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言·翻译青春
朗读者是你、是我,它属于每一个人

朗读者是你、是我,它属于每一个人

作者: 香榭98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01:02 被阅读742次
朗读者是你、是我,它属于每一个人

二次大战后的德国,15岁的男孩麦克,在猩红热病发之时,邂逅了35岁的汉娜,在麦克病痛无助的时候,汉娜把他送回了家。

病愈后,麦克带了一束花来到汉娜的住处,对汉娜表示谢意。之后,两个人之间由性及爱,发生了一段恋情。

一次,麦克坐在床边,拿起一本书读了起来…汉娜说:好美哦!他说:你也可以看看,随即把书递给她。她轻轻地推过去说:我宁愿听你朗读。

麦克为汉娜朗读莱辛、奥德赛,还给她读《战争与和平》、《带狗的女人》,汉娜聆听时,如同孩子般兴奋。

汉娜听到书中悲伤地故事会落泪;也会因为书中露骨的描写而害羞。朗读和倾听把他们俩紧密的连在一起,他们相互在对方的身上寻求安慰和快乐。

汉娜表现出对阅读的渴望、对文字的渴望,只要他们在一起,汉娜都会要求麦克朗读给她听,这成为他们之间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

麦克做好了出行计划,汉娜不看。他们骑单车去郊游,在外点餐的时候,面对餐厅女招待,汉娜拿着菜单,窘迫的不知所措,然后对麦克说,你点吧,点什么就吃什么。

一切迹象表明,汉娜不认识字,她只能听人朗读,了解书中的内容。

朗读能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加深感情,在他的朗读中,她体会着书中人物的情感,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一次次止不住泪流满面。

汉娜因为做过纳粹集中营的看守,为了掩盖她不识字的羞愧难堪,在法庭上汉娜承认那份证明是她写的,认下本不属于自己的重责,被判终身监禁。

即使汉娜被判入狱,麦克依然给他寄去自己的录音带,他们依然相互影响着,用朗读陪伴,直至终生。

麦克给安娜的朗读,慰籍了战后一个女人荒凉的心灵,为她打开一扇窗,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让她在孤单自醒中有依靠、有活下去的勇气。

这是一对男女之间用朗读串起的故事,所能支持她的生命的,唯有爱人的声音,仅此而已。

这是凯特·温丝莱特主演的电影《生死朗读》,改编自哈德·施林克所创作的小说《朗读者》。

二、

朗读者是你、是我,它属于每一个人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你我身边,不乏一大批朗读者。

母亲为咿呀学语的孩子读童话、读诗歌;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朗读小说散文;这些都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

朗读是一种传递、一种表达,能让幼小的心灵感知世界的事物,给小孩朗读能激发TA的求知欲望,为老人朗读能安慰落寞暮年孤独的心灵。

梅是一个善良贤惠的女人,婚后和丈夫相濡以沫、恩爱有加,对公公婆婆也非常孝敬,尤其是在公公生病卧床那段时间,梅用朗读给予公公精神上莫大的支持和安慰。

原来呢,梅的公公曾经是报社的主编,一辈子在报社工作,一生都离不开报纸,老年在家,每天看报纸就成了他生活的常态,这是他习惯了的、和外界沟通的一个窗口。

当梅的公公卧病在床,不方便自己看报的时候,梅就每天给公公读报纸,跟他聊天。

尽管梅的公公疾病缠身,但是因为有梅陪在身边,每天为他朗读,所以公公的心情还是比较平稳和踏实的,少了失落和不安,减轻了病痛带来的痛苦和伤感。

很早我就有一个想法,去敬老院给那些老人们朗读,有人问:为什么选择给老人而不是给孩子们朗读呢?

因为很多老人是孤单的,子女要照顾他们的孩子,少有时间陪伴老人,所以有很多空巢老人,况且有的人行动不便。

有人为他们朗读,一定能送去温馨的关爱。

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个机构,类似于家教和家政公司的样子,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需要朗读者和聆听着牵线搭桥。

如果有的话,可以让更多需要的人得到帮助,让孤独的人不在孤独,可以听到来自关怀的声音。那么,我想,这也是和谐社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途径。

我们都愿意看到的是,老人在有生之年安享晚年,开心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人都说年纪大的人最怕的是孤独,如果有人经常给他朗读TA爱听的内容,陪TA聊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话,一定能提高TA的生活质量,一定能健康长寿。

