的星辰、我们自身和世界的他者亲密无间地生活这一状态的渴望。我们向往与他者联系为共同体,因为我们知道,依靠这个共同体,我们在生活中会感觉更自在,相互间不再有陌生人,地球上不再是异乡人。”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P52)
出生时对母亲的依赖,小时对伙伴的依恋,成人后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工作后对集体归属感的追求,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着的对与世界他者亲密生活状态的渴望。我们需要关系紧密的共同体帮助我们共同成长。年轻时对这种共同体的渴望尤为强烈,这也是学生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他们都是在一个小小的团体中获取安全感的。每个孩子踏入一个新的环境中时,内心都会有恐惧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在集体中和他人建立起伙伴关系和亲密连接,这样的关系会帮助他适应新的集体、过上愉快的集体生活。可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地接触新的集体和环境,在不断的建立连接和使用新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果我们和环境分离开来,我们会感到孤独无助,感到寂寞彷徨,我们会始终觉得我们自己是“异乡人”。
我想到了我们的文化中的一种情结“落叶归根”,为什么人越老越恋旧呢?或许其中一种原因就是自己和出生地的那种亲密关系和密切的联系构成了一个人成长的共同体,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依赖的一种情怀吧。就像树的根一样,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地扎在心里,不管何时都会在故乡找到那种曾经的熟悉归属感。
生活中我们渴望与身边的家人、亲人、朋友、同事和邻里建立和谐的关系,和谐的关系让我们生活在愉悦的心情中,也帮助我们创造我们理想的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渴望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渴望师生融洽相处,渴望我们共同努力取得进步,渴望我们目标一致达成共识。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去实现我们这种愿望呢?帕克.帕尔默先生说,“恢复消除恐惧的联系。”他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和学生建立联系,让我们成为成长共同体,我想这不仅是我们教师的渴望,也是学生内心的渴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