朗读是抚慰心灵最好的方式,能让受伤的孩子不再惊吓,能让浮躁的心情安静下来,能让饥渴的灵魂得到浇灌,能让荒芜的人生充满绿色。

三、

之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一档电视节目《朗读者》,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共鸣。

朗读者是你、是我,它属于每一个人

可见大家心里都有朗读和倾听的愿望,只不过是在心里,或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实施着,大众媒体电视节目的传播,使得一件事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亿万受众共同感受。

董卿首次担当制作的电视节目《朗读者》,恰好契合了广大观众的心里需求,所以一时间,朗读者的话题不绝于耳。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节目的最后,翻译家、北大教授,九十六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拄着拐杖精神矍铄的向我们走来。

许老先生的情感是丰富的,他能切身体会到创作者的情感,并把他体会到的传递给周围的每个人。

他读起林徽因为徐志摩写的那首诗《别丢掉》,那是在得知徐志摩遇空难,林徽因走过徐志摩的故乡,触景生情,写下的。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即使距林徽因写下那首诗的1932年,许渊冲翻译那首诗的1939年到现在,时隔半个多世纪,今天,许老先生朗读起来,依然满含热泪声音哽咽。

朗读传递一种信息,就是我希望你和我一样,共同感受书中美好文字带来的愉悦心情。

真挚的朗读不但感动了自己,也感染到其他人,情感交流,共喜共悲。朗读者和聆听者的互动是人与人情感连接的纽带。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朗读者,不过是倾听者的对象不同罢了,朗读是多种形式的,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

我非常喜欢配乐诗朗诵,每次听到,都觉无比惬意,顿时感到生活诗意又美好,情感不但随着朗读的内容而变化,就连呼吸也随着音乐的节奏而起伏。

并且我以为,朗读者给予聆听者,除了当时听到的声音内容之外,还有一个延展性的知识探究,就是想从其中内容可延伸的部分补充更多的知识点。

比如,我知道许渊冲先生翻译了《包法利夫人》。刚好在昨天晚上,部长大人请到尹沽城在群里作分享,也推荐了《包法利夫人》这本书,他看的是周克希译的版本,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译本。

那么接下来我要重读的话,选哪个版本呢,还真是个问题。

等我选好版本,我要把它朗读出来,你愿意和我一起朗读吗?

相关文章

  • 朗读者是你、是我,它属于每一个人

    二次大战后的德国,15岁的男孩麦克,在猩红热病发之时,邂逅了35岁的汉娜,在麦克病痛无助的时候,汉娜把他送回了家。...

  • 周二

    我认为,每一篇文章作者写的时候是作者的感触.而每一个有感触的读者,读到的是属于读者自己的故事.

  • 我是你的读者

    电子小说横行的时代,小说家们也越来越开始走进大众视线。前年开始盛名的小说王“飞花裸儿”就是最好的证明。“飞花裸儿”...

  • 我是你的读者

    我会在某个早晨收到姐姐的短信:早安,我好像认识某位作家朋友,我为她打赏了两块,不多却是在早晨六点,这么早!我得让她...

  • 艺术设计|过了600年,故宫,终于活成了你心里的样子...

    一座城 是往事,更是未来 它属于过往,不属于现今 它无从追忆,也无从怀念 它满目恢弘,又满是疮痍 在它面前,我们每...

  • 我是读者的读者

    郑老师新疆支教遇为她暖床的纯洁女孩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与安装工盖内克的友谊 周有光与张允和“曹禺爱书在洗澡间边看...

  • 亲吻黄昏

    我爱这黄昏。 在群山的怀抱。 经历了一天的喧闹,只有黄昏属于我。 它安静,它温柔,它的笑是橘红色。 黄昏,属于每一...

  • 我是属于你的

    我是属于你的 请拿去吧 这是我的手 这是我的眼睛 这是我跳动的心 我 是属于你的 我的每一根头发 我的每一个细胞 ...

  • 《朗读者》卷首语 开场白第一季第1期《遇见》

    每一个人,每一段故事,都带着《朗读者》的记忆; 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朗读,都留着《朗读者》的味道。 朗读是传...

  • 全球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的这本书!

    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巨人的陨落》 “全球每三秒卖出一本,全球读者平均三个通宵读完”,手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朗读者是你、是我,它属于每一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xowttx.html